在雅思閱讀的各類題型中,有一種題是這樣問的:“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這就是段落信息匹配題。盡管該題型為非必考題,但其獨特的題型特點和較高的題目難度使不少考生在沖擊雅思閱讀單項高分的過程中敗下陣來。本文筆者就為考生詳細闡述段落信息匹配題的題型特點,同時借助對真題的講解為考生總結一些應對該題型的答題方法與技巧,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題型特點及解題步驟
段落信息匹配題的考查形式如下:給出六道題目,題目內容與原文某些信息相關,要求考生根據題目的含義找到其所來源的原文段落,原文段落左上方標注的段落符號(如A、B、C、D、E……)即為題目的答案。
題型特點
1.題目涉及的內容貫穿全文。題目在原文中所對應的答案信息分布在原文的各個角落,為完成所有題目而通篇瀏覽文章是在所難免的。這一點在時間上給考生增加了壓力。
2.題目內容基本上屬于原文中細節性的信息。絕大部分情況下,題目所述內容都是原文中的細節信息,通常不會涉及原文中相關段落內容的提煉與概括。即便有的話,也是“小概率事件”。
3.出題順序與題目答案在原文中出現的順序不一致。每一道題目的答案信息在原文出現的位置有可能在前一道題目所對應原文信息的前面,也有可能在前一道題目所對應原文信息的后面。所以,考生在解題時不應按照題目自身的順序答題,否則原文中相當多的內容要被重復閱讀,白白浪費了時間。
4.一道題目對應一個原文段落。題目表述的信息只能來自于原文中某一個段落,不可能出現同時出自多個段落的情況,即一道題目的答案不可能是多個段落符號。
5.原文中的段落符號有可能被多次使用。有可能會出現多道題目出自原文同一段落的情況,即這些題目的答案是同一個段落符號。但請考生注意,只有在題目要求中出現“NB You may u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這樣的描述時,題目答案才會有出自原文同一段落的情況,否則題目答案是絕對不會雷同的。
解題步驟
段落信息匹配題的解題步驟包括以下四步。
第一步:明確題目要求。考生首先要看題目中是否有“NB You may u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這樣的描述。如果有,則答案中必有相同的段落符號;如果沒有,則絕對不能出現兩道題的答案相同的情況。
第二步:劃出每道題目中的定位詞并默記。所有涉及原文細節性信息的雅思閱讀題型都需使用到“定位詞”這一概念(讀者可參閱本刊2011年5月號《雅思閱讀定位方法新演繹》一文)。定位詞可以幫助考生在盡可能不完全閱讀原文的情況下迅速將與題目內容對應的原文信息找到。劃出定位詞之后,筆者建議考生在心里默記每道題目相對應的定位詞,以便在讀原文時能快速反應出定位詞所在的原文句子。
第三步:依據文章順序查找題目中定位詞在原文出現的位置。一方面,由于題目涉及的內容范圍為全文信息,所以考生在原文中查找定位詞時必須從頭至尾瀏覽文章,以確保無一遺漏。另一方面,由于出題順序與題目答案在原文中出現的順序不一致,考生又不可能按照題目順序來查找定位詞,否則大量的時間將會被浪費在反復瀏覽文章、查找定位的過程中。所以,考生將題目的定位詞及大意默記在心后,要按照文章順序讀原文,定位詞所在的句子與哪道題相關,就先解哪道題。
第四步:通過同義表述確認答案段落。只有當原文某一段落中的信息與題目含義構成同義表述時,考生才能確認題目來自于該段落。
真題演練
下面筆者以《劍橋雅思考試全真試題集5》Test 1閱讀部分Passage 2的段落信息匹配題為例進行講解。
文章標題:Nature or Nurture?
英文原文(略):文章主要講的是服從訓練。
題目
Reading Passage 2 has nine paragraphs, A~I.
Which paragrap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I in boxes 14~19 on your answer sheet.
14 a b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the teacher-subjects’ behavior
15 the explanation Milgram gave the teacher-subjects for the experiment
16 the identity of the pupils
17 the expected statistical outcome
18 the general aim of the sociobiological study
19 the way Milgram persuaded the teacher-subjects to continue
題目解析
接下來,筆者按照上文所述的解題步驟來為考生分析上面的題目。
第一步:明確題目要求。題目要求中沒有出現“NB You may u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這樣的描述,所以這六道題目的答案應分布在原文六個不同的段落。
第二步:劃出題目中的定位詞并默記。14~19題的定位詞分別如下:14題為biological和teacher-subjects,15題為Milgram和teacher-subjects,16題為pupils,17題為statistical,18題為sociobiological,19題為Milgram和teacher-subjects。
第三、四步:依據文章順序查找題目中定位詞在原文出現的位置,并通過同義表述確認答案段落。首先,考生在原文的A段第二行看到了Milgram這個定位詞,但是它所在句子的意思與含有這個定位詞的第15、19兩道題目無關。隨后,考生在該段倒數第四行看到了定位詞Milgram和teacher-subject,它們所在句子是:“Specifically, Milgram told each volunteer ‘teacher-subject’ that the experiment was in the noble cause of education, and was designed to test whether or not punishing pupils for their mistakes woul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upils’ ability to learn.”這句話的大意是說Milgram向扮演教師角色的志愿者解釋了實驗的目的和作用。這句話的意思正好與15題的題目含義(向扮演教師角色的志愿者們做出的有關實驗的解釋)相吻合,與19題題目無關。盡管這句話中也出現了定位詞pupils,但16題的題目含義并未出現在這句話中。所以,15題的正確答案是A。
接下來,考生在B段第一行再次看到Milgram和teacher-subject這兩個定位詞,但是它們所在句子的意思與含有這兩個定位詞的19題無關。隨后,考生在該段第二、三行分別看到了三個阿拉伯數字(這有可能是17題定位詞statistical的具體表現形式),但是它們所在句子的意思與17題無關。之后,考生在該段的第三、四兩行分別看到了定位詞teacher-subject和pupil,但是它們所在句子的意思既與19題無關,也與16題無關。之后,在這一段第六行考生看到了定位詞pupil,它所在句子是:“The supposed ‘pupil’ was in reality an actor hired by Milgram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所謂的“學生”其實是Milgram雇來的演員。該句的意思正好與16題的題目含義(學生的身份)相吻合。所以,16題的正確答案是B。請考生注意,盡管B段仍有幾行文字未被瀏覽,但是由于這六道題目的答案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段落里,所以我們直接進入C段即可。
在進入到C段后,考生在該段的第三、四行分別看到定位詞teacher-subjects和Milgram,但它們所在句子的意思與含有這兩個定位詞的19題無關。然后,考生在該段的第五行之后的句子中又看到了Milgram這個定位詞:“In these situations, Milgram calmly explained that the teacher-subject was to ignore the pupil’s cries for mercy and carry on with the experiment. If the subject was still reluctant to proceed, Milgram said that it was important for the sake of the experiment that the procedure be followed through to the end. His final argument was, ‘You have no other choice. You must go on.’”縱觀上述三個句子的意思,考生不難發現:它們都是在講Milgram在說服志愿者們將實驗進行到底,而且語氣不斷升級。這三句話的意思與19題的題目含義(Milgram說服扮演教師角色的志愿者們繼續進行實驗的方式)相同,所以19題的正確答案是C。
在開始瀏覽D段后,考生先后在該段如下部分看到多個阿拉伯數字和量化概念:“The psychiatrists felt that ‘most subjects would not go beyond 150 volts’ and they further anticipated that only four per cent would go up to 300 volts. Furthermore, they thought that only a lunatic fringe of about one in 1,000 would give the highest shock of 450 volts.”該句的大意是說精神病學專家認為絕大部分的志愿者將不會使用超過150伏的電壓,同時他們對所使用電壓的級別情況進行了預測??忌l現這兩句話的意思與17題的含義(從統計學角度預期的結果)相吻合。所以,17題的正確答案是D。
盡管隨后考生在E段也發現了14、19題的定位詞teacher-subject,但其所在句子的意思與兩題都無關,所以E段不是這兩道題目中任何一道的答案。
F段前三行的句子如下:“One’s first inclination might be to argue that there must be some sort of built-in animal aggression instinct that was activated by the experiment, and that Milgram’s teacher-subjects were just following a genetic need to discharge this pent-up primal urge onto the pupil by administering the electrical shock.”考生在這句話中先后看到了animal和genetic這兩個單詞,它們都與14題的定位詞biological相關,同時考生也在其中看到了14題的定位詞teacher-subjects。這句話解釋了扮演教師角色的志愿者為何通過電擊的方式把自身的某種沖動發泄在學生身上,與14題的含義(關于扮演教師角色的志愿者們的行為的生物學解釋)相吻合。因此,14題的正確答案是F。因為一個段落只能對應一道題目,所以之后的內容考生可以不讀。
隨后,考生在G段的第二行看到了與18題的定位詞相關的詞語social,但是它所在句子的意思與18題無關。然后,考生在該段的第四行看到了與18題的定位詞相關的詞語society,但是它所在句子的意思也與18題無關。進而,考生進入到H段,但是同樣未發現與18題定位詞相關的單詞或內容。
最后,考生在I段的第五行發現了sociobiology這個與18題的定位詞相關的單詞,它所在句子如下:“This, in essence, is the problem of modern sociobiology—to discover the degree to which hard-wired genetic programming dictates, or at least strongly biases, the interaction of animals and humans with their environment, that is, their behavior.”這句話指出現代社會生物學的研究方向是什么,與18題的題目含義(社會生物學的一般目的)相吻合。所以,18題的正確答案是I。
答題技巧總結
1.注意題目要求。在題目要求中沒有出現“NB You may u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這種描述的情況下,一旦確認某段是題目答案,即便在該段中仍有尚未瀏覽的大段文字,考生也無需再看,因為每段的段落符號不能重復使用。
2.做專項記憶練習。為了避免在瀏覽全文時因遺忘題目的定位詞或含義而錯過答案,筆者建議考生在備考時做專項的記憶練習,即記住全部或大部分題目的定位詞或含義后再瀏覽文章。
3.不要在不明確處過多停留。對于原文某處內容把握不準時,考生可先做出標記,然后繼續向后瀏覽(也許真正的答案在后面),待瀏覽完畢后再做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