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語堂曾經回憶他兒時從平和坐船去漳州的情景:“有一夜,我在西溪船上, 方由坂仔(寶鼎) 至漳州。 兩岸看不絕山景,禾田,與乎村落農家。 我們的船是泊在岸邊竹林之下,船逼近竹林,竹葉飄飄打在船篷上。”“其時沉沉夜色,遠景晦冥,隱若可辨,宛是一幅絕美絕妙的圖畫。對岸船上高懸紙燈,水上燈光,掩映可見,而喧鬧人聲亦一一可聞。”林語堂所描繪的,也許就是葛仔圩到天寶的一段江岸美景。
葛仔圩在荊江北岸,屬山城鎮葛山村。舊時,人們的交通運輸主要靠水路。葛仔圩從明清到民國時期,乃至建國初期,一直是山城鎮東部的一個主要碼頭和圩場,一個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據《南靖縣志》(民國稿本)記載:“南溪自船場起,用外銷竹木編筏,兼運柴炭,航運自南坑(距船場二十里)起至山城長二十里,通航帆船,每船載重一萬斤,其間由龜仔寨上溯平和琯溪可航帆船,載重一萬二千斤。”“葛仔圩距縣治十五里,農歷四、九圩期,主要貨物糖、黃麻、麻袋。”
葛仔圩的碼頭平日停泊許多船只。圩場的街道由碼頭延伸到村內,路面鋪設鵝卵石。街道西邊一排二十幾間的店面,東邊半截為圩寮(只蓋屋頂),半截是十幾間的店面和民居。江邊是一片竹林和幾棵老榕樹,圩日人多就成了臨時市場,交易農副產品,又擺了許多小攤賣小吃。圩內開有飲食店、藥店、牙科店、米店、茶葉店、裁縫店、木器店、糊紙店、糖果店、水果店、干果店、海產店、醬油店、文具店、理發店等。韓嵩開的“春生堂’、黃清金開的“保安堂”、謝阿瑞開的藥店等三間藥店還兼有坐診醫生。聽賴景明老人說,民國時,他父親賴榮回到葛仔圩“春生堂“藥店當學徒,后來在山城中山路開了一間“杏春堂”藥店。聽當地老人說,抗戰時期,許多廣東來的難民來到葛仔圩。有的住在土地公廟里,有的在江邊搭蓋草棚住,擺了些小吃攤,賣鹵肉、鹵鴨、豆干面(手抓面)等潮汕風味小吃。葛仔圩有許多出名的小吃,如葛仔豆干面、糯米糕、米篩目、大腸豆花、牛肉湯面、麻糍、肉粽等等。有一次,我隨朋友回他的老家葛山看望老父母親。兩位老人都很康健,當談到二老念清華大學的孫子韓琰已在北京工作時,二老開心極了。朋友的老母親還請我嘗嘗她親手制做的地道葛仔糯米糕。圩場內有一座韓姓祠堂,還有土地公廟、戲臺、炮樓、字紙塔。民國到建國初辦有中心小學,周邊近十個村子的小學生都來葛仔圩上高年級。
據新編《南靖縣志》記載:“明清至民國時期,山城、靖城、葛山等地家庭婦女手工編織麻袋者居多,年產十五萬條,每條寬一市尺,布三丈可制袋三條,供裝糖、米、鹽等物。”我母親也是織麻布的能手。每天晚上,伯母、三嬸和四嬸都得幫我母親加工麻紗。第二天一大早,母親就起床織麻布,織麻布機的吱啞聲常常把我吵醒。織好的麻布就挑到山城圩和葛仔圩賣。一次,我十幾歲的弟弟幫三嬸用板車載麻布和咸菜去葛仔圩賣,吃了一碗鹵面就高興得不得了。
葛山村有賽龍舟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辦龍舟比賽活動。有一次,我跟仁遠叔去葛仔圩看龍舟賽,到當地朋友丙丁叔家吃鹵面。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常去葛仔圩拜訪韓醫師。韓醫師是我父親的好朋友。他原在山城保健院工作,家就住在安美社,與我家鄰近。韓醫師常來我做客,跟我父親討論讀醫古文和《四書》的心得。后來,韓醫師調到葛仔圩醫療所。韓醫師祖籍天寶。他兒時曾經到薌城香港路王作人先生家念過私塾。王作人先生是閩南理學傳人、漳州文化耆宿,對理學和詩詞很有研究,也善于書法。韓醫師受王先生影響,喜歡書法,也喜歡作律詩。他作的《社戲》,就很有意蘊,其詩云:“梨園一唱動四鄰,換得新衣作遠親。杯酒共歡忘細故,逍遙自有百年人。”他還作了幾首懷念我父親的詩。其中《憶在慶兄》一詩云:“游子南來始識君,自謙未入圣賢門。為人忠厚弟兄睦,樂善好施遠近聞。”又一詩云:“家有藏書數百篇,醫術擇日星家連。婚喪喜慶仼人問,不取分文喜氣洋。”
王作人先生也多次到葛仔圩訪韓醫師,有幾次同韓醫師到我家做客。有一次,王作人先生又來到葛山村下安美社韓醫師家玩,那天正好我也去找韓醫師。我便陪幾位老人到韓姓祠堂——追遠堂前,看明詹事府少詹事、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黃道周撰的碑文《道府縣審斷庵尾寨祖山碑記》,然后,幾個人一起登上祠堂后邊的虎山游覽山光翠色。王作人先生即興作了《葛山訪宜夏世講詩三首》:其一云:“葛山種德有春臺,六七年中我又來。喜值時和人病少,青山共逐笑顏開。”其二云:“荊江作客正中秋,話舊真堪一夜留。且喜月圓人又聚,別來功過細尋求。”其三云:“山光水色共繽紛,天遣幽居擅鹿門。一事更堪明達羨,自將農圃長兒孫。”并作五言四首,其一云:“活水原無欠,青山在眼前。人生得此境,真足樂天年。”其二云:“庭菊繁堪賞,園蔬美可餐。此中有至味,端賴子能安。”其三云:“教子書為貴,賢哉羨乃翁。祇今孫裔盛,舉止綽儒風。”其四云:“廿載葛溪湄,仁心老寄醫。大峰同我上,萬仞不辭危(同登靈通巖)。”又《安定新居晤家山邊宿學》詩云:“出谷遷喬喜不禁,門庭開豁見君心。漁樵入座俱嘉客,泉石環階足賞音。自合芝蘭敦氣誼,何期隱逸見山林。茫茫塵海誰知要,邂逅春風惠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