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火球般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天空云朵躲得不見蹤影。滾滾熱浪好似流火烘烤著臉龐,被曬蔫的莊稼,耷拉著腦袋,直挺挺頂著烈日。
江面上男女老少在水里撲騰,五顏六色的救生圈、救生衣猶如綻放的禮花撒落在水面上。穿著救生衣的小孩,小鴨子似的在水面上嘰嘰喳喳,追逐嬉戲。眼前的情景,勾勒起我對童年的記憶。
我打小在美麗的九龍江畔長大。家鄉甘蔗成林、果樹成陰,一年四季瓜果飄香,美麗富饒,懷有江南小鎮的情調。
距家里不遠的地方有個池塘叫“下路溝窟”,池塘面積不大,約有八九畝,水面清澈,魚蝦成群。池塘周邊是各種水果,甘蔗、香蕉、龍眼、荔枝、橄欖……陣風吹拂,樹葉嘩嘩作響,甘蔗隨風搖曳,長在岸邊的果樹倒映水中,沉甸甸的香蕉果掛滿枝頭。果農會把未成熟的香蕉套上塑料袋,既可防止烈日曝曬,又能預防病蟲入侵。落日的余暉,撒滿金光,微風蕩起層層漣漪,筑起長長的金條,若隱若現,煞是風景。
仲夏酷熱難忍,到池塘里游泳,在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無疑是孩子們的樂園。學校三令五申,禁止學生私自下水游泳,我們仍是抵不住誘惑。我兄妹9個,父母為了養家糊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本顧不上照看孩子。上學也好,游泳也好;早回家也好,晚回家也好,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日三餐是否有飯吃。唯有放心不下我們的是奶奶。那時奶奶身體硬朗,走起路來風風火火,但滿頭銀絲和刻滿皺紋的臉上,掩飾不住她走過的滄桑歲月。當家家戶戶亮起燈時,不見孫子回來,奶奶便火急火燎地跑到池塘邊叫喊,每當聽到奶奶那長長的、熟悉的、急切的呼喊,我像做賊似的奔跑回家。
游泳時,不論大人小孩都一樣——赤條條裸身下水。也許大人不甘愿在小孩面前曝光,哄騙孩子學游泳要過三道關:一是脫褲繞池塘跑三圈,跑得越快,就學得越快,游得越遠;二是抓蜻蜓咬肚臍,這樣可以避邪保平安;三是先喝三口水,日后不怕水。
脫褲跑三圈,對孩子們來說是件簡單的事,半遮半掩、羞羞澀澀,一口氣就跑完了??梢Ф悄毜尿唑巡皇瞧胀ǖ尿唑?,而是要“皇蜻蜓”。這種蜻蜓體型大,是普通蜻蜓的兩倍,呈淺藍色,飛得高且速度快,只能引誘它才能抓到。先抓一只普通的蜻蜓叫“大玻璃”,這種蜻蜓常常停留在池塘邊的菜園里、草叢上、田野里,要屏住呼吸,躡手躡腳靠近它,冷不防抓住它的尾巴才能逮著。然后,用一米長的細絨線,一頭綁住“大玻璃”作為引誘物,一頭連接竹桿,在池塘邊揮舞“畫圈”,口里念念有詞“悠忽……悠忽……”皇蜻蜓聽到“悠”聲慢慢被引誘過來,追著引誘物不放。此時就要放慢速度,皇蜻蜓突然撲過來,咬住引誘物,要眼疾手快撲住皇蜻蜓。抓皇蜻蜓也要碰運氣,有時很快就會抓到,有時折騰了半天卻毫無收獲。
闖過三道關,“熱心”的大人就教你游泳。先是像西門豹給河伯娶媳婦一樣,把小孩扔進水里讓你嗆幾口水,才輕輕托起下巴,在淺水區里轉一圈,然后交給香蕉桿。因為農民摘下香蕉果后,把蕉桿砍倒放在園地里。幾天后,香蕉桿外層干枯或腐爛,剝掉外層后內心又白又嫩,可以浮在水面,是初學游泳者最好的救生工具。
學會游泳是我們最開心的事。跳水比賽很刺激。幾個伙伴光著屁股,拿著香蕉葉做成的旗子,高喊“沖啊!”從2米多高的岸上“撲通”扎入水中,魚兒一樣溜出10多米遠。當我們玩得最興奮的時候,總招來大人們的斥責,因為濺起的水花常常噴灑在大人的臉上。當大人們“變臉”了,恐嚇要抓來按頭嗆水時,我們才有收斂,或停止嬉鬧,或悻悻離開。
有時,大人們往往為了看熱鬧,哄著小孩潛水比賽。這個游戲有風險,只能在淺水區翻騰。由一個大人當裁判,隨著一聲令下,一群小孩應聲潛入水中。潛水前深深吸入一口氣,兩手心相貼,手臂伸直,緊閉雙眼,潛入水中,在水底狗爬式移動,十幾秒鐘后輕輕吐氣,直到吸入的氧氣吐完,兩腳猛蹬水底,頭往上倏地冒出水面。潛水是我的強項,在幾個伙伴中,我是常勝將軍,每每聽到掌聲、吆喝聲,我心里總是甜絲絲的,猶如斗贏的公雞,神氣十足。
玩累了,就抱著香蕉桿,蕩悠悠地劃向池塘中央,此時,是一天中最悠閑、最快樂、最愜意的時光。微風拂過臉上,帶來絲絲涼意,陣陣沁入心扉。水面波光粼粼,在夕陽照射下,形成無數的、長長的、一串串的金子般的小浪花。任憑小浪花輕輕撫摸著我的臉龐,放飛心中的夢想,憧憬美好的未來。
“伊啊……伊啊……”忽然,一群大雁掠過長空,把我從夢中喚醒。仰望天空,大雁隊形多變,或“一”字形,或“人”字形,或弧形,可謂天空任鳥飛。云朵變幻莫測,時而行云似水,時而云團如棉,有似萬馬奔騰,又如涌動綿羊……青山,白云,大雁,還有那不甘寂寞的林間小鳥,構成了一幅絕好的水墨丹青。用唐朝詩人白居易所寫“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的千古名句來表達恰到好處。
石縫里摸魚蝦最充滿情趣。池塘岸邊大多是亂石干砌而成,石頭在水里時間一長,表面長滿毛茸茸的青苔,又黑又滑。石塊之間的縫隙,是小魚的藏身之處,也是小蝦的天堂。高溫炎熱的天氣,這些小精靈就躲到陰涼處的石縫里“乘涼”,小孩的手正好可以伸進石縫。小魚警惕性很高,觸摸到它時,一不小心就被溜走。要五指并攏按住魚頭,掌心拱起按住魚身,小魚掙扎時緊壓不動,待它耗盡力氣后,再慢慢掏出來扔進木桶里。摸蝦要特別小心,有的腿是毛茸茸的又黑又長,還帶有鋒利的鉗腳,要是被夾住小指頭,雖是表皮之苦,卻是鉆心的疼。有的小蝦,呈淺藍色,腳細如針,喜愛成群結隊在石洞嬉鬧,運氣好的話一下子就能抓到一大把。
“吃蝦啰……吃蝦啰……”每當伙伴抓到小蝦,大家爭先恐后爬上岸,圍攏過來。先把小蝦放在左手掌心,雙手五指并攏拱成半圓,右手擊拍左手,發出“撲……撲……”的響聲,稱之為“爆蝦”,然后去掉頭尾、蝦殼、和蝦須,塞進嘴里咀嚼,美美嘗鮮。
那天是夏伏的最后一天,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池塘,尋找童年的腳印,回憶曾經的夢想。然而,星移斗轉,時過境遷,眼前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水葫蘆、水荷蓮在池塘里瘋長,病死禽畜在池塘里漂浮,岸邊,雜草叢生,淤泥堆積,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昔日,清風陣陣飄香,池塘清可見底,小魚游弋水面、群蝦追逐嬉戲,已風光不再。
此時,我久久凝視池塘,思緒萬千,心在流血,心在呼喚,不知記憶中童年的池塘何時才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