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前,我曾一度沉醉于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之中,六年后,我愛上了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應該坦率地承認:雖然《百》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創作于1985年的《霍》更優秀,更好讀,更感人。難怪《紐約時報》這樣評論:這部光芒閃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作者也認為:《霍》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
《霍》講述了一段長達一生的愛情故事。小說的主人翁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是個私生子,他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船主皮奧第五·羅阿依薩。10歲時父親去世,沒有任何財產給他,他一直與經營一爿小賣部的母親相依為命。18歲那一年,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成為一名電報員,有一天被派去福音花園送電報,在那兒見到了那份電報主人的女兒——13歲的費爾明娜·達薩,這偶然的一面,成為一場半個多世紀的驚天動地的愛情的源頭。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一見鐘情,于是開始偷偷給費爾明娜·達薩寫信,費爾明娜·達薩在40歲還沒有結婚的姑姑的安排與鼓勵下,接受了他的感情,于是兩人頻繁地鴻雁傳情,但此事被教會學校的老師發現,便告知她的父親洛倫索·達薩,洛倫索·達薩是個販賣騾子的商人,粗俗野蠻,地位低下,名聲不好,但已經發跡有錢,他得知女兒的戀情后勃然大怒,他早年喪妻,女兒是他一生唯一的希望,他希望把女兒培養成窈窕淑女,將來嫁個有身份、地位,有修養、高尚的上層人物。于是在橫加阻撓沒有成功的情況下,他趕走自己可憐的妹妹,并強硬地帶著女兒離開。四年后,洛倫索·達薩帶著女兒回到福音花園。費爾明娜·達薩已經長成美麗、高貴的少女,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終于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心上人,然而費爾明娜·達薩第一眼就被落魄、憂郁的他嚇住了,她認為初戀只是幻覺,斷然拒絕了他。不久她嫁給了醫生烏爾比諾,因控制住一場霍亂而著名的醫生,他英俊瀟灑、舉止優雅文明、職業高尚,家世顯赫。失戀后的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痛不欲生,來到叔叔的加勒比河運公司上班,開始漂泊的生涯,也開始了不斷更換女友,癡心等待費爾明娜·達薩的痛苦、孤獨、漫長的生活。五十一年后,烏爾比諾醫生為抓一只在樹上尖叫的鸚鵡而從梯子上摔下來死亡,在費爾明娜·達薩成為寡婦的那一天,弗洛倫蒂諾·阿里薩來到她家,向她重申了自己對她永恒的忠誠和不渝的愛情。這時的他已繼承叔叔的財產,成為船王。在他執著的追求下,費爾明娜·達薩接受了他的感情,也接受他的邀請,準備一次河上旅游。這時一人77歲,一人72歲。在船上他們終于沖破種種障礙,幸福地在一起,并開始了人生最后一段浪漫、溫馨又令人動容、心碎的旅程:遠離塵囂,漂泊至死。
這部小說敘述極其從容大氣,語言極其流暢優美,結構錯落有致又不失繁復,但線索清晰明了,再加上以這段堅貞不渝的愛情來貫穿全文,閱讀便成為一種無以倫比的享受,一種精神上的愉悅與陶醉。看完這部小說,我不禁追問又感嘆:此情只應天上有?!但我還是愿意為之灑上感動的喜悅的心酸的淚水。因為,費爾明娜·達薩的一句話讓我震撼不已:愛是世上最艱難的事。
我想:無論現代人多么浮躁物質、多么功利現實、多么冷漠無情,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得到情感的滋潤,找到情感的寄托。我堅信: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也是人類永恒的情感。因為愛情,人類生生不息地走到今天,因為愛情,人類可以創造更加和諧美好的未來。我渴望這部小說感動更多的人,給更多的人以情感的啟迪與教育,讓更多人心中有精神的向往、追求、希冀,讓更多人的心柔軟、溫暖、生動起來。我忽然想起“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八個字,年輕時讀《詩經》,淡然地一眼掃過,成年后在張愛玲的文章與愛情里再次相遇,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如今,我發現在幾乎每一張的結婚請柬上都寫上這八個字,雖然有點泛濫成災,但我還是喜歡,還是祝福。因為我相信:在婚姻的原始之初,男女雙方都是抱著這樣美好的愿望與決心,準備演繹人類最浪漫的愛情故事。但,人生漫漫,愛是最艱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