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畢爾巴鄂18年前幾乎是一夜之間獲得了名聲。這座西班牙第四大的城市此前作為國家的制造業中心,已經繁榮不再,那里的工廠倒閉,港口凋敝。1986年,西班牙加入歐盟后,巴斯克地區政府開始著手一項野心勃勃的項目,計劃重振它轄區內的最大城市。
他們先是花高價請了一批知名建筑師修建機場(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設計)地鐵交通系統(諾曼·福斯特設計)、一架獨特的人性天橋(還是卡拉特拉瓦);然后到了1991年,最大的魚上鉤了,所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決定在這座城市延續傳奇,修建一座新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并且雇用了加州的明星建筑師弗蘭克·蓋里來主持設計工作。
這棟建筑1997年一建成開館就引起了轟動。批評家認為蓋里采用的蛋白皮一樣的金屬結構讓這座建筑達到了“活潑機敏又宏大光輝”的境界。博物館的藏品包括威廉·德·庫寧、馬克·羅斯科、安塞姆·基弗和理查德塞拉等現當代大師的世界級作品。為了這些藏品,博物館本身的預算被嚴格限制在8900萬美元。

如今,畢爾巴鄂有了自己的地標。造訪這座城市的游客人數劇增,博物館3年就收回了建筑成本。建成5年后,畢爾巴鄂政府估算這座博物館至少給當地經濟帶來了1.68億歐元的收入,還為巴斯克地區政府帶來了額外的2700萬歐元稅收,相當于創造了4415個就業機會。現在每年有超過100萬人參觀這座博物館,它是畢爾巴鄂藝術區的中心展館。這個藝術區還包含航海博物館、美術博物館和薩拉·里卡爾德藝術中心。
2010年,法國建筑師菲利普·斯塔克用一個酒窖改建的Alhondiga文化休閑中心完工(最近改名Azkuna Zentroa)。扎哈·哈迪德為畢爾巴鄂疏于開發的Zorrozaurre半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復興計劃,要將之建設為一個高科技住宅區和文化島嶼。
因為制造業衰退而苦苦掙扎的城市在徹底改造自己的過程中,在文化上下重賭注似乎成了一個好的出路,但它們似乎忘了,想要取得好成績,你不能靠抄。
在阿布扎比,為了應對未來石油枯竭的境況,這座城市正在建造一座名為“薩迪亞特島”的博物館,它不僅是古根海姆的分館,也是盧浮宮的分館。在香港,西九龍文化區將成為M+博物館的家,這是一座中國現代藝術博物館。麥加、地拉那、貝羅哈里桑塔和珀斯,都在為新的規劃中的文化中心建造博物館。
英國也一樣。蘇格蘭東部城市敦提已經邀請了隈研吾建造一座新的VA設計博物館。利物浦和馬爾蓋特則已經分別有了詹姆斯·斯特林設計的泰特·利物浦美術館和戴衛·奇普菲爾德設計的透納當代藝術館。每一座城市都想重現畢爾巴鄂-古根海姆-蓋里效應。
對這種模式的迷信日前達到了頂峰。地方政府聯盟(UCLG)召開了城市和文化論壇,世界各地的市長、文化專員和城市代表們蜂擁到了這座城市。他們看到干凈的市中心,遍布著高檔的零售商店。福斯特設計的“El Fosterito”地鐵站充滿了未來主義風格。這里的居民看上去有種跟這個國家不相稱的富裕感。
城市中最吸引人的建筑,就是古根海姆博物館。盡管存在這樣一個藝術圖騰,但這個城市看上去是靜悄悄的。畫廊、音樂廳、涂鴉和滑板少年都在哪里?從數字上可以知道西班牙的青年依然面臨著可怕的失業困境,但我期待著在這個城市看到不同的東西,年輕也是一種文化資本。古根海姆博物館真的激發了這座城市的創造力,抑或它只是一座昂貴華麗的迪士尼樂園,給了富人和游客們一個好去處?畢爾巴鄂效應是在傳播文化,還是在散播錢財?
“毫無疑問,古根海姆讓我們的城市在地圖上更顯眼了。但除了自上而下的方式,你無法在這里得到任何支持。”Manu Gómez-álvarez是Zorrozaurre藝術工作發展(ZAWP)的主要推動者,這是一個基于哈迪德復興計劃成立的文化團體。
ZAWP是那種能夠在倫敦和紐約等大城市獲得支持的文化團體。年輕藝術家、劇場制作人、音樂家和設計師們組成了這個松散的聯盟。Zorrozaurre半島的老工業區現在是個時髦的地方,創業氛圍十分濃厚,酒吧、咖啡廳、演出場所和劇院在這里開放。Gómez-álvarez正在領導一場運動,專注于改造半島上被棄置的大廈,為當代藝術、戲劇和音樂提供場地和設施。然而他們幾乎所有的提案在政府那兒得到的回應都是:不予進行。

Igor de Quadra是Karraskan Bilbao(畢爾巴鄂城內的一個藝術網絡,有超過12個戲劇團體、場館和其他創造性團體)的運營者,他對古根海姆效應的看法十分謹慎。“就其本身而言,很好。但它獲得了太多的關注,而人們在其他地方停留的時間十分短暫。像UCLG論壇這樣的活動吸引了很多目光,但是并沒有給畢爾巴鄂留下什么實質的東西。坦白說,我們幾乎沒考慮過古根海姆的事情。”
古根海姆當然不會承認自己只在商業上哺育了這座城市,博物館里也有一些巴斯克藝術,偶爾也會舉辦本土文化研討會。但它實質上是一座國際性藝術博物館,考慮到西班牙的民族問題,這其實顯得非常突兀。極端的巴斯克民族主義者并不歡迎它,在博物館開幕前,謀求巴斯克獨立的恐怖組織埃塔針對博物館的爆炸襲擊未遂,但造成一名警察身亡。
所以,是自下而上的文化運動,還是大手筆的建造和收藏,哪一條路是城市發展的捷徑?當然了,永遠都是自上而下的決策效率更高,關鍵是找到中間地帶。
哈迪德的Zorrozaurre半島復興計劃或許就是檢驗畢爾巴鄂效應的中間地帶。6000座新房子、2個新的科技中心和公園能否真正助益當地文化?抑或只是成為全世界富人的海濱置業新選擇?畢爾巴鄂效應的確聞名于世,在這里,它將受到真正的檢驗。寄希望于靠一座博物館來拯救城市的人都該認真觀察。
“古根海姆和畢爾巴鄂是一個很難重現的現象。”博物館顧問Maria Fernandez Sabau表示,“驚人才華和天賦令人難以置信地匯聚在這里。當時博物館希望擴建,土地價格低廉,政府有錢,建筑師渴望成名,而一座城市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存在理由,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些都不是靠金錢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