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特點之一就是能夠在輕資產的模式下重新配置資源,實現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當傳統B2B領域批量采購和零售模式的CDN遭遇“草根”共享經濟,你是否聽到了傳統CDN市場堅固圍墻的松動聲?
隨著打車軟件Uber和旅行房屋租賃社區Airbnb等國外互聯網企業的迅速成長,以及國內眾多的打車拼車、眾籌、P2P平臺的崛起,共享經濟就在這些更分散的完成過程和更碎片化的體驗中被公眾所感知。
與工業化時代中心化、規模化、流程化為主的經濟模型、標準化體驗形成強烈反差,共享經濟時代,人們開始用自己的閑置資源創造價值。
一方面,共享經濟從底層經濟關系上瓦解原有的經濟秩序和商業邏輯,直擊傳統企業供需不對稱等的死穴,另一方面,使人們從消費者變成供應者,社會生產關系受到沖擊。

共享經濟撲面而來,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各個行業,CDN行業剛剛被撕開了一個口子。6月25日,迅雷攜手小米正式宣布進軍CDN市場,推出全新品牌“星域”。
不同于傳統CDN,星域CDN在帶寬的采集上不是批量采購,而是通過智能硬件“迅雷賺錢寶”向迅雷用戶眾籌他們沒有使用的帶寬和計算資源,并通過大數據的算法重新配置和調度沒有用起來的帶寬和資源。原理就是利用家用智能硬件來拓展邊緣節點,跟用戶一起構建一個無限節點的龐大的CDN網絡。
共享經濟下的CDN
“把 Uber 的商業模式應用到 CDN 上。”雷軍的這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出星域 CDN 的商業模式。將智能硬件終端作為分發節點,把用戶貢獻出來的閑置帶寬資源集中起來,然后打包提供給有需求的企業用戶,用于視頻點播、移動應用、游戲等服務。
其實,星域采用的還是P2P的概念,類似當年BT下載的原理,即在每個人的路由器和PC上占用一小塊地方,然后利用每個人的閑散帶寬來為周圍人服務。把這些閑散的百萬個節點資源調度起來,星域CDN就可以幫助客戶觸達任意區域的用戶。這一點,傳統廠商的確很難做到。
“通過散布于無數家庭的迅雷賺錢寶建立起指向百萬數量級的無限節點,讓信息傳輸距離近至1000米。弱網環境下,星域CDN在對周邊個人節點進行充分調動使用的同時,結合其業內領先的雙邊加速、單邊加速技術,倍數級提升傳輸效率與傳輸質量。”迅雷CTO陳磊說,“實測數據顯示,在下載速度低于50KB的弱網環境中,使用星域CDN可將下載速度提升10倍。星域CDN獨創的無限節點布局技術突破了傳統CDN節點有限且不均勻的瓶頸。”
弱網環境下,小米應用商店及游戲商城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大容量文件的傳輸速度慢且下載完成率不高。使用星域CDN加速后,實測數據顯示,小米應用商店下載速度最高提升了52.2%,完成率提升最高達37.3%;單款游戲下載速度最高提升2倍,下載完成率提升最高達42.9%。
在共享經濟模式下,對于這個生態環境中的每一個參與者而言,都能享受到由閑置資源再利用和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用戶通過智能硬件分享自家閑置的帶寬,來獲取收益;迅雷和小米則通過貢獻星域CDN技術、終端智能生態鏈整合利用資源以謀取長足發展;第三方企業通過使用星域CDN,可以大幅降低流量成本,獲得更快速流暢的網絡傳輸,通過眾多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將更好的用戶體驗返還到用戶處。
還是為了生態圈
截至2015年6月30日,小米上半年手機銷售量為3470萬臺,連續5個季度穩居國內手機銷量第一。在硬件銷量距離天花板越來越近的時候,小米需要在技術創新和產品體驗方面尋找新的賣點,內容增長和智能家居兩方面是其支撐業績的新變量。
作為一家“用戶參與的分布式云計算公司”,迅雷不僅擁有強大的云加速、云存儲、云處理等云計算實力,而且,迅雷借助之前積累的用戶數量,已經為星域CDN部署下10萬臺以上的賺錢寶。據迅雷給出的數據,賺錢寶用戶在京東的預約人數已經超過了 60 萬,而前期淘寶眾籌時賺錢寶的發貨數量超過 2 萬臺。
作為迅雷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盒子等小米的終端產品都將成為星域CDN的“端”。
這意味著,迅雷和小米將通過星域CDN,部署起一個涵蓋云、移動設備、智能家居的大生態體系。這一體系將聯通迅雷云資源、4億迅雷用戶、1億小米用戶、百萬數量級賺錢寶和小米智能家庭生態鏈,星域CDN應用場景藉此延伸開。
目前,小米、愛奇藝、戰旗、完美世界、陌陌等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都是星域CDN的客戶,主要集中在游戲下載、移動應用、視頻、智能硬件和在線直播五大行業,這些都是迅雷多年深耕的領域。
早在2014年,雷軍便在內容行業高舉高打,10億美元投資內容產業,相繼投資愛奇藝和優酷土豆。視頻內容對CDN服務要求很高。所以,此后雷軍系2.2億美元入股世紀互聯成為其大股東,以及最近聯手迅雷推出“星域”CDN品牌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現在,雷軍系有了迅雷云+小米云+金山云+世紀互聯,既有基礎設施完善的老牌 CDN 運營商,也有星域 CDN 這樣創新的模式。
據雷軍透露,小米用戶數據每年的增長率高達 600%,目前為止小米云服務的數據量已經超過 100PB。這些不斷暴漲的用戶數據刺激了雷軍對于云服務的思考,也便有了小米在云服務上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