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赴美本科申請已在一片“戰火”和“硝煙”中塵埃落定。在這個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日子里,無論你是否拿到了滿意的offer,是否被夢想的學校錄取,都要收拾心情,準備踏上一段新的旅程。很快,各個大學將開始催促已被錄取的學生交定金、確定入讀,接下來則是簽證、體檢、收拾行裝、開學、選課……是的,拿到offer并不是最終的勝利,留學生活其實才剛剛開始。
選擇未來四年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可不能草率行事。如果你還是單純按照學校排名或是憑一時沖動去選擇學校,那未免太魯莽了。更何況,學校排名的標準不盡相同,我不建議大家采取這種“一刀切”的選擇方式。

拿到offer后,大家要試著全面了解學校的情況,然后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進行選擇。選擇學校時,大家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學校所在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學校的優勢專業和就業機會等。比如,你是喜歡溫暖、潮濕的海洋氣候還是四季分明、冬冷夏熱的季風氣候?你是喜歡熱鬧的都市還是靜謐的郊區?學校是否有你喜歡的專業?能否滿足你的職業規劃需求?能否為你提供良好的資源和平臺?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家要考慮到,那就是學校的資源和校園文化。從公立綜合性大學到私立綜合性大學再到專注于本科教育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各個類型的學校自有其優勢和劣勢,每一所大學的資源和校園文化也不盡相同。公立綜合性大學的學術資源和實踐機會都比較多,但卻過于繁雜。面對如此豐富的資源和機會,如果你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良好的學習規劃,很可能會覺得無從選起或是陷入盲從的境地。相比之下,文理學院則比較“貼心”,往往會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發展建議,師生間的互動也更為密切。不過,文理學院的規模都比較小,所以學校里的學生社團活動往往沒有那么豐富。
總之,選擇學校的過程也是一個雙向了解、“知己知彼”的過程,大家要盡量根據自身情況及需求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選定學校之后,大家就可以好好規劃一下,看看出行之前都需要做點啥。當然,收拾行李、簽證、體檢都是少不了的,但除了這些繁雜且必不可少的環節以外,還有什么有意義的事情值得大家做呢?
第一,學習或精進一門自己熱愛并可用于展示的才藝。美國大學的校園文化是多姿多彩的,而美國本科之前的基礎教育往往也是以興趣為導向。所以,當你走進美國大學的校園,你會發現身邊的同學幾乎人人都有一技之長。而此時,如果你還是一個只會死讀書、聽老師話的乖學生,那你一定會在融入新環境時覺得無所適從。在各個社團和俱樂部“招新”時,你可能會因為沒有特長而被拒之門外;在校際球賽或期末考試之后的慶祝派對上,你可能會因為沒有可展示的才藝而覺得手足無措。所以,無論文藝、體育還是烹飪,只要是你喜歡的,一直想學又沒有時間學的,都可以放到出行前的這段“最佳檔期”里學習。
第二,提前預習專業知識,通過在線學習網絡課程(如網易公開課、Coursera)和大量閱讀來培養自學能力。去美國留學不是去吃喝玩樂。在美國高校讀書,大家的學業壓力還是相當大的。更何況,用非母語的語言來學習專業知識,這本身就是個不小的挑戰。因此,為了盡快適應美國高校的學習生活,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赴美之前這幾個月的時間,不斷增加閱讀量,拓寬知識面,同時加強專業學習,加深自己對所學專業領域的認識和理解。比如,如果你的專業是工程學,而你以前只是對工程學有一個模糊的概念,那么在這幾個月里,你至少要搞清楚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等各個領域都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區別,然后再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學習一些基本的專業知識。有了這幾個月的充分準備,你一定會在開學時覺得心里更有底,學習起來也更游刃有余。
第三,尋求各種途徑加入學校的新生群,通過廣交朋友來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在如今這個網絡信息時代,踏入大學校門絕非了解學校的唯一途徑。拿到offer之后,大家可以利用Facebook、LinkedIn、WeChat (微信海外版)等社交網絡來結識新的朋友,主動尋找那些真正了解學校并能提供中肯建議的人,他們往往會在入校、選課等方面提出關鍵性的建議。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迅速組建一個同屆的新生群,在群里提前認識未來的同學,并尋找同行人,結伴辦理入學手續,一起踏上留學的旅程。
做好一切赴美留學的準備之后,你就可以滿懷期待地出發了。在大洋彼岸,有很多新鮮事物等著你去發現,更有很多資源在等著你去利用。
抵達學校后,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用最快的速度熟悉校園和周邊的環境。如果你到校較早,學校還沒有開展Orientation (專門針對新生組織的“新生報到會”),那么你可以先以一名游客的身份來預約學校對外開放的Campus Tour (校園參觀)。校園參觀的導游通常都是本校在讀的學生,所以這也是一個認識師兄、師姐的好機會。他們會帶你把校園里比較重要的地方都逛一遍,同時向你介紹相關的歷史、故事及傳說。你也可以借此機會把自己想問的問題搬出來曬一曬,同時告知自己的新生身份。得知你是即將入學的新生,他們一定會非常熱情地為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指導。
探索校園及周邊環境時,有幾個地方是需要大家著重了解的。一是學校的圖書館。一所大學里面通常會有多個圖書館,盡早了解各個圖書館的藏書特色、借書政策、開放時間及自習環境等,將為你未來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多便利,省去很多麻煩。再有一個是學校內部及周邊的購物場所,比如中午臨時吃加餐的地方、學校的特色食堂、買日用品的小超市以及周末采購的大超市等等。只有了解了這些,你才能盡快置辦好生活所需的物品,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
此外,大家還要多了解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各種服務。比如,國際學生辦公室會幫助留學生辦理各種手續并提供留學生活方面的咨詢;學校食堂和學生活動中心會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特色活動;學校圖書館會提供查找圖書、論文開題指導及寫作指導等服務;校內健身房有時會有價格低到不可思議的折扣;各個學院會不定期邀請各行各業的名人、專家來校講座;而就業處也常會舉辦一些招聘會或是發布招聘信息……凡此種種,都需要大家多多關注。
除了學校提供的信息和資源,還有很多跟未來學習、生活相關的信息是需要大家開動腦筋去主動獲取的。你可以找室友、朋友或老師進行了解,也可以參加國際學生聯誼平臺、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等活動團體以獲取各種信息。大家要好好利用這些機會,多去參加一些新生活動,結交幾個好友,在中秋節、圣誕節等重大節日相約聚會,平時抽空結伴去旅行……有了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留學生活將一下子變得美好起來。另外,在課余時間,大家還要多跟自己的學業導師聯系,與導師交流自己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和新的想法,聽聽導師在選課及學業規劃方面的建議,這樣可以少走彎路。
當然,還有一些校際合作資源也是非常值得利用的。比如,有的學校可以跨校選課,互認學分,甚至還能互修學位;有的學校和當地的公共圖書館簽訂了合作協議,可以實現學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圖書互借;有的學校跟當地知名的學術組織、商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平臺……而這些資源是不會有人主動為你提供、拉著你去享受的,都需要你自己留心,根據自身需求去主動了解并加以利用。
拿到offer后,大家要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但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那就是學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和資源幫助自己順利度過留學之初的過渡階段。選擇赴美留學,就是選擇一段充滿未知、驚喜、期待和挑戰的旅程。各位已經拿到offer的同學,還不趕快抓緊行動,去譜寫屬于你們的華美留學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