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記得中學時剛看到林達的書是何契機,大名鼎鼎的《近距離看美國》系列,厚厚的四本書,若非是好友相贈,也必然是她的推薦。
第一次看林達的書,震撼不小,筆調輕松且頗為專業的研究手法,我很快就讀入了迷。開篇總是“盧兄:……”的書信體格式,卻對美國的歷史與現實作出了深入淺出、鞭辟入里的剖析,當時對政治幾乎一無所知的我幾乎從中看到了一整個新世界。所以,可以說,對于不了解美國政治制度的人來說,這是一本極理想的科普讀物。
后來得知,“林達”這個樸素的名字不是真名,也不單是筆名,而是夫妻二人共同的筆名。這對夫婦在我眼中完全就是理想一對,神仙眷侶——他們在美國貌似并不是專業學者,而是從事各種普通的工作來謀生,但是誰說普通人不能書寫歷史,不能有大智慧?他們只是見所見而寫,聞所聞而寫,隨興而起,隨興而止。只是一個低調、平實的眼見為實,民間而自由地寫作,倒反而寫得好,寫出了一個真實的美國。
不同于影視劇中律師唇槍舌劍的精彩,法庭的細節,往往充滿了資料數據的拼湊,卷宗龐雜沉重,一般人難有興趣去了解。但幸運地化身“盧兄”之后,就有了林達這樣的好友,用智慧為你將這些細節條分縷析,既不枯燥,又足夠豐富可信。
“林達說,在他們放洗衣機的那個陳年小谷倉,有一次把手伸進洗衣機,還碰到過一個冰涼的身體在蠕動,估計是響尾蛇。離他們最近的鄰居也在好幾里路之外,而且沒有一個華人,卻有像‘湯姆叔叔’那樣的黑人,還有六十年代參加過三K黨的美國農民。就是這些鄰居告訴他們的美國往事,使他們突破了聚居城市的留學生們的狹隘眼界,也發現了教科書里天天在教導人的荒謬成見。他們最早萌發沖動,以書信體寫作那三本有關美國歷史和現實的書,就是這樣開始的。”
據說,林達原是旅美的學生,在真正的美國人身邊至少生活了10年,從而近距離地感受了美國人的立國之本和民族之魂,然后把歷史上的著名案件或事件講成一個個生動故事。制憲會議、獨立戰爭、南北戰爭、黑人運動、水門事件……一座座歷史上的豐碑成就了一個國度,我們很難想象,沒有對法律的尊重和踐行,美國是否具備今天驕傲的模樣。
許多時候,即使我們在一個地方生活多年,可能也對此地的內核靈魂熟視無睹。但是,如果去其他地方小住一段,就會發現許多不一樣的風景,那些他人生活里的平常,卻成為自己的驚奇,透過這些驚奇再重新觀察自己的生活,也會有新的發現。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踏上美國的土地,但是讀這套書則是低成本的美國深度游,連美國的前世今生也一并收入眼簾,可謂賺到。
更何況,很多時候看到不等于洞察,但只有洞察之后才能真正明白一些道理,而不只是浮在表面的泡沫。
其實書中寫到的美國大事,國人也并不陌生,但是其中總摻雜著一些知識的盲點,甚至于誤解和偏見。林達化身扎根于美國土地上那只眼睛,以微距拍攝的手法掃清這些誤會,才能逐漸接近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