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目標】
了解什么是插敘手法,并學會在記敘文中妙用插敘手法行文。
【技法指津】
寫文章是為了完成傳遞信息、傳播知識、講述故事的任務,同時也要創造藝術,創造美感。比如描述一件事情,我們更多的人不喜歡將事件平鋪直敘,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所以在寫作記敘文時,巧妙地運用插敘手法,就可以打破記敘文常規的敘事結構,使文章波瀾起伏,扣人心弦。
那么,同學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巧妙地運用插敘手法,使文章曲折有致呢?
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同學們借鑒:
一、直接插敘法
即作者直接插入文字進行敘述、介紹、說明,不借助作品中的任何人的口述或聯想。直接在文中插敘一件事,多用“原來”“過去”“曾經”這些表示時間概念的詞來引入插敘的部分。
二、人物語言插敘法
即通過作品中的人物,以自己或旁人的語言(對話、獨白等)來進行插敘。這種方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轉述人物語言,一種是直接引用人物的話。如《秋天的懷念》一文中這樣寫道: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文中兩處轉述人物的語言進行插敘,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親情。
三、人物心理插敘法
即通過人物的回憶、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動來進行插敘。如《羚羊木雕》中:“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里難過極了。他們不知道,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這一段由人物的心理活動插敘了作者與萬芳上幼兒園時發生的故事,展現了兩人間的純真友誼。
【牛刀小試】
師恩難忘
□孫小峰
我小學的啟蒙老師是趙老師,她的一言一行都刻在我心中,永不磨滅……
記得剛步入小學的大門時,老師,是您那慈祥的笑容讓我不再因為來到陌生環境而恐懼,反而有一種自豪與快樂。那時候,我上課時總不能專心聽講,是您用和藹的語言、諄諄的教誨讓我重新找回了認識那一個個拼音字母的信心。在一次次遭遇困難中,不論在哪里,發生了什么事,老師您總會在第一時間安慰我。我永遠也忘不了您為我所做的一切。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次“師德師風演講比賽”。賽場上,已是小學二年級的我,面對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們,我突然對自己沒有了信心。場上的氣氛愈加濃烈,場下的我卻忐忑不安地等待著……終于到我演講了,我走上演講臺,心“噗通、噗通”地跳個不停。呀!下面怎么有那么多雙眼睛一起盯著我看,我慌亂得不知所措了。這時,是老師您那充滿鼓勵和期待的眼神給了我莫大的鼓舞。我定了定神,開始大聲地演講起來,并時不時地做著必要的手勢。我的聲音和姿態感染了所有在場的老師和同學,他們不時地給予我最熱烈的掌聲。最后,我獲得了第三名,面對著這來之不易的獎勵,我心里充滿了無限的歡喜和對您的感激。
如今,不到五十歲的您已經頭發花白,額頭上也布滿皺紋。我仿佛看見了您花白的頭發中有些是因為我而白的,您額頭上的皺紋有些是因為我而滋生的。所以說,如果沒有您的教誨,就沒有現在的我。
謝謝您,我敬愛的老師!
點評:本文以“在一次演講比賽中,老師對我的鼓勵”作為插敘內容,使整篇作文對老師的敘述有張有弛,同時也使老師美好的形象在讀者心里更加豐滿,對事件的敘述也更為完整。
【誤區警示】
在插入敘述的時候,同學們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要用好“過渡句”,使插敘的片段銜接自然
具體做法,就是在插敘片段的前后,各加上一個恰當的“過渡句”,把文中的主要內容與插敘的片段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插入的內容一定要與主要內容承接自然,不要有斷裂的痕跡。
二、語言要簡潔,插入的文字不要過長
插敘不是敘述的中心,只是為中心服務的一個片斷;而且前后銜接要自然,要界線分明。插敘完了,要回到原來的敘述線索上來,不要脫離原來的敘述線索而發展成另一條線索;更不能節外生枝,成為文章的游離部分。
三、插敘的內容,只是和原來的敘述相關但不能相連,相連就成了倒敘;也不要把它寫成倒敘的分敘。
【延伸訓練】
以“我最欣賞的一個人”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點撥:審題時要注意兩個關鍵詞,“最”和“欣賞的人”。分析兩者的關系,前者是程度副詞,限定了寫作的素材,“最”指這個人必須在你心里是獨一無二的;后者限定了中心人物。“欣賞的人”應該是“我”的長輩、老師、朋友或其他什么人。可以寫成日記格式,敘寫這個人值得“我”欣賞的幾個片段;也可以用“一線串珠式”的寫作方法,表現他(她)對“我”的影響。但要注意巧妙地運用插敘手法,讓文章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