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去年7月牛市起步到4月28日收盤,上證指數漲幅超過117%,雖然房地產板塊也有124%的漲幅,但基本已屬“落后板塊”。而且漲幅主要是那些正在轉型的中小市值公司所作的貢獻,而像萬科、金地等這些最有代表性的大公司漲幅則明顯落后于大市。
這和資本市場對地產行業未來的預期有密切關系。經歷了2014年的轉折,大家已經看到了地產行業的天花板,地產股在大牛市中不受待見也正常。盡管板塊總體漲幅不大,但還是有不少地產牛股出現。不過,凡是能夠被稱為地產牛股的,幾乎沒有一家是由于房地產開發本身的原因而獲得居前的漲幅。
第一,從漲幅排名前十的地產股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跨界、金融、健康、互聯網、國資改革、重組。這些股市中的“風口”同樣也適用于地產股,反正“不務正業”的就是好股票,唯一例外的只有在北京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中國武夷,受益于京津冀一體化的影響。
第二,若按市值將地產股排序,當前市值最大的地產股是萬科,這一年來的漲幅為87.83%。作為市值如此高的指標股,這一數字還算過得去,但是其今年漲幅和其他地產股相比就不給力一,即便萬科也努力給出了諸多概念,但由于規模太大,靠其他概念支撐不了,還得依賴主業發展,漲幅明顯趨緩。這類企業除了萬科外,還有金地、華僑城等。
高市值的房企中,中天城投、泛海控股、新湖中寶等漲幅最大,但實際上它們自身的房地產業務發展很一般,與龍頭房企有一定差距,銷售最多百億規模。但它們在其他領域卻斬獲多多。例如,新湖中寶控股了盛京銀行、湘財證券等多家金融機構并提出了“地產+互聯網金控”戰略,中天城投計劃試水互聯網銀行、P2P、供應鏈金融等創新業務以及開拓“大健康”領域,因此才以百億銷售躋身十大市值行列。
前十大市值房企中還有華夏幸福、金融街等房企。華夏幸福環繞北京的產業地產布局受益于京津冀一體化;金融街除了擁有大量在北京市中心的土儲和商辦物業外,還受到險資熱捧,并計劃與安邦合作進行海外投資。不過,因為保利地產和招商地產有“重組”概念助力,華夏幸福和金融街的漲幅還是屈居下風。
第三,漲幅最小的十個地產股,基本是那些從去年到今年,房地產主業的發展情況不甚理想,或者發展模式太傳統,過度依賴原有資源,成長性欠佳的公司;同時,在轉型和業務的開拓上沒有新的突破,缺乏想象空間。這些地產股包括鐵嶺新城、新黃浦、金地集團等。
我認為,未來主要有四類公司有機會跑贏大市:
第一,業績好、受低估的龍頭公司。隨著“炒作”的瘋牛行情慢慢結束,一些業績被低估的房企將迎來補漲,且隨著二季度樓市回暖,成交量上升,行業將逐漸企穩,龍頭地產股如萬科、金地的回升可以預期。
第二,站在“風口”上的公司,他們的概念如果能夠落地、產出,并有實質性效果,也會受到追捧,如正在搭建金融平臺的泰禾、泛海控股、新湖中寶等。
第三,逐步放棄傳統開發業務進入其他領域,或已經進入并有所建樹的公司,挖掘出來也是未來風向標。
第四,今年或預期將進行重組兼并的公司,他們之中也會出現一匹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