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是當前外匯管理改革的重點領域。如何評價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情況及業務開展效果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作者從外管部門貫徹落實重要決策、合理利用資源、加強內部控制等方面構建了一個多層次的指標體系,以人民銀行某中心支行外匯管理部門為案例和數據來源,運用統計和決策分析中常用的灰色關聯分析法對指標體系的權重進行計算,對各年度數據進行綜合打分排序,從而對該轄區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績效情況進行了客觀評價,了解了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情況的動態變化情況,以期能進一步提高外匯管理部門監管和服務的有效性,更好的發揮外匯管理服務于涉外經濟的作用。
關鍵詞:貨物貿易;績效評價;灰色關聯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5)06-0056-04
一、文獻綜述
目前,對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績效評價的研究已經逐漸從定性研究的階段轉向定量研究的階段,國內學者研究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更客觀的確定指標權重。陳愷(2012)從外匯監管、外匯服務和基礎工作三個方面建立了外匯局效益審計指標體系,其中部分指標采用了比率計算的手段對外匯局工作績效情況進行了評價,但是同時也指出存在各項審計指標的對應分值和權重未設定的問題[1]。劉旭強(2013)對外匯管理績效審計的制度框架和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各指標權重進行科學測算,并按照各項指標的權重對總得分進行了測算[2]。劉妍等(2013)根據外匯管理業務審計內容的規定設計了指標體系并賦予權重,采用對比的方式對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成效進行了審計及探索[3]。王靖文等(2013)運用AHP理論(層次分析法)構建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工作績效審計指標體系,并在權重求解過程中采用數學處理方式,消除了指標賦值過程中的純主觀性,使指標權重更趨于合理化,較好的解決了人為賦權的問題[4]。
不論是人為設定還是通過計算,權重對于績效評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是,人為設定指標權重過于主觀,而采用層次分析法雖然能很好的規避這個問題,可是繁雜的過程給具體實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基于以上考慮,本文創新采用灰色系統理論中的灰色關聯分析法,對某中心支行的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情況進行了績效評價,不僅較好的規避了人為因素對權重的影響,實施及計算過程也比較簡單。同時,灰色關聯分析對于一個系統發展變化態勢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適合動態歷程分析,使得分析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的變動趨勢也成為了可能,值得去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研究方法
(一)方法簡介
對于兩個系統之間的因素,其隨時間或不同對象而變化的關聯性大小的量度,稱為關聯度。在系統發展過程中,若兩個因素變化的趨勢具有一致性,即同步變化程度較高,即可謂二者關聯程度較高;反之,則較低。因此,灰色關聯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簡稱GRA)是指根據因素之間發展趨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亦即“灰色關聯度”,作為衡量因素間關聯程度的一種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過確定參考數據列和若干個比較數據列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其關聯程度是否緊密,比較數據列與參考數據列越緊密,則表明該比較數據列越優;反之,比較數據列與參考數據列越疏離,則表明該比較數據列越劣。如圖1所示,相較于曲線比較數據列而言,點線比較數據列更為貼合參考數據列,因此點線數據列為最優數據列(即最優方案),在做決策時就應該選擇最優方案作為參考的標準。
(二)分析流程
1.目標類型及屬性值的確定
設多指標決策方案集合為:A={A1,A2,A3,...,An},因素指標集合為:V={V1,V2,V3,...,Vm},方案Ai對指標Vi的屬性值記為yij(i=1,2,...,n;j=1,2,...,m);一般情況下指標有效益型指標、成本型指標等類型。對于效益性指標,屬性值越大越好;而對于成本型指標,屬性值則越小越好。
記理想決策方案A0對指標Vj的屬性值為Yoj ,且滿足:
當因素指標Vj為效益型指標時,Yoj=max(Y1j,Y2j,..., Ynj);
當因素指標Vj為成本型指標時,Yoj=min(Y1j,Y2j,..., Ynj);
則稱矩陣Y=(Yij)(n+1)×m(i=0,1,2,...,n;j=1,2,...,m)為方案A對指標集V的決策矩陣。
為消除不同量綱所帶來的影響,就要對評價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本文的無量綱化處理方式是對指標進行初值化,即用一個向量的所有分量都去除以第一個分量,這樣所得的新向量中所有的分量均消除了量綱,同時也完成了對指標的初值化。
(三)指標體系設計
為深入評價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工作的績效情況,本文從重要性、可行性和關鍵性等原則出發,結合某市轄區實際,將本次評價指標體系設置成基礎性指標和績效性指標兩個類別。其中,基礎性指標評價被審計對象的組織管理、流程管理及監督檢查活動,主要查看其完成基礎業務的具體情況;績效性指標則從工作成效的角度出發,評價被審計對象通過業務操作、政策宣傳、溝通協調等手段取得最終成效的情況。具體為一級指標4個,分別為組織管理、流程管理、監督檢查和工作成效;二級指標13個,分別為制度建設、人員勝任力[2]、信息系統控制等;三級指標28個,分別為制度完善程度、制度執行情況、人員知識水平等(見表1)。
三、實證研究
為了比較準確的評價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績效情況,本文采用德爾菲法獲取評價數據。要求專家組成員依照評分標準對三級指標進行評分,而且專家組成員之間不得相互交換意見,各自獨立評價完后將評價數據交還分析人員,經過多次征詢和反饋,待專家組成員的意見逐步趨于集中時所獲得的集體判斷結果就作為該項指標的分值。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再羅列三級指標的評分情況,而是根據式(1)將分值初始化處理后,列出前幾項指標的計算結果(見表2)。
選取最優方案(即將初始化處理的各三級指標的最大值選出作為參考數列)與各年度經過初始化處理的評價數列相減并取絕對值(即差值),將各差值及差值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帶入式(2)計算灰色關聯度r,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及式(4)計算各三級指標的權重,并根據式(5)將初始權重歸一化處理后作為各指標的最終權重ω,結果如表4所示。
依據三級指標的最終權重和其初始化評價值,由式(6)可得2011—2013年某市轄區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績效評價: D2011=0.9867,D2012=0.9910及D2013=0.9943。
本次績效評價認為,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以來,某市中支外匯管理部門能高度重視改革工作,加強組織領導,認真根據上級單位的統一部署,結合轄區實際,積極穩健的推進改革工作有序進行。另外,我們從定量計算的結果也可以看出該市轄區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的績效情況。根據計算的結果,2011—2013年某市轄區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績效情況的分值排序為:D2013>D2012>D2011,由此可以看出,近三年來某市轄區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的成效是逐年上升的,而且綜合評分都比較高,說明某市轄區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的績效情況是比較良好和有效的,處于良性發展的趨勢,這與該市中支外匯管理部門的實際工作成效也比較吻合,表明此次績效評價嘗試在現實層面上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可以繼續加以深入研究。
四、結論
運用灰色關聯分析對某市轄區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績效情況進行評價作為一次有意義的審計實踐探索,從評價結果來看,成效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基本上能夠反應當前基層外匯管理部門的工作實際,在實踐中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可以繼續作為今后審計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但是,在具體運用時我們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去研究和完善,如指標設置是否可行,利用德爾菲法進行評分的標準是否客觀,灰色關聯分析的結果是否恰當等。
(責任編輯:于明)
參考文獻:
[1]陳愷.對構建基層外匯局效益審計指標體系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2(10)下旬刊.
[2]劉旭強.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外匯管理績效審計及評價體系研究.金融發展研究.2013(2).
[3]劉妍,劉越.開展外匯管理績效審計初探.吉林金融研究[J],2013(12).
[4]王婧文,蔡凌,金岳成.基層外匯管理領域績效審計實踐與探索——以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工作為例[J].貨幣時論,2013(9).
[5][6]楊竹莘,張軍濤.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灰色關聯綜合評價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