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海南作為我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具有發展海洋經濟的天然區位優勢,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推進,海南省海洋經濟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海南海洋生產總值僅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56%,不僅與海南這個海洋強省的地位不相符,其海洋經濟的發展也遠遠落后于全國其他省份。本文從零售銀行的角度出發,通過深入剖析海南海洋金融的現狀,力爭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海洋金融服務海洋的路徑,為推動海南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海南省海洋;金融服務;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5)06-0082-04
一、引言
海南省是我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但從海洋經濟發展程度上看,卻遠遠落后于全國其他沿海省份。2013年海南省海洋生產總值達847億元①,占全國海洋經濟總產值的比重為1.56%,比2012年增長17%,占全省生產總值的27%,遠高于全國9.5%的水平。2013年,海南省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達474億元,占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的56%。其中,海洋漁業增加值為113億元,較上年增長6%;而發展較快的則是濱海旅游業,在全國范圍內是海洋經濟的第一大產業。盡管如此,總體來看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模式粗放,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本文以海南海洋資源特點為出發點,重點研究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濱海旅游、海洋運輸等四個領域的金融服務路徑。
二、海南省海洋金融服務現狀
海南省雖屬于海洋大省,但海洋金融服務仍處于起步階段,金融機構針對海洋經濟的服務程度不高。隨著近年來國家加大對海洋經濟的開發和扶持力度,海南省海洋經濟的發展迎來了良機,尤其是作為我國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地處最南端、最年輕的地級市三沙市成立一年以來,在國家“海洋強國”、海南“海洋強省”的戰略推動下,各銀行機構都紛紛以“藍色金融”作為切入點,及時跟進,探索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對接海南省三沙市的金融新需求。
(一)海洋漁業行業
在海南省相關政策的引導下,2013年以來海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普遍參與了海洋漁業及相關產業的金融支持,工行、農行、農發行、郵儲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是金融支持的主力軍,漁業及相關產業貸款余額達到47.35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長12.74%。但由于海洋漁業的特殊性,目前金融機構對海南省海洋漁業的金融支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海南省金融機構對海洋漁業的支持主要集中于實力較強的企業類客戶,對一般漁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明顯不足,參與的金融機構也非常有限;二是金融機構對海洋漁業的金融支持以漁業加工等領域的企業為主,漁業捕撈及漁業養殖等領域的經營者難以獲得有效的金融支持;三是海洋漁業獲得的金融支持與海洋漁業的經濟地位不匹配,2013年海南省海洋漁業增加值為113億元,較2012年增長6%,占全省GDP的比重大約為4%,而海南海洋漁業獲得的信貸支持僅占全省信貸規模的1%。
在海洋漁業捕撈方面,近年來雖貸款增速明顯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但無論從貸款的規模和產品的種類來看,海洋捕撈行業都與其他行業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一方面,目前針對海洋漁業捕撈行業設置單獨信貸產品的機構僅有郵儲銀行、農信社等5家銀行,且除郵儲銀行、農信社、農行外,其他兩家金融機構主要服務海洋漁業捕撈行業的高端客戶,廣大漁民無法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現有的金融機構對海洋漁業捕撈行業的金融支持絕大部分停留在社會責任或政治任務,無法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對海洋漁業捕撈行業的金融支持情況。
(二)海洋油氣行業
工行等國有商業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是海洋油氣行業重點支持的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海南省東方工業園區和洋浦經濟開發區大型園區的發展上,長期以來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對洋浦和東方兩大工業園區的營銷,是其積極介入三沙油氣開發加工的關鍵。
金融支持海洋油氣行業方面呈現以下特點:一是海洋油氣行業獲得的金融支持主要以項目貸款為主,單筆貸款金額大,期限較長;二是海洋油氣行業中的核心企業是各金融機構重點支持對象,核心企業獲得的金融資源豐富,可以有效滿足海洋油氣行業的資金需求;三是下游直接服務民生的行業獲得的信貸支持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三)濱海旅游行業
濱海旅游業是海南旅游業的支柱和特色,其投資周期長,資金需求大,對于當地配套基礎設施和其他配套產業的發展也有比較高的要求。從海南省旅游業歷年發展情況看,轄內銀行機構對旅游業及服務業的貸款規模較小,金融支持濱海旅游行業方面特色也非常明顯。一是金融機構支持濱海旅游業的發展主要集中于與濱海旅游業相依存的旅游地產行業,而濱海旅游業的重要性未在金融支持方面得到體現;二是單獨的濱海旅游項目難以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導致很多優質的濱海旅游資源開發緩慢;三是作為濱海旅游重要載體的旅行社行業,行業內獲得的金融資源支持更加稀缺。
(四)海洋運輸
南海是世界上第二大海上航道,海南在南海占有至關重要的位置,海南省現有大小港口22個,萬噸級泊位16個,由于海南省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情況,海洋運輸業是海南優先發展的行業之一。金融機構金融支持該行業的特點主要包括:一是行業內信貸資源分布不平衡,海洋運輸中的大型或有國字背景的公司金融資源分布比較集中,而中小運輸企業很難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二是重要金融資源集中于項目貸款方面,粵海鐵路就是海南省海洋運輸行業項目融資的典型,該項目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貸款,融資金額達到30億元;三是提供的金融產品比較單一,金融機構對海洋運輸方面提供的信貸僅僅是單純的抵押或項目抵押融資,其他金融產品的拓展非常緩慢。
三、海南省海洋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海南省金融支持海洋經濟方面存在不足
1.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的結構分布不合理
海南省海洋經濟各版塊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各版塊獲得的金融資源也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一方面是海洋油氣、旅游地產等版塊金融資源過剩,目前海南省金融機構對海洋的支持主要集中于石油天然氣的開采深加工及旅游地產等方面,貸款形式多以項目貸款的方式進行,貸款對象主要以中石油、中石化、恒大、綠地、魯能、華潤等大型公司為主,客戶實力強,融資渠道多,是金融機構重點支持的對象。而另一方面,海洋漁業、旅游基礎設施等版塊存在金融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除少部分金融機構外,大部分金融對海洋漁業、旅游基礎設施基本無金融資源支持,這兩個行業的融資難度普遍要高于其他行業,這也嚴重限制海洋漁業及濱海旅游業的發展[1]。
2.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創新不足
海南省金融機構在海洋經濟領域的金融創新力度十分有限,仍然以傳統的信貸融資模式為主,海域使用權抵押、漁船抵押、短期融資券、海洋風險投資基金等特色融資產品較少開發,海南省內很多涉海企業難以獲得與自身需求相匹配的信貸產品,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較為集中的海洋漁業來說,融資渠道更為狹窄,抗風險能力更弱,金融支持的獲得性更小。
3.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海洋經濟很多項目的推動都是以政府開發為主導,對于熱點項目或風險較小的項目,項目自身融資能力較強,而政府往往也在熱點項目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導致金融資源融資集中分布,而其他金融機構不容易關注的行業和中小企業,政府也存在自身關注不足、引導不足的問題,其經濟活動主體獲得金融支持難的現象非常普遍。
4.海南省內涉海保險業務發展仍然滯后
目前,海南省內涉海類的保險險種除漁船的互助保險和漁民的人身保險外,對海嘯等巨災的險種更是缺乏。由于海洋災害的損失巨大、不確定性強、風險較為集中等特點,保險機構出于穩健經營的原則,其相關保險業務也常會嚴格控制各時點的理賠總額,并設置較高的保費,從而脫離了被保險人的真實需求。此外,由于人才缺乏,保險公司對涉海保險的定價、估損、理賠的經驗和技術相對不足,造成了無法保、不敢保的普遍現象,這也是海洋災害保險業務難以開展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海南省海洋產業中存在的不足或特點
1.海洋漁業行業
一是以弱抵押融資為主,抵押物處置難度大。海洋漁業行業的抵押物普遍為漁船、魚塘承包權、魚排、機器設備等,這類抵押物移動性強、折舊速度快、處置難度也比較大,對于銀行金融服務的保障作用遠不如房產土地,例如海南漁船的船齡結構,大約70%的漁船船齡在20年左右木質漁船,當前木質漁船逐步被淘汰,變現能力有限,對于習慣房產土地等抵押物的金融機構難以接受這類抵押物,導致這一行業的融資能力非常有限。
二是產業發展滯后,盈利能力不穩定。產業自身的發展問題也是金融機構進入海洋漁業行業的重要障礙,海洋漁業捕撈、加工等產業都存在產業發展滯后,盈利能力不穩定的情況。目前海南省擁有捕撈漁船26835艘,總噸位428682噸,平均16噸/艘,以木船、小船、舊船為主,遠海捕撈能力差或不具備遠洋捕撈能力,船體小、船齡高、功率低,加上近海漁業資源枯竭,作業能力差的漁船盈利狀況非常不穩定。雖近幾年海南省漁業加工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但行業主要以產品初加工為主,產品比較低端,無市場話語權,受市場波動影響比較大。
三是信用環境不佳,客戶違約成本低。海洋漁業行業主要的融資需求來自漁民,由于歷史原因等因素,漁民的征信很多存在比較大的問題,部分地區漁民的信用意識比較差,加之漁民違約的成本較低,使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比較高。
四是行業經營風險較高,金融服務成本高。海洋漁業行業的經營主要集中于海上,惡劣的海洋環境和頻發的海上災害加劇了其經營風險,尤其是海洋漁業捕撈行業,在海上經營的風險要明顯高于其他行業,其經營場所的流動性,使金融機構難以把控海洋漁業行業的經營風險。
2.海洋油氣行業
一是融資金額大,企業議價能力強。海洋油氣行業的開發需要資金量大,對于貸款金額量要求比較高,一般單個的金融機構審批權限都很難滿足其資金需求,需要組成銀團或上報總行。由于海洋油氣行業主要占據絕對優勢地位,企業對于利率存在很高的議價的能力,一般都會要求比較低的融資利率。
二是資金需求時間長,回收周期慢。與陸上油氣項目相比,一般的海上油氣項目都需要更多的時間,且項目資金的回收周期較長,對于貸款的期限有比較高的要求。
3.濱海旅游行業
一是抵押物不規范或無抵押物。無論對于旅游景點,還是旅行社等濱海旅游的組成群體,抵押物不規范或無抵押物的情況非常普遍,這種情況的存在嚴重限制了濱海旅游業獲得金融支持的能力,導致該行業融資難且融資成本高。
二是部分領域投資期限長,資金回收周期長。 濱海旅游業中的基礎設施及旅游景點等領域普遍存在投資期限長,資金回收周期長的情況,且投資回報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金融機構對于這幾個領域的金融支持存在比較大的難度。
4.海洋運輸行業
一是部分港口借款主體資質不足。目前海南省部分港口的所有人主體是政府機構或者政府下設的企業,資質不足,尤其是地方中小港,較難取得零售銀行資金支持,主要依靠國家建設資金或者國開行的政策性貸款資金。
二是運輸企業購船成本較高,風險較大,資金回收期較長。目前運輸企業受到國際形勢影響,航運市場依舊持續低迷,但是運輸企業的購船和養護成本較高,利潤率較低,資金的回收期較長,而且受自然條件比如臺風等的影響比較大,存在較大的風險,除去較大型的上市海運企業外,對于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銀行的貸款意愿不強。
四、零售商業銀行支持海南海洋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面對海洋經濟發展帶來的新的增長契機,零售商業銀行應根據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牢固樹立藍色金融理念,全力推進藍色金融產品創新,把支持海洋經濟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心,加大對海洋經濟的投入,積極探索金融產品、綜合金融服務和輔助服務等方面的支持路徑,增強金融對海洋經濟各領域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金融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服務水平。
(一)金融產品支持
零售商業銀行應該針對海洋經濟發展特點,努力解決融資、結算等方面實際問題,從產品、服務以及流程上不斷創新,逐步加大對海洋經濟各領域的支持力度。
1.加強信貸產品創新
一是融資模式創新。一般來講,海洋經濟具有完整的三次產業鏈條,這為供應鏈融資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漁船配套企業、船舶建造企業和船舶商貿企業三者就是個完整的供產銷業務鏈條,且隨著政府對漁業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在船舶建造環節能夠為造船客戶提供融資產品;對于供應鏈的下游,由于漁民所需的燃料——石化、能源產品的生產商普遍存在加快貨款回籠的要求,而漁民墊付的成本壓力較大,因此,可推廣保兌倉業務和“集客貸”產品。
二是擔保方式創新。繼續完善漁船抵押的融資方式,除擴大現船抵押貸款的范圍外,探索以在建漁船為抵押物的擔保融資方式,在建漁船抵押可以有效擴大漁民的抵押物范圍,對于解決漁民融資中抵押物的不足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試點推動海域使用權及養殖設備抵押的新抵押方式,可有效解決海上水產品養殖抵押不足的問題。此外,對于輕資產類型企業,可嘗試股權質押、捕撈證質押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新擔保方式。
三是貿易融資產品創新。涉海企業可結合自身融資需要考慮國內信用證、買方代付等融資方式,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2.投資海洋產業基金
產業基金相比于信貸融資,在使用周期上能夠滿足涉海企業長期穩定的需求,但也存在回報要求高、承擔風險大的特點。如零售商業銀行以子公司名義發起或入股產業投資基金,并負責管理。不僅能幫助解決涉海企業的融資困難,還能為大多數普通居民提供一種長期的理財產品。
3.發展金融租賃業務
對于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新材料產業、海洋藥物、生物制品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等,存在生產設備融資需求,零售商業銀行可積極嘗試開設船舶租賃、倉儲設施租賃、機械設備租賃等金融租賃業務,以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二)綜合金融服務支持
零售商業銀行應該針對海洋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服務需求,拓寬銀行的金融服務領域,鼓勵銀行開展多元化業務、綜合服務以滿足客戶綜合化融資需求。零售商業銀行可采取多種方式開展綜合金融服務,如成立財務管理中心、加大投入建設區域性的網絡營銷和電子商務平臺以及與證券、保險、信托等其它金融機構廣泛開展合作等最大限度地拓展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的業務范圍和服務范圍,賦予銀行發展更多的選擇權。如可通過綜合金融服務為海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投資金融方面的服務與支持,促進海南省海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郵政儲蓄銀行支持海南海洋經濟發展的案例
一是郵儲銀行海南省分行小規模的養殖業、近海捕撈、水產品加工業的特點開發“短、平、快”小額信貸產品,該產品從受理、調查到審查審批,再到貸后管理,所有環節都在市縣分支行完成,短則1天就可以放款。此外,額度不高也是主要的特點,由于小規模養殖、近海捕撈客戶在資金需求規模不大,因此一般按行業進行細分,設定最高的貸款額度和利率水平。
二是郵儲銀行海南省分行在海洋金融服務中,近年來積極探索漁船抵押貸款、南沙漁船抵押貸款等信貸產品,該產品以在建漁船作為抵押,按造船進度支付信貸資金,很好解決了漁民無抵押物到銀行貸款的難題。
(責任編輯:張恩娟)
參考文獻:
[1]李潔宇.海南海洋經濟發展的困境及破解之路[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