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本身就是一種基于數據和信息的業態,所以相比其它一些行業,它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的緣分似乎更深。互聯網對保險業的意義遠不是提供一種銷售渠道,而是深度介入產品、服務的前期研發設計中,讓保險產品在胚胎階段就擁有互聯網的基因。當下國內一些保險公司推出的互聯網健康管理服務,就是互聯網與保險深度融合而成的創新業態。
互聯網讓保險服務鏈變得更長更黏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與保險日益向深層次融合,保險公司所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愈發“前置化”,保險服務鏈變得越來越長。過去投保人買保險主要為在風險、事故發生后能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保險公司所提供的服務也就主要體現在事后理賠上。保險公司也希望能在風險發生前做一些事情,來降低風險發生的幾率、提升風控水平,然而囿于掌握的相關信息比較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事物動態信息的手段和渠道越來越豐富,實時處理動態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強。保險公司開始將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事先的風險防范上,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愈加豐富。
以互聯網健康管理為例,保險公司更多開始扮演健康管家的角色,幫助用戶提升健康水平、減少發病幾率。當用戶遇到健康問題時,保險公司還會介入疾病治療和病后恢復的階段。伴隨著保險公司服務鏈條的延伸,商業健康保險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醫療費用補償,而轉變為集預防、治療、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健康管理。保險公司提供的這些綜合性服務不同于事后理賠,都是高頻服務,與用戶的日常生活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由此可見,互聯網不僅讓保險服務鏈變得更長,也更有黏性了。
互聯網與保險,天作之合
現在提到互聯網保險,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傳統保險業沾了互聯網的光,迎來了一個改頭換面、創新升級的大好契機。其實互聯網保險不僅給傳統保險業帶去了新生,也賦予互聯網以新活力、新機遇。比如車聯網這種業態在國內發展得已經有年頭了,但一直困惑于如何能向個人消費者提供獨特的、剛需性的產品和服務。當車聯網遇上車險后,“碰撞”出的車聯網保險就為車聯網公司在產品創新和盈利模式上的探索提供了一條出路。互聯網醫療、智能硬件等業態近幾年在國內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像車聯網面臨的問題一樣,相關企業在提供具有獨創性的剛需服務和盈利模式上也面臨一些困惑,而互聯網健康管理則為之提供了一條出路。“春雨醫生”已經宣布進駐中英人壽健康平臺,雙方合作開發中端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就拿眾安保險聯合小米推出的“步步保”保險來說,小米手環為眾安保險提供了用戶的運動數據,而“步步保”也提升了小米手環對用戶的吸引力,讓用戶多了一個戴小米手環的理由。
當下互聯網與保險這種“情投意合”不是偶然的,有著深層次的關聯,可謂“天作之合”。保險是一門天生與風險打交道的生意,能否獲得有效信息以最大程度消除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對保險公司的健康發展影響至深。然而長久以來,保險公司苦于缺少獲取豐富信息的有效渠道。而互聯網天然是信息產生、采集、傳輸、存儲和分析的絕佳渠道。隨著互聯網與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眾多領域深度融合,數字化的信息變得無處不在。然而人們開始遇到一個新的難題——這些信息怎么用,怎么變現?而保險需要這些信息來消除風險的不確定性,從而為大數據提供了一種變現渠道。
從疾病保障到健康管理
我國傳統商業健康險的功能主要是疾病保障,主要包括醫療保險、疾病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護理保險以及相關的醫療意外保險、醫療責任保險等。未來健康險的轉型趨勢就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事前為用戶提供預防患病的健康服務,事中為用戶提供高效的醫療服務,事后為用戶提供健康恢復,從單一的保險轉向綜合的服務。這種轉型顯然不是僅憑保險公司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需要保險公司與互聯網公司、智能硬件公司、健康科技公司、醫療設備公司和醫院等相關機構合作,整合資源,構建生態圈。
風口上的互聯網健康管理

當下中國發展互聯網健康管理正逢其時,除了前文提到的諸多技術因素推動外,還有來自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利好。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今年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試點對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給予個人所得稅優惠,鼓勵購買適合大眾的綜合性商業健康保險。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
從市場需求來說,由于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壓力和體育鍛煉不足等因素,我國民眾對自己的健康問題越來越關注。今年7月,平安健康保險公司聯合零點咨詢公司發布的《2015中國企業員工健康狀況及醫療福利報告》顯示,近60%的人員患有各類慢性疾病,在各類健康管理及醫療福利服務中,員工期望實現而企業不能提供的項目有12項之多,如專家預約、家庭醫生咨詢、重大疾病保障、住院醫療保障等。調研結果還顯示,在商業健康險稅優政策出臺后,企業和員工對健康險的需求都有所增加,可見商業健康險新政對健康險的促進作用比較明顯。對保險公司而言,做好健康管理可以降低用戶疾病發生幾率,進而減少賠付成本,提高收益。
互聯網健康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健康管理在國內保險行業并不是一個新業態,新的是互聯網健康管理。如今無論是傳統保險公司,還是新興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互聯網公司,都開始在互聯網健康管理領域積極探索和實踐。
2015年4月21日,中國平安的首款互聯網健康管理產品“平安好醫生”正式上線。“平安好醫生”組建醫生團隊為用戶提供一對一的健康在線咨詢服務,幫助用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獲病概率。平安組建的醫生團隊包括全職家庭醫生、兼職三甲醫生,以及簽約外部醫生,分別提供私人醫生服務、疑難重病服務以及健康咨詢服務。用戶通過“平安好醫生”APP可以很方便地進行醫生電話問診和線下預約。“平安好醫生”豐富了平安健康險產品的獲客渠道,而消費者購買平安健康險的產品后又可以享受“平安好醫生”提供的多重健康管理服務,從而形成了相輔相成的良性互動。
2015年8月6日,泰康人壽旗下的專業健康管理子公司正式開業,旨在為客戶提供高水平的健康管理服務。泰康人壽副總裁邱希淳表示,泰康健康管理公司將通過現代預防醫學、生物基因學,以及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遠程傳感等專業現代技術手段,全力打造“一個客戶、一個泰康、一個健康管理賬戶”的“三個一”工程,為客戶提供從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到就醫協助、慢病管理,全方位、多層次、高品質、一站式的健康管理服務。
眾安保險今年在健康管理領域也推出了兩款標志性的產品:步步保與知因保·乳腺癌基因檢測保險計劃。“步步保”是眾安保險聯手小米、樂動力APP推出的與可穿戴設備、運動大數據結合的健康管理計劃。傳統健康險的定價標準主要基于保險人的年齡和性別,個性化不足。“步步保”以被保險人的真實運動量作為定價依據,用戶的運動步數可以抵扣保費。雖然也有人質疑以運動步數來確定保費價格是否科學,但不能忽視的一點是,這種保費設計模式本身就具有篩選優質投保客戶的“逆向選擇”功能。那些積極選擇“步步保”的人一般都對自己的運動量比較自信,他們的健康狀況也比較好,對保險公司而言是優質客戶。
知因保是眾安保險與華大基因合作打造的互聯網基因檢測保險計劃。知因保不是一款產品,而是以基因檢測為支撐、以健康體檢為手段、以保險為保障的一系列個人健康管理計劃。知因保·乳腺癌基因檢測保險計劃是該系列的首款產品。該款產品的用戶首先進行基因檢測,了解自身基因信息。如果檢測結果顯示該用戶屬于高、中風險人群,從遺傳角度來看,終生乳腺癌發病幾率會明顯增高。知因保計劃會向用戶提供體檢和健康管理指導等服務,幫助用戶對容易誘發疾病的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等進行調整,
前行之路不是一馬平川
雖然互聯網健康管理的發展前景比較好,但其發展之路也不是一馬平川,還有一些難題要解決。目前國內對互聯網健康管理業務的探索大都參考了美國的凱撒模式——集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險為一體。互聯網健康管理是一個新業態,但健康管理在保險業早有先例,美國的醫療保險公司承擔的最重要職能就是健康管理。需要注意的是,中美國情有所不同,美國是一個以商業醫療保險為主導的國家,商業保險在醫療費用總支出中的占比很大。而我國的商業健康險在醫療總費用支出中所占比例比較小,剩下的被基本醫療保險所覆蓋。商業醫療保險的盤子目前還比較小,這暫時也會制約互聯網健康管理的發展。
此外,互聯網健康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慢病管理,降低慢病的發病概率,最終減少保險公司的理賠支出。然而慢病本身的管理周期就比較長,這決定了健康管理顯示成效的時間也比較長,一般在5—10年之間。保險公司前期布局健康管理的各個環節需要花費較大成本,但理賠成本并不是馬上就能降下來,需要幾年后才能顯現。這對保險公司的綜合實力和定力提出了比較大的考驗,會讓其在短期內面臨比較大的業績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