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腳扭傷了,打了繃帶,拄著拐杖,十分不便。老師提議班里的其他同學幫幫他,比如放學幫他背背書包,上下樓梯時攙扶一下。可是,卻沒有一個同學響應。大家都在埋頭看書做題。這是畢業班,離考試越來越近了,每個人都感到時間不夠用。
老師掃視了一眼同學們,說:“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最近一次得到的幫助是什么?”老師讓班長第一個回答。“得到的幫助?”班長撓撓耳朵,“我最近沒遇到什么困難,好像也沒得到什么幫助。”老師又問了幾個同學,回答都大同小異。
老師走下講臺,將一個女同學掉到地上的筆撿起來.交給她,然后問她:“那么你呢?”女同學抬起頭,一臉茫然地看著老師說:“也沒啊!”老師問她:“我剛才幫你將地上的筆撿起來,這算不算幫助啊?”女同學的臉紅了:“算。謝謝老師幫我撿起筆。”老師繼續啟發大家:“我剛才做的,雖然只是舉手之勞,但也是實實在在的幫助。大家再想想,你們最近一次得到的幫助是什么?”班里一下子炸開了鍋。“這也算幫助啊!那我們遇到的可多了。”一個同學說:“星期天我去市圖書館,路上自行車沒氣了,是一個交警叔叔幫我打的氣。”一個同學說:“前天下午,我因為感冒了,沒力氣,就沒去食堂吃飯.是王同學幫我去食堂打好飯,帶到教室里給我吃的。”一個同學說:“我經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最近的一次,是昨天晚上,因為忘記帶鑰匙了,進不了家,是鄰居李阿姨打電話給我媽媽,她還讓我在她家做作業。”
老師微笑著說:“其實,每個人都得到過幫助,幾天前,昨天,甚至剛剛幾分鐘前。當然,我們也一定幫助過別人。這不奇怪.因為我們本來就需要互相幫助……”一個幫助小組很快成立起來了,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向那位扭傷了腳的同學伸出了熱情的手。
星星點燈
在老師機智的引導下,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每個人都得到過幫助”。于是,紛紛向受傷的同學伸出了援助之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給予或得到過幫助,為陌生人指路,將別人掉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上坡的時候推一把,告訴身邊的人地上有個坑……這些都是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