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下午,我被友人邀至一家劇院觀舞。幕啟后,臺上除周圍高垂的灰色幕布外,空蕩不見一物。不久,從幕布厚重的褶折處,孩子們一個個或一雙雙聯翩而入,最后臺上總共出現了十多個人,全都是女孩子;其中最大的看來也不超過十三四歲,最小的一兩個則有七八歲。她們穿得都很單薄,腿腳胳臂完全袒露。她們的頭發散而未束;面孔端莊之中卻又堆著笑容,竟是那么和藹可親,看后恍有被攜去蘋果仙園之感,仿佛己身已不復存在,唯有精魂浮游于那縹緲的晴空。這些孩子當中,有的白皙而豐滿,有的棕褐而窈窕;但卻個個歡欣愉快,天真爛漫,沒有絲毫矯揉造作之感,盡管她們顯然全都受過高超而認真的訓練。每個跳步,每個轉動,仿佛都是出自于對生命的喜悅。這里見不到躡足欠步、裝模作樣的姿態,見不到徒耗體力、漫無目標的動作;眼前唯有節奏、音樂、光明,舒暢和歡樂。
盡管她們無一不覺可愛,其中卻有兩人尤其引我注目。其一為她們中間個子最高,膚褐腰細的那個女孩。她的每種表情每個動作都可見出一種莊重然而火辣的熱情。 舞蹈節目中有一出由她扮演一個美童的追求者,這個美童的每個動作,順便說一句,也都異常嫵媚,而這場追逐——宛如點水蜻蜓之戲舞于睡蓮之旁,或如暮春夜晚之向明月吐訴衷曲——表達了一縷攝人心魂的細細幽情。這個膚色棕褐的女獵手,情如火燎,實在是世間一切渴求的最奇妙不過的象征,深深地感動著人們的心。當我們從她身上看到她在追求她情人時所流露的一腔迷惘激情,那種將得又止的曲折神態,我們仿佛隱然窺見了那追逐奔流于整個世界并永遠如斯的偉大神秘力量——如悲劇之從不衰竭,雖永劫卻長葆芳馨。
另一個使我迷戀不止的是身材上倒數第二、發作淺棕、頭著白花半月冠的俊美女神,短裙之上,絳英瓣瓣,長衫動處,飄飄欲仙。她的妙舞已遠遠脫出兒童的境界。她那嬌小的秀顱與腰肢之間處處都燃燒著律動的圣潔火焰。在她的一小段“獨舞”中,她簡直成了節奏的化身??於弥?,恍若一團喜氣驟從天降,并且登時凝聚在那里;而滿臺喜悅之聲則洋洋乎盈耳。這時從臺下也真的響起了一片窸窣與嘖嘖之聲,繼而歡聲雷動。
或許唯有上帝知道她從哪里得來的這股力量,能夠把喜悅帶給我們這些枯竭的心田;唯有上帝知道她能把這力量保持多久!但是這個翩躚的小愛神的身上卻蘊藏著那種為濃艷色調、幽美樂曲、天風麗日以及某些偉大藝術珍品等等所同具的力量——足以把心靈從它的一切窒礙之中解脫出來,使之泛滿喜悅。
(選自《外國名家散文經典》)
欣賞感悟
本文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一場令人如癡如醉的舞蹈。作者以細膩善感的心靈,運用善于觀察的眼睛,發現了舞者之美。無論是前半部分寫舞者群像,還是后半部分刻畫舞者個體,作者既以生花妙筆描繪了舞蹈的形式之美,使讀者欣賞到了異彩紛呈的舞姿;更以敏銳的洞察力,開掘了舞蹈的深刻內涵,發現了舞蹈中動人心魄的力量,使讀者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