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貴州特色的概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就是要將貴州省的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與概論課實踐教學相結合,在概論課中積極推行校園實踐與基地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014-02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是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四門必修課之一。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由此可見,加強概論課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貴州省擁有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因此,結合本省實際形成具有貴州特色的概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在當前顯得尤為必要。
一"開展概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當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聯系日益緊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與實踐特色。大學生在學習概論課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強化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能促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檢驗自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充分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正確性、科學性、時代性,從而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因此,當前開展概論課實踐教學非常重要。
概論課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本課程著力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以及各項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堅定性,積極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本課程自開設以來,不斷有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在探索其教學方法和模式,致力于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和探索過程中,人們逐步認識到,在概論課教學過程中,僅僅開展課堂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充分開展實踐教學,貫徹馬克思主義思想,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將課程內容融會貫通,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充分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髓。由此可見,在當前開展概論課實踐教學非常必要。
二"有貴州特色的概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無論是政府教育部門,還是教育工作者,都已經意識到實踐教學在概論課中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研究仍然停留在課堂實踐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上。實踐教學內容仍然欠豐富,無法突破教材,形式單一,各地概論課教學內容統一、模式化,沒有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來豐富概論課實踐教學的內容。因此,充分融入本土文化是做好概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
1.貴州本土文化資源為概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了便利條件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位于中國西南的東南部,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文化特點鮮明。
第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紅軍長征經過了貴州省87個縣中的68個,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與遺跡,以遵義會議為中心,貴州省大部分地區都有可供發掘的紅色文化資源,如黎平會議、鎮遠戰役、強渡烏江、婁山關戰役,還有老一輩革命家的故居等等,都是貴州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第二,多民族構建的文化原生性。2007年末,貴州省的常住總人口3975.4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38.9%,世居少數民族18種。多種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經反復對撞和相互涵化,逐漸積淀在貴州文化的各個層面中,各民族的建筑、服飾、飲食、婚俗、祭祀、節慶、藝術等等,無不蘊含著異彩紛呈的人文底蘊,正所謂“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走進民族村寨,人們會發現,漢晉遺風、唐代發型、宋代服飾、明清建筑等古老的文化模式,在這里仍被原汁原味地保存著,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第三,歷史文化的厚重性。春秋時期,牂牁國是貴州這塊土地上的大國之一,春秋后期夜郎國取代牂牁,日漸強大,今天在貴州仍不難尋覓到夜郎文化的遺蹤。明太祖朱元璋從南京等地調集30萬大軍到貴州屯田駐軍,“開一線以通云南”,使江南文化與高原山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內涵豐富的屯堡文化。被稱為“中國儒學最后一個高峰”和“近代啟蒙思想先導”的王陽明,在“王學圣地”貴州修文龍場“悟道”,開一代學風,推動了中國思想界的變革。
綜上所述,結合貴州省省情、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研究和探索具有貴州特色的概論課實踐教學內容,將貴州省的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與概論課的實踐教學相結合,因地制宜,不僅能夠充實和擴展概論課實踐教學的內容,更能在此基礎上實現教學方法、手段的創新與多樣化,讓概論課能夠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培養當代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結合貴州本土文化資源開展概論課實踐教學的具體模式
結合貴州本土文化資源開展概論課實踐教學,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教學方法來創新:第一,討論、辯論教學法,在討
論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第二,故事會、演講會教學法,提供他們鍛煉自己、展示自己才華的一個舞臺。第三,情景教學法,通過情景設置和學生的情景反映,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討論、評價,使學生從中獲得啟發,提高其道德認識,改善其道德行為的實踐性教學過程。第四,活動教學法,每年根據教學情況,帶領學生參觀遵義會議紀念館、紅軍山、婁山關等。
通過深入研究,我們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法,最終可以使概論課的教學突破以往政治理論課的“灌輸性”教學方式,改變大學生先入為主的對它產生的“呆板”、“枯燥”、“說教”的印象。讓概論課實踐教學走出校門,積極建設實踐基地,并積極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概論課實踐教學應當是課堂實踐“三個一”和社會實踐“兩個一”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切實地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解能力。課堂實踐“三個一”即看一部紀錄片,談一次感想;讀一篇著作,做一次交流;選一個熱點,搞一次討論。社會實踐“兩個一”,即參觀一次紀念館,撰寫一篇學習心得;回家一次做調查,完成一篇調研報告。近年來,遵義醫學院通過教學改革實踐,形成了與專業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改革模式,每年暑假前都給大二的學生安排概論課實踐任務,并對學生的實踐課題立項申報書進行篩選,挑選一些論題新穎、可行性較強的課題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并撰寫完成了《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關于當今社會網購情況調查問卷報告》、《關于聾啞兒童特殊群體醫患溝通與醫患關系問題的調研》等一大批優秀社會實踐報告。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效提升了概論課教學的實效性,使大學生切實能從高校思想政治課中獲得較大的收獲。
3.在概論課中推行校園實踐與基地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獲得綜合發展,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建立較好的實踐教學平臺,在概論課中積極推行校園實踐與基地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所謂校園實踐,就是在校園范圍內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由于校園范圍有限,這就要充分挖掘校園內的實踐平臺,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大學生輔導員、學生會、各院系、學校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在學校范圍內組織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拓展校園實踐的空間。例如,遵義醫學院為配合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新方案”的實施,全面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同時,為了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形成了選派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到大學生中擔任學生輔導員的制度。這是校園實踐的具體模式。所謂基地實踐,就是通過建立實踐教學基地來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校園實踐與基地實踐相結合教學過程中,遵義醫學院做了積極探索。例如,借助革命老區優勢,帶領大學生參觀革命遺址,走訪革命前輩,創建有革命老區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是基地實踐模式的具體體現。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