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關研究發現,網絡成癮者自身存在著一些心理障礙,且情緒呈現較多障礙問題。由此可見,網絡成癮者的情緒及其調節問題也許是網絡成癮的成因而不是網絡成癮的結果。本文探討分析了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的情緒及其調節方案,以供參考。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成癮者""情緒調節""探討
【中圖分類號】C9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195-0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腦和網絡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當中,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由于網絡的便捷性、匿名性以及開放性等特點,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互聯網的使用表示認同,但是不恰當、不節制地過度沉迷于網絡世界當中,無疑會給他們的學習以及身心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認真分析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的情緒,并不斷探討其調節方案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的情緒特點
相關研究人員通過對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的人格進行研究發現,青少年網絡成癮者具有以下情緒特點:他們懷疑固執、緊張困擾、憂郁抑郁以及缺乏自信,具有情緒穩定性居中和情緒不穩定的特性。心理障礙傾向,例如適應能力差、神經質傾向以及人際關系敏感是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危險因素。大量研究發現,在青少年網絡成癮者中,焦慮和抑郁情緒十分常見。研究結果顯示,個體可能在社會適應方面和情緒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因此他們在現實生活當中非常容易受到挫折,以至于更加喜歡通過網絡的方式來放松自己,通過網絡游戲或網絡交友的方式來尋求理解和情感支持。
學者Campos提出,情緒是建立或破壞個體與環境之間關系的過程。也就是說,如果個體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被肯定的,那么所產生的情緒則是正性的,同時產生的正情緒能夠繼續維持這種關系。相反,如果個體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不被肯定的,那么所產生的情緒則是負性的,同時負情緒無法繼續維持這種關系。例如,快樂的情緒具有維持和獎勵個體當前行為的作用,如果某一種行為能夠讓個體感受到快樂,那么這種行為就具有此時發生和繼續維持這種關系的價值。對于使用網絡這一行為而言,或許剛開始能夠給個體帶來快樂的體驗,因而才具有繼續維持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也暗示了個體在現實生活當中出現了情緒問題,或者是因為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快樂的體驗,才會轉向網絡這一虛擬空間去尋找正性的情緒體驗。
二"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的情緒調節方案
學者Gross認為,情緒調節不僅可以發生在產生情緒之后,同時也可以發生在情緒產生以前。即通過分配注意力、修正情景或選擇情景等方式來調節可能產生的情緒。在Gross的情緒同感過程理論框架下,情緒調節方案被劃分為反應調節和原因調節,降低個體情緒反應最有價值且最常用的方案主要包括表達抑制和認知重評這兩種。在Gross的相關研究當中發現,表達抑制和認知重評這兩種不同的情緒調節方案會對個體的認知、情感以及社會行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Gross通過測量研究發現,表達抑制和認知重評與抑郁、幸福感以及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相應的關系,結果表明,表達抑制與消極的結果有著密切聯系,而認知重評與積極的結果有著密切的聯系。
由此可見,情緒調節是通過將影響當前個體達成某一目標的情緒障礙予以消除,從而使個體表現出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但從反面來看,如果情緒調節不當,則很可能會使個體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遭到破壞或中斷。相關研究人員通過對200多名青少年進行研究發現,沉思、自責以及缺乏積極重評等相關的情緒調節方式是抑郁或焦慮等內化障礙的獨特預測源。同時,在另一項研究中使用了同樣的認知情緒調節問卷發現,越多使用積極情緒調節方式和積極重評的個體,焦慮或抑郁等消極癥狀會更少。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大量研究已經發現了身心健康、情緒調節以及情緒之間的關系,但是對于個體是如何通過對自身的情緒進行調節來改善自身的身心健康狀況這一問題卻很少有研究。以情緒及其情緒調節為出發點來看待社會適應能力不良的個體,即情緒調節個體與外部之間的關系,情緒調節個體與內部之間的體驗。換言之,就是情緒調節個體與社會功能之間的關系和身心健康的體驗。可見,過多地使用某些情緒調節習慣,很可能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影響,并且直接影響到個體的社會適應性,從而導致個體極易形成某些障礙。因此,在發生情緒或者情緒調節的同時,個體的社會功能、心理以及生理等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而且一些不良的反應很可能會導致個體發生更多的心理障礙,而青少年網絡成癮正是對社會適應不良的心理障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青少年的網絡成癮行為中,情緒與情緒調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青少年一旦出現不良情緒,而沒有及時采取恰當的情緒調節方式,則很可能導致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出現某些問題,如人際交往受到挫折而導致的孤獨感,或者深受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困擾等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心理障礙正是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危險因素。因此,必須不斷探討研究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的情緒調節方案,引導他們正確調節自身的情緒。
參考文獻
[1]郗杰英、郭開元.論我國青少年網絡成癮及其矯治[J].中國青年研究,2009(12)
[2]費利霞、邱紹德、姜慶新.中學生網絡成癮與其網絡行為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6(5)
[3]陸召軍、高修銀、卓朗等.中學生網絡成癮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徐州醫學院學報,2006(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