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嚴峻,大學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以及個案、小組、社區的社會工作方法來探索做好大學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
【關鍵詞】社會工作""視角""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035-02
每年6月我國數以萬計的大學畢業生將走出大學校園,走向社會,開始新的工作和生活。據統計,2012~2014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分別為:680萬、699萬、727萬,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繼2013年被稱為“最難就業季”后,2014年被畢業生們稱為“更難就業季”。面對這一大群處在人生轉折點的青年人,如何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就業大環境,順利就業,完成從校園到社會的角色轉變,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嘗試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以及個案、小組、社區的工作方法,來探索做好大學畢業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社會工作相關概念介紹
社會工作是一門專業,也是一個職業。主要是指工作者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為遇到問題和困境的個人、家庭或團體提供幫助,并通過發掘案主的潛能,使案主獲得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增進整個社會福利的專業助人活動。
社會工作自誕生之初,就秉承著博愛、平等的理念,關注弱勢群體,提升整體福利水平。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本土化的過程,吸收了傳統文化中仁愛、互助的重要內涵,形成了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等一系列基本理念。
1.專業的價值
社會工作具有其他專業所沒有的一套價值觀,包括平等尊重、接納、個別化。這些價值觀是社會工作專業的靈魂,也是社會工作有別于其他專業的關鍵。
平等尊重,社會工作專業認為,當案主和社會工作者一起工作的時候,雙方在地位、決策權上處于平等的地位,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人格和自由。
接納,指的是工作者在開展工作時,能夠接受案主、相信案主、尊重案主。強調去問題化和去標簽化,才能真正地認識案主。
個別化,是一種將案主分別逐一對待的工作原則。
2.注重人的潛能
比斯臺克認為①,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會、審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賦的潛力和權力;并且人具有實現其潛能的天生的驅動力和義務。所以,在服務的過程中注重案主的潛能、發掘案主的潛能,是成功幫助案主的重要環節。
3.致力于案主自身能力的提高
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即在社會工作者幫助案主的過程中,通過發掘案主潛能,培養案主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理念在香港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擴展為“助人自助,自助助人”。即為了實現助人能量的持續流動,在案主獲得自己幫助自己的能力后,再利用助人的能力來幫助其他人。
4.PIE理論
PIE②即People"In"Environment的縮寫,中文譯為“人在情境中”,意思是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場景中,并受到環境場景的影響。這一理論從系統論發展而來,對社會工作專業最大的影響在于,開闊了尋找解決案主問題的途徑,并強調要關注案主當前所處的環境。
二"社會工作專業理念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實就是做人的工作,其注重感染人、進步人、成功人的特性,與社會工作的理念有許多契合之處。從社會工作的角度看,畢業生在即將進入社會時正是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為畢業生提供幫助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1.用PIE理論來認識學生的就業支持系統
要對畢業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對現在的畢業生有充分的了解。一般來說,畢業班輔導員已經帶了學生多年,對學生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在畢業之際,對大學生進行個人生態系統的梳理,認清資源,認識現狀,建立畢業生檔案,顯得非常重要。根據PIE理論,需要我們從時代特征、社會現實、家庭關系、自身特點四方面來認識學生。現在的畢業生大部分都是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的90后,出生在社會轉型期,面臨著社會文化多元的沖擊,并且受到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在他們身上最大的矛盾在于,自我意識強烈和自身能力不足。而這個矛盾又存在著農村和城市的差異,還有專業的差異。以法學專業為例,大部分城市大學生的就業主要依賴家庭資源,大部分農村學生的就業主要依靠自身的人際資源或者自身的努力。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明確針對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即注重以真實案例為教育內容幫助大學畢業生正確認識自我,做好就業規劃、注重與環境溝通、注重認識和整合就業資源。
2.注重心靈的感染力,重點幫助特殊畢業生群體
許多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認為,尋找合適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是管理和教育好90后學生的關鍵,只有讓他們愿意聽、聽得進,才能最終受用。社會工作專業強調“用生命影響生命”,即認為,在思想政治領域,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沿的輔導員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面,知道流行趨勢,才能通過這些共同話題,順利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同時,輔導員要注重分享自我的人生經歷和感受,達到與學生以心交心,才能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的歡迎。特別是對遇到就業困境的特殊畢業生群體,要予以特別關注。如:女大學生面臨就業歧視,需要予以支持;貧困大學生就業資源偏少,需要給予幫助。
3.注重能力的培養和遷移,從輔導就業過程中促進學生社會適應力的提升
高校教育不僅僅是專業能力的培養,還有生活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如果說專業能力靠的是課堂,那么生活能力和社會能力就主要從思想道德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社會工作中的“助人自助”和教育學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相通的,都強調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學生的問題單單由輔導員來解決是行不通的,只有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出謀劃策,才能有效解決。當學生在參與解決自身就業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了相應的能力后,再用來幫助自己身邊的同學,并將獲得的正能量遷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促進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就實現了高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實現了社會工作專業“自助助人”的延伸。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
胡錦濤同志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既要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勵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社會工作的理念同樣強調對人的尊重和教育,在長期的社會工作實踐中,發展出了個案、小組、社區三種社會工作方法,這三種方法同樣適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個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個案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最早的工作方法,將這個方法運用到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表現為輔導員與畢業生在一段時間內有目標的定期會談。畢業生即將畢業,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感受到求職受挫帶來的失落情緒,遇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自信心不足、就業技能欠缺、對前途迷茫這三大類。這些問題的解決是一個重塑個人價值觀和增強心理能力的過程,社會工作認為可以通過社會工作者與案主在互動和漸進式的談話過程中達成。所以,區別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個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標設定上強調設立一個總目標,并設立循序漸進的分目標;在過程中強調由感覺到行動,并強調鞏固和推進并舉。雖然個案社會工作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效果卻是持久的。
2.小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組社會工作突破了個案工作一對一的局限,形成了一對多的模式,可以在集中的時間里,解決多個人的問題,這是目前學校中最受歡迎的方式。在高校畢業生中,比較適用的是兩種類型的小組——同質性小組和異質性小組。同質性小組是指把具有同樣特點和需要的學生集中成一個小組,通過輔導老師的活動設計,大家一起共同討論、充分交流、共同支持面對問題。如:就業壓力舒緩小組、貧困生就業支持小組。異質性小組是指小組由具有不同需要的人共同參與,這個小組更加強調經驗的分享,即由在同一問題上的成功者分享自我經歷,以帶動其他的組員尋找到適合自我提高的方法。如:求職技能提升小組、考研復習分享小組。由于組員在小組中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尊重,使得他們能夠在自我感覺安全的環境中主動分享,獲取所需。這也是充分調動學生互助資源,彌補教師資源不足的好辦法。
3.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每一個學生的問題,可能都不單純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可以歸結到家庭、社區的環境中。那么為了更好地解決個人的問題,社區社會工作就被提出來。這一方法在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主要有三個方面:(1)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做好溝通交流,在學生就業問題上與家長達成共識。(2)充分利用學校的社區資源,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支持。如在學校范圍內營造分享就業的氛圍,搭建就業信息的發布空間,明確為畢業生提供服務的單位。(3)在社會層面上給予大學生就業更多的政策支持,如:為經濟困難、身患疾病的學生爭取社會組織的支持,為需要發展鍛煉的學生搭建社會的平臺等。
針對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社會工作的三大方法,除了要理解各類方法的特殊性外,還要注重對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如在小組工作或社區工作中,針對個別新生的情況,開展個案工作。
我黨和政府歷來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將其當作重要任務來抓。但是由于缺乏具有時代感的理念和適當的方法,使得許多學生覺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無用”。這一現狀迫切呼喚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筆者認為,社會工作專業的親切感、感染力、科學性、合理性可以在新時代的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期待著我國高校社會工作方法的普及和應用。
注"釋
①李增祿主編.社會工作概論[M].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5:43
②心理社會治療流派中的重要理論之一,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生理、心理和社會三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參考文獻
[1]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概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美〕Dennis"Saleebey編著.優勢視角——社會工作實踐的新模式(李亞文、杜立婕譯)[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3]李建民.和諧社會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7(2)
[4]代鍇.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0(8)
[5]金碧華.學校社會工作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介入[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