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培養是一個漸進和長期的過程,對此,筆者認為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重視三點。
【關鍵詞】創新能力""重視課堂""轉變觀念""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094-01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要發達,就必須要創新,創新應從小學生開始抓起,讓他們從小樹立創新的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當然,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長期的培養過程。下面本人簡單地闡述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重視的幾點。
一"教師應轉變創新教育觀念
實施創新教育是科技發展的需求,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實施創新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師。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下,要重新樹立學習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方面要重新定位,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所以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的創新教育觀念,教師要徹底改變以往的“填鴨式、灌輸式”以及“封閉式”的教學方式,用科學先進的教育方法去實施教育教學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視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身心健康和創造性的挖掘,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激發他們樂于學習、樂于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教會學生怎樣對付大量信息、怎樣解決疑難問題,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來進行引導、指導、點撥。不能指令性和專斷性地對待學生,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制定與學生個性特長相適應的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在每天的學習中有所進步,成績有所提高,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二"重視課堂教學的主渠道
第一,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欲望、創新能力以及塑造創新個性的主渠道,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具體的教學環節上都要合理組織教學活動,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教師看來是不起眼的小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卻是一次難得的創新機會,所以教師要在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思想和創新內容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切入點。切入點可以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可以是科學家的創新經歷和體驗,或者學生自己的創新成果的展示,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欲望,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第二,教師在授課中要注意構建和諧、民主、愉快、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和學生的學習環境,使全班中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子都處于最佳的活動狀態,使學生的思維得以充分的發揮和展示,增強思維活動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素質,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思維后得出的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范圍時,教師要更加注意的一點是不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結論來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更不能用粗暴的行為方式來中斷學生的思維,否則會挫傷學生積極思維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便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創新精神,創設創新環境。在課堂上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發言,歡迎跟其他同學或教師做必要的辯論或爭論,對具有獨特創新觀點的學生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讓他們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促使他們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第三,教師要為營造良好的班級創新環境奉獻力量和精力,班集體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場所,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能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要在班內營造有利于學生進行創新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的營造必須是方法要靈活,形式要多樣,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教學的各種活動,讓全體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動耳。如在班內教師有目的、有組織地舉辦各種知識競賽,展示學生的各種創新成果(科技小發明、小論文等),開展創新能手的評比,舉辦科技板報和手抄報,使班內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班級輿論,讓開展的各種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創新活力,使創新思想滲透到每位學生的學習之中,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三"設計問題,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有一位科學家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這句話的確有科學道理。學生只要提出問題,說明他已經動了腦,進行了思維活動,所以教師要在授課過程中適當地設計問題,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要求他們對所學的知識要多質疑,多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有創意的見解,因為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表現。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培養與訓練創新能力方面的重要內容和方式方法,設計恰當的訓練內容,讓學生們提出各自解決的方法,但設計的內容必須要有適當的難度,并在教和學兩方面富有探索性,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