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針對高中歷史課程教學高效課堂問題的探討。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在文章開頭闡述了高效課堂的概念,而后就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特點、容易走入的誤區,以及完善高效課堂的對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誤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108-01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全面開展與深入推廣,課堂教學有效性、高效課堂、課堂革命等教學改革不斷被搬上高中課堂。其中,高效課堂以其高效率、快節奏等優勢得到許多高中教師的青睞。對性格鮮明、價值觀已逐漸成形的高中生來講,如果在課堂上僅僅提倡效率問題而不注意他們的情感,顯然是不行的。筆者就根據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來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一"高效課堂的概念及特點
1.高效課堂的概念
高效課堂是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來綜合定義的,并非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教師教學效率高,同時也包含了學生的情感、主觀因素等方面。
2.高效課堂的特點
第一,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高中階段青少年學生興趣廣泛、個性鮮明、好奇心強,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而高效課堂正是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主動參與,在參與過程中進行積極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并從中掌握歷史知識,獲得情感體驗,學到相關的學習方法。第二,教學手段的多元化。高效課堂注重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互聯網、多媒體等輔助設備不斷被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來。還有的課堂上建立了內部局域網絡,歷史教師將自己制作的教學課件及方案、大綱等利用網絡共享,方便學生提前對課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第三,注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效率。高考是所有高中生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歷史課堂教學都是在為高考服務。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掌握歷史知識的情況以及學科能力遷移轉化的程度。在課堂上,歷史教師會抓住每一分鐘時間,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并力求學生最高效的反饋。
二"高效課堂模式容易走入的誤區
1.概念上的誤區
現階段,對于高效課堂教學的最大誤區就在于從概念上將高效課堂僅僅理解為:教師在課堂上應惜時如金,用經濟學關于投入和產出的對應關系,把教學效率定義為學生學習效果與教師教學投入的比率,即教師投入的時間少且教學效率高。諸如此類的概念誤區都只是為教而教,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缺乏對學生的心智、思維及情感因素的考慮。
2.對效率評價的單一化
傳統教學模式中對于課堂效率的評價往往注重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教材的處理和對教學方法的應用幾方面。反之,則視為無效。這種評價標準只重視結果,而忽視了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情緒。
3.盲目跟隨的誤區
現階段我國高效課堂改革中多數學校都在遵循一些固化的教學思維,他們往往認為教學效果是可測量的,一切教學目標都可以落實為教學的外顯性結果,忽視了目標向效果轉化過程中的復雜性與多中介性。這樣就使得在開展高效課堂改革時盲目追風,不加辨別地采用“拿來主義”,將一些名校、模范班級的教學模式生搬硬套過來,而忽視了教師個人的智慧與情感的融入。
三"完善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的對策
1.注重引導學生自學,加強師生間的合作
高中歷史是一門集趣味性、概念性、實踐性等特點的綜合性學科,多數學生尤其是男生對于歷史故事都有著由衷的愛好,而教師怎樣利用這種優勢來加以引導,讓學生主動投入情感到歷史課堂學習中來,應當是開展高效課堂的首要任務。在此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合作關系而非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办o”指讓學生依據自學提綱閱讀學習內容,靜心思考、獨立思考一段時間,對學習內容產生感性認識進而上升到理性。“動”則是指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分享自學成果。
2.做好課堂檢測
檢測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的活動,通過檢測,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歷史學科從縱向看,具有時間的連接性;從橫向看,不同的歷史事件之間也可以進行比較研究,因此,教師可以以一個時間點或歷史事件為基點,讓學生畫出與此相關的聯系圖,理清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因果關系,標注重點事件的標志等,以此來完善知識體系。
3.精心設計新課引入,提高課堂效率
好的課堂引入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思維量發揮到最大值,啟發學生的深入探究心理。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設計“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時,“奧運牽線到雅典,民主搖籃榮光現”課前播放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通過奧運會把學生的目光從中國轉向西方雅典,并提問:除奧運會之外,雅典還以什么著稱?進而使學生產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進一步探究的強烈愿望。
四"結束語
高效課堂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指標完成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自主性等方面的提升,這些指標往往是課堂上難以測量和難以把握的。這樣就需要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所有的教學活動和手段都圍繞著學生的積極性來開展,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來。
參考文獻
[1]余明科.構建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高效課堂[J].華章,2010(16)
[2]曹琴.培養學生歷史闡釋能力""構建高效歷史課堂[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7)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