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在教學中“導”比注重“教”更重要,導能使學生思維活動起來,誘發學生積極地去思維,從而增長智力、發展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筆者從抓住時機、啟發誘導;重視作品情感、激發思維活動;設疑問難、引發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四方面淺談了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
【關鍵詞】創新思維""設疑問難""語文教學""啟發誘導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110-01
葉圣陶先生有一條教育格言是這樣說的:“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從葉老此句教育格言可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導”比注重“教”更為重要,“導”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從而誘發學生積極地去思考、分析、理解所學的知識或問題。而課堂上精心設問和提問是誘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通過教材的重點、難點編擬成一個個問題,給學生創造思維的條件,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長智力、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那么語文教學中如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呢?下面筆者談幾點看法。
一"抓住時機,啟發誘導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孔子這句話很有科學性和教育性,我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加以借鑒和運用,因為語文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課文不僅體裁多樣而且內容豐富多彩,既吸收了古今中外上下幾千年的文學、語言知識的精華,又包括了哲學、經濟學、社會學科以及天文、地理、歷史、生物、地質、氣象、科技等方面的知識,所以語文學科的內容對學習者來說很有吸引力,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去思維、去探究。如果一位教師只教學生讀書,不教學生思維,書就無法教好;如果一名學生只會讀書,不會思維,書就無法讀好,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就無法誘導學生去思考。當有了問題,學生進入思維活動時,教師不能隨意打亂學生的思維,需要指導時要抓住時機,遵循孔子的教育思想去開導和啟發學生,也就是說:“不到學生求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通過必要的啟發和點撥誘發學生產生主動刻苦鉆研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幫助去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學會了思維的方法,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重視作品情感,激發思維活動
學生情感在一定的環境和場景的影響下容易產生,而語文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習內容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內涵,如:感情激蕩的詩歌、優美動人的散文、言詞鏗鏘的議論文、人物形象的記敘文等等,都有情感的表達和抒發,會激起學生正面效應的情感,從而產生對同學、對家庭、對集體、對國家的熱愛,形成具有良好品質的優秀學生。只有重視情感教學,才能激活思維和激發思維,有利于培養思維創新能力,所以教師一定要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現代教育手段來挖掘作品的情感,展示情感給學生,同時指導學生去體驗和接受課文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將自己的思維隨之進入藝術表達的活動過程,從中學生既加深了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又增強了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設疑問難,引發求異思維
中小學生頭腦靈活、反應也快、好奇心更強,關鍵在于他們能否把這種聰明運用到具體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去,因此教師要利用他們的這些特點,特別是要利用他們遇事好奇心強、喜歡尋根究底,而且敢于主動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學生只要喜歡問,而且愿意主動發表見解,說明學生已經動了腦,思維已經活動起來了,這時候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能力,更加要精心地設置問題情境,巧妙地設疑布疑,以促進學生學習思維進一步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師設疑問難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探求文章的要點、重點、難點、觀點,啟發他們的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引發求異思維的產生。蘇格拉底說過: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這句話說得很形象,他形象地說明了只有善于提出問題,才有思考的過程,從而才能在探究中有可能發現新的問題,才可能有所創新。設置問題還可以換角度提問,用不同的形式提問同一個內容,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能力不斷地質疑問難,激發他們的思維時刻處于活躍狀態,促使他們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究、去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尋求科學的探究方法,激起勇于探究科學知識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意,實現由創新精神到創新實踐的飛躍,最終達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目的。
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
好奇心是青少年學生的天性,好奇心能激勵學生主動探索科學知識,是學生進行創新的內驅力,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按照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發展要求,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法,就可以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理,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能激起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精神。有的教師在授課中只顧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實施“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總喜歡用自己的“問”剝奪學生的“問”,教師不厭其煩地“問”,學生只能無可奈何地“答”,久而久之,閃爍在學生心靈上的火光漸漸地熄滅,這樣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理,而且泯滅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教師教學的成敗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提了多少問題;不在于學生從課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質疑和評判了多少,所以說沒有問題的課堂不能算是成功的課。只有學生主動善問善思,在問中思維,在問中研究,就會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所以教師應多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開放的問題情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看法,就能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