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觀念決定行動,為此必須打破傳統教育的模式,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必須賦予孩子們自主發展的能力,在幼兒園游戲方面也是如此,教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與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只有轉變舊教育觀念、樹立科學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促進幼兒更自主地發展,更好地提升幼兒園游戲的質量。
【關鍵詞】教育觀念""轉變""幼兒園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162-02
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累積的過程,到一定程度必然帶動整體性的變化并體現于教育行為之中。以往的游戲方式是以教師指定角色為主,幼兒服從執行;游戲材料千篇一律,缺乏創新性;將游戲內容與教學主題相割裂等,這種教育方式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縛。隨著幼教新思想的不斷涌現,我園教師在游戲活動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推行賞識教育,盡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引導幼兒探索和創新,與此同時教師也在游戲活動中轉變著自己的教育觀念。
一"從隨意開設角色游戲區域轉變到能合理搭配創設角色區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來規劃,要便于孩子活動,利于孩子發展,符合孩子的需要。在以往創設游戲區域時,只要將一個個區域展示出來就完工了,根本沒有考慮各個區域之間的聯系或是沖突;創設時也是以教師的主觀臆斷為主,忽略了孩子們的需求。
現在我們的區域設置是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采用固定與靈活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既有固定的區域位置,又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幼兒的興趣靈活設置、調整區域的場所,滿足不同的幼兒需要。同時在區域設置時,我們還考慮到動靜分區,如把圖書角、加工區、益智區這些活動相對安靜的區域安排在教室內,把表演區、娃娃家、醫院、理發店、超市等相對熱鬧的區域安排在室外走廊里。以前整個教室玩游戲時亂哄哄的景象,現在變得有條不紊,安靜的區域呈現一種安靜祥和的氛圍,熱鬧的區域則呈現熱火朝天的景象,孩子們通過自主選擇角色,各得其樂。
通過游戲環境創設方式的改變,讓教師從實踐中明白環境創設既要考慮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這才是創設區域環境應該重視的問題,也是它的價值所在。
二"從游戲材料單一轉變到能根據幼兒的需求提供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投放方面,以前教師們給幼兒提供的游戲材料比較單一,甚至還發現三個年齡段幼兒的游戲材料居然是一樣的,在游戲情節的發展方面就會受到限制,這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發展的需求。
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在為幼兒提供游戲材料方面,我們首先要圍繞各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的發展水平,每個年齡段幼兒對材料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小班要投放一些色彩鮮艷的、易操作的材料,中大班則需要投放一些具有挑戰性、需要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材料。同時游戲材料要具有開放性、可替代性,幼兒想象創造的機會大大增加,游戲也更加豐富。我園教師在不斷的學習中認識到投放的材料還要考慮到材料的多層次性和多樣性。
例如在同一個主題的美工區,認識花這一活動就可以提供彩色筆、蠟筆、印模、剪刀、紙、膠水、顏料等,讓幼兒進行畫花、印花、剪花、折花、染花、插花,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材料的豐富性是現在我園區域活動深受幼兒喜愛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就說明我園教師在材料的提供上考慮到了孩子的特點和需求,充分發揮了游戲材料的優勢。
三"從無主題性的游戲區域轉變到能根據教學主題創設游戲區域
突破之前無主題的游戲區域,我園現在的游戲區域能根據教學主題進行創設。選擇適宜開展游戲活動的主題,這是在開設區域活動時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在選擇主題時一般會考慮本學期幼兒發展的總目標、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也會結合季節、節日等選擇主題。
例如在選擇“秋天”這一主題作為區域活動時,大班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們經常會提及身邊的變化,比如季節的變化,于是順藤摸瓜,請幼兒談談秋天里有哪些事物變化。經過孩子們的討論,讓孩子們了解到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有很多美味的蔬果,于是就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創設了“開心農場”這一區域游戲。農場里布置了很多的蔬菜和水果,將這些蔬果標上價格,并制定購物清單,請孩子們根據清單上的價格,購買蔬菜或者水果,這樣孩子們就能在游戲中練習數與數的加法,寓教于樂。
在“開心農場”這個區域游戲中,不僅僅是簡單地讓幼兒認識、買賣這些蔬果,我們在創設這個區域游戲時考慮到游戲的目標涉及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各個領域,且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游戲目標一經確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會隨著主題教學活動的推進而有所調整,這種思考也凸現了教育目標的發展性。
四"從游戲區域與園本課程不相關轉變到能圍繞園本課程內容創建游戲區域
本學期我園游戲創設的重點放在班級游戲區域活動與幼兒園園本養植課程相結合上,在開展研討活動時,一開始教師們聽到這個主題都有點詫異,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事情,怎么能把養植活動的事情融入班級的游戲區域呢,但經過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師們的想法慢慢轉變了。
教師們理清思路,根據自己班級的養植對象進行游戲區域的創設,例如中四班種植的是大蒜,教師就創設了“大蒜的身高”這一游戲區域,根據大蒜發芽的長度進行排序、測量、分類等一系列游戲活動,孩子們在區域中玩得不亦樂乎。
養植活動作為我園的特色活動,不論是在園子里還是教室里都能看到養植的身影,在班級里還原場景,孩子們進行實踐操作,這就將養植活動真正地融入班級游戲區域了。
五"從無目的隨意指導幼兒開展游戲轉變到能根據游戲目的去指導幼兒開展游戲
在游戲指導方面,我園教師之前一直處于弱勢,教師們遇到孩子們在游戲中爭搶玩具的情況,一般的處理方式就是問清楚是誰搶了誰的玩具,然后教師作為“判官”將玩具判給失主,這樣的做法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求和心理影響,長此以往也會導致孩子們失去玩游戲的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活動中教師是催化劑,其工作是協助幼兒沿著興趣的方向發展,應善于捕捉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新興趣,導向新的游戲。
例如有一次,一位教師在表演區投放了一套新服裝,結果全班孩子圍著爭搶服裝,令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大家用求救的目光望著她,于是她把孩子們召集在一起討論如何處理這件事。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不能搶!大家一起玩。輪流玩!這時,她趁熱打鐵地說:大家真懂事,我們輪流玩!沒有輪到的小朋友在旁邊當觀眾,不能上來;輪到的小朋友不能玩太久,也讓更多的小朋友來玩。就這樣,和孩子們把規則定下來后,小朋友們又開開心心地玩起來了。
游戲中教師對出現的問題應選擇適當的時機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有時孩子遇到有關規則的問題,不要急于告訴該怎么做,而是讓孩子在談論與反思中逐漸建立起相應的規則。在活動中爭搶玩具、爭搶角色這類情況,教師便可以組織幼兒就發生的問題展開討論,采用這種方法制定活動規則,幼兒既容易接受,也能在活動中自覺地遵守。
以上僅是我園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在實踐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去思考和解決。作為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不斷學習新的教育觀念,取長補短,大膽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實現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發展,從而不斷地提高幼兒園的游戲質量。
參考文獻
[1]〔美〕約翰遜等編著.游戲與兒童早期發展(華愛華、郭力平譯校)[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秦元東、陳芳等.如何有效實施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3]梁周全、尚玉芳主編.幼兒游戲與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