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蘭詩》的結尾關乎全詩的理解。它逆向設比,最后揭迷,含蓄智慧,體現了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高度統一。其中,對“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釋義,古今多有誤讀,本文以事實矯之。
【關鍵詞】《木蘭詩》"結尾藝術""雌兔""雄兔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187-02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是北朝民歌中的一朵奇葩。鮮明的人物形象、豐富的社會內涵、精妙的藝術構思、酣暢淋漓的語言、鮮明的民歌特色,千古以來一直深深地吸引和感動著一代代讀者。其中,它的結尾藝術匠心獨運,極具智慧。
首先,《木蘭詩》的結尾體現了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高度統一,堪稱渾然天成。民歌的本質特征之一就是喜歡以人們最熟悉的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入詩,正可謂“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感于哀樂,緣事而發”。體現在創
o-font-kerning:1.0000pt; \" gt;陳輝梅.論班主任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D].華中師范大學,2000
[4]趙煒.班主任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現的意義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