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俄國詩歌的太陽”的普希金,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抒情詩,較為著名的有《致大海》《自由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普希金曾自言,要“用詩歌喚起人們善良的感情”;別林斯基也曾說過:“普希金天性是可親可愛的人,他是誠心誠意愿意向每一個他覺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內心有著許多赤子似的和善、溫良和柔順的成分。”由此可見,“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永遠有一些特別高貴的、溫和的、柔情的、馥郁的、優雅的東西”。
下面,我們以他最著名的詩作《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為例,去發掘蘊含在其中的語言美。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詩人給鄰居小女孩的贈詩,雖只用了八十二個字,卻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詩的開頭是一個假設,這種假設足以使脆弱的人喪失對生活的信心。但詩人并不因此而消沉、逃避,也不因被生活欺騙而滿懷憤懣。他的方法是克制和不懈地努力。詩人主張:“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他就是用這種積極的人生觀給予朋友以鼓勵,也用來自勉。
在第二小節中,詩人進一步指出,這未來并非現實生活中、漫漫長夜之后的遙遠的明天,而是每個人心中的未來,這就引出了本詩中最富有深刻哲理的詩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顯然,在這里,詩人并未一貫地開出常人司空見慣的用時間醫治心靈創傷的這帖藥方,而是以言簡意賅的語言告訴人們要放眼未來。他進一步指出,痛苦一旦過去,人就會更加成熟;對于成熟的人來說,這過去了的,即便是痛苦,也會成為人生的一個標志,令人感到無比親切。保持對生活的信心,即使身處逆境之中,也不要陷入絕望而不能自拔。正所謂蒼茫人世,短暫人生,希冀美好,追憶亦美好矣,這不正是離群索居、寂寥生涯中的詩人所悟出的深刻的生活哲理嗎?這首詩雖沒有什么形象可言,卻仍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詩人真摯的情感。
詩歌以平等的語氣娓娓道來,字數雖不多,語調卻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有一位忠厚的長者正面對我們侃侃而談,傾訴著他歷經幾十年風雨所獲得的人生哲理。
【即學即練】
1.請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礎上,將下面這則短信壓縮到15字以內。
我正在車上,周圍環境比較雜亂,通話過程中聽不到彼此的聲音。不過,你放心,我在9點之前肯定能到達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再給你回電話,當然,你也可以給我打電話。
2.請圍繞“勤儉節約”這一話題,用“少一點……多一點……”的句式寫三句話,每句話的前后要保持勻稱。
3.請從下列歷史人物或文學人物中任選一組,并闡述你選擇的理由。要求:(1)對人物評價的字數不得超過50字;(2)不能出現常識性的錯誤。
A.孔子和老子 B.李商隱和白居易
C.孫悟空和豬八戒 D.晴雯與襲人
4.仿照下面的示例,從“浮萍”“向日葵”“黑板擦”中任選一種,寫一首哲理性短詩。(50字以內,答題紙自備)
示例:卵石:沐浴山間溪水/天長日久/失去了自己的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