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6月17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發布了《2015中國企業健康指數報告》,這是自2012年以來,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第四次發布的“中國企業健康指數”研究成果。
根據研究成果顯示,中國企業總體健康狀況仍處于中級階段,其中東部地區健康得分最低。
核心發現之一:健康新常態
“健康新常態”描繪了中國企業的總體健康狀況。具體而言,企業健康指數增長趨緩,東西部地區呈梯度演變;企業行為與企業環境健康有大幅度提高,但是創新力、領導力、市場力改善緩慢乏力;國企健康進步緩慢,民企健康穩健快速。近三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最早、最快的東部地區正在出現亞健康問題。而崛起中的中部地區呈現一片繁榮。
除此之外,企業行為與企業環境健康有了大幅度提高,企業更富有合規力和責任力,政府服務力和社會包容力進步顯著,但是企業創新力、領導力、市場力顯得疲軟、乏力,競爭力進步有限。
核心發現之二:創新型創業蓄勢待發
研究表明,中國企業的創新力和創業活躍程度都在逐年增加;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創新創業活躍程度最高。
目前,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創新型創業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2014年我國新登記注冊企業增長45.9%,其中78%是第三產業,信息技術等創新產業增速達70.32%。
可以預見,新一輪創新創業浪潮將成為穩定中國經濟增長、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
核心發現之三:重構政商關系
四年的“中國企業健康指數”研究有一個共同的發現:中國企業健康的頑疾是企業環境亞健康。環境是企業健康和繁榮的土壤,敢為天下先的企業家精神和創新驅動的企業行為只有依托健康的生態環境才能發現其應有的效能。
研究發現,多年來企業環境健康指數得分最低;最先發展來的東部地區,仍然缺乏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科學高效的政策支持,以及包容健康的輿論環境。而在以較高增速發展的中西部,企業家感知到的環境反而較之舒適。
核心發現之四:人力資源遇瓶頸
人力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和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第一資源,人力資源結構、人才投資和人才使用是企業健康新常態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最大資源性挑戰。研究發現,人力開發總體上是企業競爭力最為薄弱的要素;人力資源瓶頸將長期存在。
這一問題集中表現在高端創新型人才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短缺、人力開發方式方法落后,以及人力資源使用效率低下。
核心發現之五:企業健康梯度演化
企業健康梯度演化指的是企業健康狀態在中國四大經濟區域中的錯落分布和前后演變。研究發現,企業健康狀態在中國四大經濟區域呈現錯落分布、前后演變現象,最早崛起的東部地區率先步入“健康新常態”,中部地區表現出東部地區早期的朝氣勃勃景象。
隨著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和中部崛起等宏觀經濟戰略的實施,這些地區的機會優勢逐漸顯露,創業活躍度會逐步提高。而東部地區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后,機會優勢正在減少,逐步進入從“生存型創業”向“創新型創業”范式轉型的關鍵期,創業活躍程度會出現階段性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