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政府救市,希望通過人為制造股市的供求關系,把股價托在一個理想的區間,這種想法只是在讓股市短期企穩可行,但最后還得放棄這種政府人為的托市,并讓股市的價格回到其市場所認可的區間。
當前中國經濟走的路,好像是我國臺灣及日本當年走過的路在重演。經濟快速增長,貨幣升值,資產價格泡沫吹大,股市及樓市泡沫破滅,經濟增長又回原點。但是,由于對資產泡沫破滅處理方式不同,兩個地方最后的經濟結果有很大不一樣,日本在資產泡沫破滅之后出現經濟“迷失的20年”,臺灣則很快走出資產泡沫破滅的困境。
在上世紀60-80年代,臺灣經濟出現快速增長及騰飛,強勁增長的外貿出口,不僅使得臺灣的貿易順差在80年代快速擴張,而且在固定的匯率制度下使得外匯儲備快速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臺灣不得不放棄固定的匯率制度并讓臺幣升值,新臺幣從1美元對40元新臺幣很快升到1美元對24元新臺幣,升值幅度達67%以上。
隨著新臺幣的升值,大量國際熱錢流入臺灣。很快催生臺灣兩大泡沫,即股市和房地產泡沫。當時臺灣股市大漲,從1985年的600點狂漲到1990年2月的歷史最高點12495點,在5年多的時間里臺灣股票差不多上漲了20倍以上。
為了抑制股市泡沫,臺灣不得不宣布恢復征收股票利得所得稅,臺灣股市隨之暴跌。為了穩定市場,政府當局不得不放棄征收股票利得所得稅,并由交易所組織財團法人、上市公司及銀行進場護盤股市,股市再次開始反彈沖高。但經過瘋狂上漲之后,在之后的7個月里,臺灣股市跌回到2000點附近才企穩,暴跌了10000多點。有些上市公司的股票更是暴跌98%以上。
在房市股市價格快速上漲時,全民炒股炒房也是當時臺灣普遍現象。這時個人及企業都不愿意做實體經營,更不愿意做實實在在的企業生產,而是都去炒股炒房。但是當股災之后,這些企業及個人都一貧如洗,甚至于背上一身債務。同樣房地產泡沫破滅也從此進入了一個歷時15年的嚴冬期。
不過,從80年代末開始,臺灣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來化解兩大資產泡沫的問題,如開放外匯管制、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實行利率市場化、收緊過多的流動性等,從而引發兩大泡沫的破滅。但這也促使了臺灣經濟開始全面轉型,如企業對外投資及高科技的發展等,很快就讓臺灣經濟走出當年兩大泡沫破滅的陰影。
就近幾年中國經濟所走過的路來看,真的是在臺灣經歷的路上重演。2000年以來的外貿出口迅速增長,貿易順差快速增加,迫使人民幣不斷持續升值,人民幣升值又使外國熱錢不斷地涌入中國,房地產泡沫四起,最后市場過多的流動性又不得不涌入股市,催生中國股市的泡沫。但是中國股市泡沫催生,盡管其股價上漲速度同樣十分可觀,但是其延續的時間沒有臺灣長,所催生的股市泡沫也沒有臺灣大。這應該是好事。
不過,從臺灣所走過的路也應該看到,股市泡沫破滅后的調整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股市泡沫破滅后,政府救市可能導致股市的短期反彈,但是這種短期反彈經過時間最后還是會回到它原有的價格區間上,任何遠離實體經濟的托市都是托不住的。所以,當前中國政府救市,希望通過人為制造股市的供求關系,把股價托在一個理想的區間,這種想法只是在讓股市短期企穩可行,但最后還得放棄這種政府人為的托市,并讓股市的價格回到其市場所認可的區間。
還有,股市的企穩還得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投資者根本就不要指望當前政府救市應該產生什么效果,更不要希望讓股市的指數維持在哪個區間。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應該想想自己能夠做什么?如果覺得風險過高,靜觀也不失是一種投資策略。可見,臺灣所走過的路,應該給中國投資者不少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