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創空間作為一個時代新名詞在全球掀起了一場創業浪潮,全球的眾創空間在時代的推動下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
眾創空間是順應創新2.0時代用戶創新、大眾創新、開放創新趨勢,把握互聯網環境下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
這項概念始于一次歐洲程序設計師的聚會。在2010年創客空間進入中國,向硬件高手、電子藝術家、設計師、DIY愛好者和所有喜歡自己動手搗鼓各種東西的人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社區,根據興趣共同開發有趣和富有意義的項目,同時還舉辦包括電子、嵌入式系統、編程和機器人等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和培訓,并提供運營代理、融資支持和銷售平臺等運營服務,使得項目能夠產品化,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眾創空間能夠實現聚集效應,在這里,創新與創業、孵化與投資、線上與線下充分結合,彰顯出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特點。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眾創空間恰巧為這樣的趨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并且創新創業的趨勢不可阻擋。
隨著眾創空間的不斷建設和發展,在相應政策支持下,還要以創業機會的選擇、創業項目的生成、創業項目的孵化、創業項目的成長壯大為維度,積極引進全球項目、資本等資源,形成以政府主導的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區、高校科研院所教育孵化基地、社會各形態眾創空間和線上孵化平臺“四位一體”的多層次眾創空間體系,以此推動眾創空間的發展,而且,在眾創空間建設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高起點規劃,運用一切有利資源激發創新創業集聚效應
一要通過政府建設主導,專業化機構市場化運營,高標準建設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區。二是依托當地教育資源環境,打造眾創教育孵化基地。三是鼓勵民間資本創辦類似于創業咖啡、創新工場、創業書吧等形態的眾創空間,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四是發揮政策集成和協同效應,建設線上孵化平臺,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降低門檻,實行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
創新創業需要一定的氛圍,更需要基礎支持。關于創業項目的來源可以引進一批、自生一批。一是讓全國,乃至世界的項目在眾創基地落地生根,形成規模;二是讓自生的項目形成特色,增強影響。與此同時,在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區設立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大廳,實現“創新創業項目+政務服務+各類專業科技服務”零距離無縫對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簡化住所登記手續,探索工位注冊,采取一站式窗口、網上申報、多證聯辦等措施為創業企業工商注冊提供便利。三是對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實行稅務減免、房租補貼等扶持。四是針對創業者及創業企業員工通過申請,提供公租房,解決住宿問題。
依托高校資源,做好創業教育孵化
積極通過開展校創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激發青年教師及高校學生創業激情。一是積極推動高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立創新創業研究輔導機構,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的大學生創客群體。二是充分利用各高校的創業孵化機構,為大學生創客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眾創空間,減輕大學生創客的創業成本。對經營不善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主辦的創業教育孵化機構可進行托管,加快科研及創業項目的市場化進程。三是通過高校與眾創空間的合作,開展創業沙龍、創客訓練營等活動,培養并孵化具有大學生專利和創新模式的項目。
扶持眾創空間,創新發展模式
發展眾創空間必須因地制宜,政策上積極引導,財政上大力扶持,進行評先等多項措施并舉扶持、發展眾創空間。
建設線上孵化平臺,探索虛擬孵化器
通過線上孵化平臺全球搜集項目、引流資本,本土落地的特性建立線上孵化平臺,并與線下眾創空間一道,以O2O的模式建設眾創空間。線上孵化器有兩種模式:一是政府主導,專業運營。二是機構投資運營,政府獎補增信。通過建設線上孵化平臺,結合線下眾創空間,吸引全球項目落戶眾創基地,全球資本流入的同時擴大影響力。
內育外引,打造資本新高地
要放開資本注冊管制,在培育本土資本機構的同時發揮民間金融機構積極性,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資本投資領域。并充分利用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區的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與此同時設立專項引導基金,選聘組建創業導師團進行創新創業指導等,讓創新創業成為地方乃至全國發展的新引擎。
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樹立創業典型
要打造創新創業文化帶,可以在持續不斷開展創新創業大賽等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活動的同時通過各類媒體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報道一批創新創業先進事跡,樹立一批創新創業典型人物,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眾創空間的建設與發展將在中國乃至全球掀起一場新的革命,這也將是歷史發展上一個新的里程碑。(本文觀點是采訪香港貿易發展局資深顧問、香港理好集團董事總經理謝寶雄先生,鄭州大學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高友才先生后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