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段在線】
我曾去過北京兩次,一次是在炎熱的夏天,一次是在寒冷的冬天。雖然這兩個季節并不是最令人感到舒服的出行季節,但能去偉大的首都北京參觀游覽,體驗首都夏季和冬季的不同景色,對我來說已經是人生當中的一大幸事了。
……
冬天的北京雖然沒有了夏天的綠樹成蔭和勃勃生氣,但作為北國之都,北京的冬天應該是頗具特色的。我到北京時,這里已經有一百多天沒有下過雪了,我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了,沒有雪花飄落的北京還有冬天的情調和韻味嗎?氣候的反常很有可能與人類的活動有關。我真希望人們能夠關注這些反常的天氣現象,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讓首都的下一個冬季能夠有一派銀裝素裹的景象……
——《北京游記》
【病因診斷】
本文的開頭和結尾都不夠含蓄,尤其是結尾,給人以一種說教的感覺,作者可以從經歷過的事件中看出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但不能人云亦云,總是講老一套的道理,說一些空泛的話。更重要的是,如果直接提出倡議,會讓文章不夠含蓄,會讓句式顯得呆板。總之,如果不懂得運用含蓄的語言進行表達,文章結尾的表達效果會大打折扣。
【化蝶之作】
我曾去過北京兩次,一次是在驕陽似火的七月,一次是在寒風凜冽的一月。雖然沒能體驗到古都春天萬物復蘇的氣象和香山紅葉在秋風中飄落的獨特韻味,但能觀賞到京城在兩個溫差最大的季節中的不同景致,也算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了。
……
冬天的北京雖然沒有了夏天的綠樹成蔭和勃勃生機,但作為北國之都,北京的冬天應該是頗具特色的。我到北京時,這里已經有一百多天無有效降水了。這個冬天沒有雪花的大批降臨,似乎不應算是真正有“情調”、有“韻味”的冬天。我喜歡在一場大雪過后,看到整個紫禁城一片銀裝素裹的景象,看到冰凍的護城河,看到通往未知地域的一串串長長的腳印,以及那些在雪地上歡樂奔跑的身影和充滿朝氣的笑容……
【升格小結】
修改之文,開篇變化不大,只是刪去了一些政治化的說法,最重要的改動在結尾處。仔細品味,其實改動后的結尾和改動前的結尾都要表達對環境問題的擔憂,但效果卻大為不同:改動前的結尾只是一些呼吁和倡議,改動后的結尾卻通過一句關于雪景的描寫,巧妙而含蓄地說出了作者希望改善環境的迫切愿望,并且內涵更為豐富,讀者還可以由其中的“腳印”“身影”“笑容”等意象聯想到青春、快樂、幸福等更具人文意義的話題。這樣的改動真是一箭雙雕,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