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剛過完年,爹就讓娘收拾東西,說是要回單位上班。
其實也沒啥好收拾的。幾件洗凈的舊衣褲,再就是過年時娘熬更守夜給爹做的新布鞋。
爹愛吸煙,娘就把切碎的旱煙裝了一小布袋放進包里。娘還將自家熬的紅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塊,用紙包了,塞進包里。
爹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工作。爹說那地方狐貍白天都敢偷雞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場邊。爹像忽然記起什么似的,從衣袋里掏出一塊零錢,說,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說話時手指又在我的鼻子上刮了一下。我問:“爹,你幾時回來?”爹笑笑說:“個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問娘,個把月是多長時間。
娘說:“個把月啊,就是一個月,就是三個十天。”
那時,我還沒念書,扳著指頭剛好能數到十。
第二天,我隨娘一塊去看瓦匠。我們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時就說了燒點瓦翻蓋房子的事。回來時,我偷偷將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還是看見了,娘說,快給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說:“我也是有用處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夠三個十了,爹不就回來了!”
A娘聽后就笑了,沒再逼我將泥給瓦匠送回去。
當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下的雞圈頂上。
開始時,我每天捏一只。過了幾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總會帶些好吃的給我。娘也會做好吃的給爹吃。于是,我趁娘不注意時,隔個一天兩天偷偷多捏一只放進去。
過了一段時間,我問娘:“爹怎么還不回來呢?我的小狗都夠三個十了。”
娘說:“哪能呢?我們家的雞一天一個蛋,才一個十零九個呢!”
日子過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終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從箱底摸出幾個雞蛋去做飯。我便從雞圈頂上搬來那些小狗,十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說:“爹,你這次走的時間真長,我捏的小狗都五個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邊說邊去掏他帶回的包,“我是每天攢半個饅頭。看看,正好三個十零四個半邊,三十四天!”
娘在灶間聽了我和爹的對話,也插話說:“石柱,你是不是動了娘收的雞蛋?我就覺著不對勁,數來數去怎么就差一個呢?”
B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個雞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裝進一節竹筒里燒著吃了。
(選自《最具中學生人氣的微型小說名作選》)
讀后一品
因為有家,因為有深沉的牽掛,生命才不會因為無根而枯萎。文章以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一家三口通過三種不同的方式記錄同一時間——個把月的故事,表現了一家人彼此之間深深的思念。從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那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呢?
思有所悟
1.文中共寫了“我”幾次“偷偷”的行為?請分別加以概括。
2.文章中的畫線句子兩次寫到娘“笑了”。請聯系上下文,簡要分析這兩次“笑了”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3.文章主要寫了在“我”小時候發生的一些事情,其間還插入了一段與瓦匠有關的敘述。請你簡要說說這段敘述的作用。
4.小說中的三個人物——“我”、娘、爹各有個性,請分別說說這三個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5.想一想,文章用“扳著指頭數到十”為題目有什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