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現手法是作者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不可或缺的手段。具體到記敘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有:
1.對比。對比是在敘述中把兩種對應的事物進行對照比較,目的是使作者所要重點敘述的人或物的形象更鮮明,特點更突出,使作者表達的感情也更強烈。
2.襯托。襯托主要是以一些次要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與對比一起使用。常見的襯托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其他人物襯托主要人物;二是用景物描寫來襯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義。
3.鋪墊。鋪墊是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現之前,對其環境、情緒、氣氛等進行詳盡描寫,在吊足了讀者的胃口之后,才“千呼萬喚始出來”。運用鋪墊手法能極大地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4.伏筆、照應。伏筆,實際上是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其作用是為情節發展或形象刻畫作鋪墊;照應則是文章前后內容上的相互呼應。照應使用得好,可使文章結構更嚴謹細密,主題更鮮明。
5.象征。象征是把抽象的思想或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體事物來表現,使之形象化,具體化。運用象征不僅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也能使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或“托物寓意”。
■
喜鵲的心情
□梁利萍
冬日的午后到底要暖和些。太陽執著地投放著它的熱情,使凝凍的寒氣不由得松懈了下來。刺骨的冷風似乎也倦了,收斂起它的針芒,丟給這座城市暫時的祥和。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時刻,我按捺不住對溫暖的渴望,跑到院子里盡情享受起這不可辜負的陽光來。
沒有了葉子的遮蔽,陽光越過楊樹光禿禿的枝丫滿滿地把我包裹起來,透過厚重的棉服依然可以感覺到它的溫度。太陽把楊樹網絡樣的枝丫印在老舊的水泥路上,如一幅長長的木刻版畫,看著自己的影子移動在斑駁的樹影兒間,恍若置身于畫中。我正醉心于這自然成就的無華的藝術品,不想頭頂上兩聲脆亮的鳴叫擾了我的奇思妙想。循著聲音舉目而望,竟是兩只漂亮的大喜鵲悠然立于枝頭,頭和長長的尾羽黑亮亮的如錦緞一般,圓潤的肩、腹白得一塵不染,如身著一件質地上好的坎肩,一對漂亮的翅膀輕輕攏在背上,在陽光下閃著幽藍的珍珠般的光澤,如此雅致得體的禮服不知出自哪位設計師之手。與許多鳥類樂于棲息在遠離人群的山林間不同,喜鵲是逐人群而棲的,喜愛筑巢于人類居所旁高大的樹枝上,于是在這鋼筋水泥林立的北國都市中,喜鵲成了最靚麗的大鳥,又加之其鳴叫聲響亮悅耳,有極好的人緣。
喜鵲轉動著黑寶石一樣的眼睛,望了望樹下的不速之客,便昂起頭繼續忘情地載歌載舞,細長的尾羽擺來擺去,如同揮舞著的指揮棒。這嘹亮的此起彼伏的歌聲在灰冷的空氣中散開來,騷動著路人的心思,再冷峻的面孔也會幻化出笑容,我的心里也添得了一份意外的喜悅。這城里,喜鵲并不少見,樹蔭濃密的枝頭時常可以看到它們跳動的身影,然而在枯寒蕭瑟的隆冬里,我已淡忘了這一年四季固守于此的鳥。環顧四周,成排的樹木齊整整地枯敗頹禿,喜鵲躍上枝頭,舉目不見枝茂葉綠、蛾飛蟲蠕,我詫異于這快活的大鳥,面對如此的蕭條景致,哪里來的心情放聲高歌?冬天的日子對于喜鵲這樣的留鳥來說并不好過,先不說風景,這寒風冷雪的侵擾就足夠難過了,更何況沒了小蟲和果子,可食用的東西少得可憐,難免忍饑挨餓,若換我處于此境,愁都愁不過來呢,而喜鵲的歌聲依舊如春秋季嘹亮、喜悅。喜鵲的心情絲毫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它只是為自己的快樂而歌,也為自己的歌而快樂著。懷一顆快樂的心,所望之處蕭條亦非蕭條,每一種環境都是景致,每一種生活都可以有快樂。我沿著小路前行,不遠處又聽到了喜鵲的歌聲,原來有這么多喜鵲啊,頓覺心里多了幾分快樂。
我刻意留心著所行之處,驚喜地發現無論是在明媚的陽光下,還是濁氣彌漫的霧霾天,是暖和的正午,還是日暮的黃昏,只要在樹下靜靜地駐足,總會聽到喜鵲脆亮的歌聲。原來它一直都在身邊,也一直在唱,只是歌聲被我心頭瑣事的雜音遮住了。美妙的聲音只有在心靜時才可抵達于耳、流動于心。心存快樂,便覺處處都有悅耳的歌。
自此,有了喜鵲的心情,天天都可聽到喜鵲的歌聲了。
(選自《人民日報》2014年2月5日)
1.喜鵲是文章重點描寫的對象。綜觀全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喜鵲的?你認為哪一方面的描寫最能表現喜鵲的喜悅心情?
" " " " " "
2.第三段寫隆冬“枯寒蕭瑟”,樹木“枯敗頹禿”,喜鵲“舉目不見枝茂葉綠、蛾飛蟲蠕”。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