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民以食為天,食以火為先。2013年,北京市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送清潔能源液化石油氣下鄉。現在,55萬農民已在這一惠民工程中受益,結束了砍柴燒煤的歷史。廣大農民享受著清潔能源的方便快捷,因安全用氣意識淡薄,燃氣事故時有發生。為此,承擔“送氣下鄉”工作的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在普及安全用氣知識的同時,攜手世紀保險,為事故村民“雪中送炭”,充分發揮保險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積極作用,實現了幾方受益,多方共贏。
2013年,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做出大氣污染防治“減煤換煤、清潔空氣”的行動計劃,開始送清潔能源液化石油氣下鄉,結束了農民燒柴做飯的歷史。截止2014年底,清潔能源已燃旺53.3萬農家炊火,有效的改善北京市大氣環境狀況。
然而,在廣大農村的用戶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留守的老年人群,在告別了砍柴燒煤的方式后,他們開始享受液化石油氣帶來的方便快捷,但卻安全用氣意識淡薄,并缺乏正確使用燃器具的常識,個別村民還使用一些劣質產品,存在明顯的用氣隱患。
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發生液化氣泄露著火事故,由于農村的房屋是磚土結構,在滅火過程中遇水坍塌,室內的電器和財產不同程度受到損失;通州區宋莊鎮的村民由于使用過程中錯誤操作,導致液化氣泄漏著火房屋被燒毀;通州區漷縣鎮的村民在安裝灶具試火過程中,液化氣罐燃燒,導致五間房及室內財產受損。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村民在辦理送氣下鄉“惠民氣”業務的同時,都因購買了“燃氣綜合保險”,而得到了相應的賠償,挽回了部分損失。琉璃廟鎮村民得到了43000元的賠償;宋莊鎮的村民得到了近2萬元的賠償;漷縣鎮村民得到了35000元賠償款。
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村民們向當地政府、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北京世紀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贈送了親手制作的錦旗。
穩定百姓生活有效途徑
分散強化風險事先管理
隨著北京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燃氣作為一種清潔環保能源,在首都能源結構調整和建設能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進程中,發揮著積極重大的作用,由于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推廣和普及,已成為北京市民的生命線工程,須臾不可或缺。然而,由于燃氣自身具有的易燃、易爆特性,對燃氣設施、設備質量及安全管理要求專業和規模,保管使用也有一定的要求。近年來,由于市場開發,液化氣鋼瓶、氣質參差不齊,偽劣產品較多,再加使用操作不慎等諸多原因,液化氣事故時有發生,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很大損失,也給社會公共安全與穩定帶來極大負面影響。推出北京市民用燃氣綜合保險項目,不僅有利于充分發揮保險在突發事件預防、處置和恢復重建等方面的作用,而且能夠進一步促進液化氣充裝單位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升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風險管理意識和風險抵御能力,切實保障使用者權益。燃氣事故發生后的妥善處理,對減輕廣大居民損失、提高燃氣企業服務水平、維護政府形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均具有重要意義。
從保險行業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功能和分工來看,公辦社會保險覆蓋全社會,是提供社會全體公民安全保障的基礎;商業保險則是公辦社保的必要補充,用以對社會保險不能覆蓋的領域和保障程度不夠的部分消費者提供保險。目前,燃氣等高危行業的保障體系尚未建立,安全事故給政府帶來巨大壓力,商業保險作為第三方力量介入高危行業,既可以有效彌補當前行政安全管理體制的不足,減輕政府負擔,提高財政資金的運作效率,也可以有效地動員社會資金,分散風險和強化風險的事先管理。
從商業保險自身作用來看,商業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功能,其基本作用在于通過社會經濟互助形式,用分散繳納的保險費用建立保險基金,用來補償社會成員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導致的經濟損失,緩解精神傷害,從而達到安定人民生活、穩定社會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燃氣行業社會保障體系中引入商業保險,可以有效地彌補目前社會保障覆蓋面窄、保障程度低等不足,是減輕政府社會保障壓力,維護企業正常經營,穩定居民社會生活的有效途徑。
為此,北京市燃氣集團、北京世紀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和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共同開發了北京市燃氣用戶綜合保險項目。該項目覆蓋了目前北京市居民燃氣用戶和商用燃氣用戶,其中《民用燃氣用戶綜合保險》保障北京市范圍內居民用戶,因燃氣事故造成用戶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等,以及因事故造成對第三者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應承擔的賠償責任;《商用燃氣用戶綜合保險》用于保障北京市范圍內商業燃氣用戶。燃氣用戶自愿投保。
該保險項目依托北京市燃氣集團旗下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遍布全市的服務網點、巡檢服務人員,向用戶提供產品咨詢和協助投保服務;北京世紀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和中國平安保險公司負責項目組織、協調,以及保險業務管理和理賠等工作。
目前,在“送氣下鄉”活動中,已為55.2萬民用液化氣用戶投保了“燃氣綜合保險”,每個家庭每份綜合保險保費10元,發生事故用戶最多可賠付28萬元。為了“讓利于民”, 2015年,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在企業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自掏腰包為用戶墊付5元保險費,使更多的用戶享受到保險帶來的實惠。
企業安全供應環環相扣
用戶安全管理形成閉環
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大氣污染防治“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要求2016年基本實現農村地區炊事氣化的目標,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作為實施主體開展“送氣下鄉”工作。
成立于1987年的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是國家大型一類燃氣企業,承擔著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儲存、灌裝、運輸、銷售;燃氣工程設計施工和燃氣技術咨詢;設備維修及燃氣用具銷售;液化氣鋼瓶檢測及車用液化氣經營(北京市特許經營)等。28年的發展,公司已擁有大規模的貯備、輸配、銷售系統和一支優秀的技術隊伍,具備了承接工程的設計、施工;大型專業設備維護、技術開發等完善的服務功能,并在技術方面始終處于國內先進行列,被授予“全國用戶滿意服務”稱號,榮獲“規范化服務達標企業”,在同行業中有較高的聲譽。
為開展“送氣下鄉”工作,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精心策劃,全面部署:一是配合市政府有關部門制定了“送氣下鄉”工作指導意見和充裝站甄選條件等政策性文件。根據市政府總體要求制定了“送氣下鄉”工程總體工作方案和具體實施方案;二是積極做好氣源準備。加大了儲備廠儲罐檢修力度,改造、更新了部分儲罐,增加了庫容;積極協調外部氣源,與燕化公司簽訂了管線租賃和液化石油氣購銷意向,為推動炊事氣化工作做好了充足的氣源準備;三是按照安全、惠民和便民的原則,制定并完善了由充裝站—氣瓶集散中心—換瓶點構成的三級服務網絡體系,依托銷售信息化管理系統,完善農村地區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和配送服務體系,形成了公司多方聯動,確保鋼瓶、充裝、配送、信息化應用等及時跟進,滿足發展需要的工作機制。
2013年10月15日,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在昌平區三鎮一鄉率先啟動了“送氣下鄉”惠民工程。“送氣下鄉第一車氣”在昌平區政府有關領導出席的啟動儀式上開赴周邊村鎮。按照昌平區政府的要求,2013年完成百善鎮、崔村鎮、南邵鎮、白廟村三鎮一鄉地區23775戶農村用戶的供應工作。2014年完成其他鄉鎮地區共計37978戶的供應工作,上述12個地區已實現“送氣下鄉”惠民工程的全覆蓋。
2013年11月20日,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在延慶縣八達嶺鎮大浮坨村正式啟動“送氣下鄉”工作。自此延慶縣廣大農村地區都將能夠享受到優質、清潔、低價的液化石油氣,以燃煤為主的農村炊事將逐漸過渡到氣化時代。
2013年11月29日,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在平谷區啟動了峪口鎮、大華山鎮、金海湖鎮、大興莊鎮4個鄉鎮3.3萬戶的“送氣下鄉”開戶工作, 2014年全面完成平谷區14個鄉鎮共計273個行政村的“送氣下鄉”任務。
截至到目前,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已先后在昌平區、大興區、延慶縣、平谷區、通州區、懷柔區、密云縣、豐臺區、海淀區、朝陽區10個區縣、110個鄉鎮,開展了“送氣下鄉”工作,用戶已經突破57.8萬戶。
為保證村民使用上安全的液化氣,對“送氣下鄉”所用鋼瓶實行安全監管,實時掌握液化氣鋼瓶的流轉情況,了解每一只鋼瓶所在的位置,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送氣下鄉”用戶的發展和銷售管理,開發了“送氣下鄉”銷售管理系統。在“送氣下鄉”發展的過程中,通過采集用戶的身份證信息,確認該用戶符合北京市送氣下鄉的發展條件給用戶發放購氣卡,使用戶的身份信息和購氣卡綁定,同時建立用戶檔案信息。
使用帶有陶瓷條碼的鋼瓶是信息化系統應用的必要條件,為此,下鄉鋼瓶全部使用了2012、2013年新檢修帶陶瓷條碼的合格鋼瓶及新購置的陶瓷條碼鋼瓶。在銷售過程中,通過用戶購氣卡和鋼瓶瓷條碼在銷售系統中的綁定,對用戶的購氣時間、購氣地點、在用鋼瓶等信息進行記錄,實現用戶使用鋼瓶的實時監控,既保證了用戶的用氣安全,也保證了公司鋼瓶不會流失。
在開展“送氣下鄉”工作中,每次都同時在4、5個村子進行,操作系統需要網絡的支撐,但受各村網絡通訊情況的限制,公司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現場指導,連續工作,吃住在現場,連續幾個星期不休息。保證“送氣下鄉”銷售系統的應用,滿足不同區縣的使用需求,也為北京市和各區縣政府提供用戶數、銷售量等具體信息,同時數據可以按照村、鎮、區縣、全市等不同的范圍進行統計,為北京市的“送氣下鄉”工作提供了準確的數據信息,實現安全服務保障的閉環管理。
提高保險意識百姓受益
發揮保險作用多方共贏
在廣大農村的用戶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留守的老年人群,在告別了砍柴燒煤的傳統方式后,他們開始享受清潔能源帶來的方便快捷,但安全使用液化氣的意識淡薄,而且缺乏正確使用灶器具的常識,有些村民還接受一些劣質產品,這些意識和做法形成明顯的用氣隱患。為提高和保障廣大農村地區安全用氣水平,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在加強安全使用燃氣知識宣傳普及的同時,充分發揮保險在突發事件預防、處置和恢復重建等方面的作用,切實保障使用者的權益,液化氣各郊區分公司可謂是奇招頻出,有的公司創造性地將燃氣保險與入戶更換膠管、減壓器的巡檢工作同步推進;有的公司在各個站點安裝小喇叭,事故案例獲賠展板,反復宣傳保險的諸多好處。各郊區政府也積極行動起來,在各自的文化廣場與液化石油氣公司專業服務隊的人員共同舉辦“送氣下鄉,安全惠民”的安全宣傳系列活動,現場為廣大用戶宣傳安全用氣知識,推廣“燃氣綜合保險”,形成以政府為平臺,企業為媒介,多維度、全方位提升安全保障工作力度和保險業務的有效落實。
通過案例分析發現,燃氣事故的發生,使政府、企業和百姓之間形成了責任與利益的共同體。作為政府,因為“送氣下鄉”具有惠民利民的政府行為特征,事故發生后最直接被牽連其中,增加了政府的工作負擔;作為企業,雖然沒有直接責任,但善后處理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受到事故最直接影響的老百姓,人身受到傷害,財產受到損失,承受著心理與經濟上的雙重打擊,可以說大家都是受害者,都為事故的后果承擔了相應的代價。
因此,燃氣保險就成為保護政府、企業、百姓最好的選擇。燃氣保險業務的大面積推廣,實現了為老百姓提供事故發生后積極有效的解決方法,降低參保用戶因事故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實現了政府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心愿;實現了降低企業處理燃氣事故而消耗的時間和精力;實現了維護政府、企業和用戶之間正常、有序的社會關系,減少了社會摩擦,起到了社會潤滑劑的作用,有利于首都構建良性運行、有效管理的和諧社會,可謂幾方受益,多方共贏。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過:“如果我辦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險這兩個字寫在家家戶戶的門上,以及每一位公務員的手冊上,因為我深信,透過保險,每一個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價,就可免除遭受永劫不復的代價。”
到2015年年底,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送氣下鄉”這一惠民工程將讓58萬村民受益。在燃氣事故發生并獲得賠償的案例面前,老百姓越來越認識到了保險的重要性,在了解安全用氣知識的同時,也開始積極購買保險,以此來爭取在突發事故后把自己的損失降到最小。
(責任編輯:徐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