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數字融入生產生活
日本政府非常重視城市信息化建設,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發展,藉此催生新的活力,實現積極自主的創新。其具體規劃和做法主要有:
第一,“智慧日本”戰略。2009年7 月,日本政府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戰略2015”,實現以人為本的“安心且充滿活力的數字化社會”,讓數字信息技術如同空氣和水一般,融入生產生活的每個角落。目前,該戰略已將目標聚焦到電子化政府治理、醫療健康信息服務、教育與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業上。日本各城市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在遠程醫療、電子病歷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嘗試。
第二,推廣泛在環境下的網絡技術。泛在網絡環境是指在互聯網處于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實現“全面互聯”的狀態。基于這一技術的優越性,目前,日本大力發展泛在環境下的電子政府和電子地方自治體,推動醫療、健康和教育的網絡化。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執行這一戰略,開拓支持日本中長期經濟發展的新產業。
第三,建立電子病歷系統。目前,電子病歷系統已基本在東京的各類醫院普及。電子病歷系統整合了各種臨床信息系統和知識庫,可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和護理信息,為護士提供自動提醒;為醫生提供檢查、治療、注射等診療活動,通過電腦和 PDA,實現醫生移動查房和護士床旁操作,實現了無線網絡化和移動化,醫療信息化建設基本實現了診療過程的數字化、無紙化和無膠片化。
二、韓國:全力打造智能社會
2004年3月,韓國政府推出了u-Korea發展戰略(“u”是英文ubiquitous的縮寫,意為“無所不在”),希望韓國提前進入智能社會。u-Korea戰略以無線傳感器網絡為基礎,將所有資源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以此促進經濟發展。目前,韓國政府將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大力建設以信息化為基礎的國家戰略。針對“綠色IT國家戰略”目標,韓國政府規劃投入了4.2萬億韓元,建成G速互聯網,將網速提高至每秒1G字節,互聯網網速平均傳輸速率達20.4M/s,家庭寬帶覆蓋率達95%,網速和寬帶的覆蓋率居全球首位。基于良好的信息化基礎,韓國部分城市進一步深化電子政務,構建“智慧城市”,具體計劃和項目有:
第一,仁川建設“智慧型”城市,重點放在醫療、教育和商業領域的基礎設施信息化應用方面。智慧型城市建成后,看病無需上醫院,醫生通過專門的醫療裝置,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學生可以面對面地和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老師交流。在松島新城的“未來之家”,一臺數字電視是與全世界互聯的匯流入口,透過觸摸屏幕不僅可以迅速查詢到急需的信息,而且還可以輕松地坐在家中和公司同事開會,向醫生咨詢病情等等。總之,“未來之家”可以滿足人們所需的各類信息資源。
第二,首爾推進IPTV電子政府服務。2009年12月9日,韓國政府出臺《構建Broad IPTV協議》,迎來了 IPTV電子政府時代。通過運用IPTV,政府可為公眾提供雙向公共服務。目前,首爾市政府計劃制作有關市政新聞、文化遺跡和主要旅游景點等信息的視頻資料,并以VOD方式提供給市民,同時還將在IPTV播放招聘信息、各類招標公告,以及交通情況等生活信息。首爾市政府還計劃通過IPTV處理電子民政、繳納稅款等各類行政業務,方便市民在家里輕松地解決各類政務。
三、新加坡:智慧國家初顯端倪
早在2006年,新加坡政府就啟動了“智慧國家2015”計劃,通過包括物聯網在內的信息技術,將新加坡建設成為國際上四通八達的“連城”,目標指向亞太地區電子商務中心。信息化規劃主要有四個階段:所有行業實現計算機化、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幫助民眾應用信息技術、建設新的基礎設施。目前,新加坡的具體項目主要有:
第一,建設電子政府公共服務平臺,政府業務的有效整合實現了無縫管理和一站式服務。電子政務公共服務架構可以提供800多項政府服務。高度整合的全天候電子政務服務窗口,實現了政府各部門、企業、市民的無障礙溝通。
第二,運用資訊通信技術,構建“無線新加坡”。新加坡政府正著力部署下一代全國資訊通信基礎設施,建立超高速、普適性、智能化的可信賴的資訊通信基礎設施。目前,全國已擁有7500個站點,服務范圍覆蓋機場、中心商務區及購物區,為市民提供全方位無線網絡服務。新加坡網絡現有130萬用戶,其中35%的客戶平均每周用網超過3.6小時。2009年8月,新加坡政府全面鋪開了下一代全國性寬帶網絡,光纖到戶實施路網分離,市民得以最低資費享受高速網絡接入服務。
四、美國:社會安全層面備受關注
美國互聯網監管體系主要包括立法、司法、行政三大領域及聯邦與各州的兩個層級,既有針對互聯網的宏觀整體規范,也有微觀的具體規定,包括行業進入規則、電話通信規則、數據保護規則等,涉及范圍比較全面。特別是近幾年來,美國開始關注社會安全層面的網絡安全立法,確保美國國內及其與國際貿易伙伴通過安全網絡交流進行自由貿易,對網絡安全的人才發展、計劃和職權,以及網絡安全的知識培訓、公私合作等進行了規定,進一步加強了對網絡安全的研究與發展,推進網絡安全技術標準制定。
五、歐盟:立法、戰略、實踐相互交融
歐盟在網絡安全體系建設方面成效顯著。歐盟網絡安全體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立法、戰略、實踐,值得一提的是網絡戰略與實踐戰略。
2012年3月,歐盟發布歐洲網絡安全策略報告,確立了部分具體目標,如促進公私部門合作和早期預警;刺激網絡、服務和產品安全性改善;促進全球響應、加強國際合作等,旨在為全體歐洲公民、企業和公共機構營造安全、有保障和彈性的網絡環境。2012年5月,歐洲網絡與信息安全局發布了《國家網絡安全策略——為加強網絡空間安全的國家努力設定線路》,提出了歐盟成員國國家網絡安全戰略應該包含的內容和要素。
2013年2月7日,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外交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宣布歐盟網絡安全戰略,對面臨的網絡安全挑戰進行了評估,確立了網絡安全的指導原則;明確了各利益相關方的權利和責任;確定了未來優先戰略任務和行動方案,被認為是對2012年歐洲網絡與信息安全局發布策略的積極響應。戰略任務著力加強網絡監管體制、機制建設;加快建立國家網絡犯罪應對機構,明確工作任務;制定網絡防御對策,從領導、組織、教育、訓練、后勤等方面增強歐盟網絡的防御能力,并創造更多的網絡防御演習機會;發展行業技術資源;推動雙邊多邊合作等等。
在具體實踐方面,2013年1月,歐盟委員會在荷蘭首都海牙正式成立了歐洲網絡犯罪中心,以應對歐洲日益上升的網絡犯罪。網絡犯罪中心連通所有歐盟的警務部門網絡,整合歐盟各國的資源和信息,支持犯罪調查,從而在歐盟層面找到了解決方案,維護了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互聯網,保護歐洲民眾和企業不受網絡犯罪威脅。2013年4月,歐洲部分私人網絡安全公司聯合成立了歐洲網絡安全小組,通過聯合600多名網絡安全專家,針對問題做出快速有效反應,建立伙伴關系。同時,利用“一線經驗”優勢,在網絡防御政策、風險預防、跨境信息共享等方面,向政府、企業和監管機構提供更多和更加有效、實用的建議。
六、英國:法律側重點因勢而變
英國的互聯網立法側重保護關鍵性信息基礎設施,強調網絡信息安全,加強對網絡犯罪的打擊。2011年,英國公布了《網絡安全戰略》,表示將建立更加可信和適應性更強的數字環境,以實現經濟繁榮、保護國家安全及公眾生活所需,并將加強政府與私有部門合作,共同創造安全的網絡環境和良好的商業環境。2014年,英國通過了《緊急通信與互聯網數據保留法案》。該法案允許警察和安全部門獲得電信及互聯網公司用戶數據,進一步打擊犯罪及恐怖活動。2015年,英國還按照國家網絡安全計劃,推出了“網絡安全學徒計劃”,鼓勵年輕人加入網絡安全事業。
(責任編輯:李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