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內心講,馬總到杜康走馬上任我們著實還是捏著一把汗,原因有二。一是整個白酒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產業發展周期,就是我們說的“重構期”。重構本身是個計算機術語,原意是系統重裝,就像我們日常使用計算機一樣,用一段時間需要重新安裝,完善系統,以確保計算機的良性運轉。用重構來描述當前的白酒產業與企業,就是說明產業本身沒有什么問題,只是需要系統的改變以適應新的發展周期,也就是企業的運營體系要與市場環境匹配。重構期的白酒產業增速放緩,市場從擴容式增長到擠壓式增長,也就是過去的黃金十年,企業的增長是水漲船高式的增長,未來是產業規模一定的前提下,企業增長必須靠競爭力。
二是杜康的快速增長期恰恰與產業的慢增長形成的壓力與矛盾。實話說,杜康控股從完成并購整合,短短幾年確實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這一點不僅給豫酒做出了榜樣,也給豫酒板塊帶來了活力。但是,杜康的第一階段增長并沒有給持續增長留下多少積淀,這無疑讓杜康在產業大勢面前的持續增長,高速增長略顯吃力。
縱觀白酒的產業大勢與競爭格局,正如馬總分析的一樣,豫酒相比全國酒企,在過去的黃金十年已經落后了半拍,從產業的角度,我們缺少航母式的龍頭企業,從競爭的角度,我們沒有形成豫酒風格。同時,從市場的角度看,我們相比安徽,山東,山西,湖北等省份,豫酒在本地市場顯得非常弱勢,上述省份本地酒至少能占70%以上,我們不足30%。因此,馬總提出的“杜康就做河南人的營銷”顯得非常難能可貴。這一點,也恰恰是杜康第一階段需要補的課。總體看,杜康只有再河南突破30個億,才能為杜康成為全國品牌奠定基礎,否則,就會舍近求遠。
當然,目前白酒產業和企業都是被普遍唱衰的,而我們站在全國市場分析過杜康之后,發現杜康快速崛起的兩個戰略支點,一個是品牌的爆發力,杜康的品牌爆發力是足夠的,而且杜康品牌會成為杜康持續增長,甚至是彎道超車內在動力,因為,白酒的本質是品牌,白酒競爭的本質就是品牌的競爭。另一個是營銷能力。我們能理解,第一階段杜康的營銷體系建設是值得贊揚的,但營銷體系不代表營銷能力,因為營銷能力的形成不僅僅需要資源配置,更需要時間。而這個時候,馬總擅長營銷能力建設,我們認為營銷能力會成為杜康的另一個動力。
而要想讓這兩個支點發力,起關鍵作用的是杜康的戰略決策能力。也就是透過問題發現并抓住機會的能力。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先生說過:任何成功都不是因為解決了問題而是抓住了機會。鄧小平先生把這句話翻譯成“發展才是硬道理”。因為,如果杜康站在問題的角度思考,杜康著實是面臨諸多問題,如果基于解決面臨問題的思維模式,就會陷進問題堆里。如果杜康能夠跳出問題的角度,以機會的眼光思考發展的問題,就會發現杜康的機會也是非常多的,只要能夠有計劃,步驟的推進,我們就非常看好杜康的未來。
(作者系著名企業成長路徑頂層設計專家,觀峰咨詢董事長,中國中部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