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布羅·畢加索、奧古斯特·羅丹、費爾南德·萊熱、羅伯特·德勞內、讓·杜布菲、瓦薩雷利……這些如雷貫耳的20世紀現代藝術的名家珍藏,藉著中法兩國建交50周年的契機,法國恩特林登博物館(Musée Unterlinden, Colmar)和湖北美術館達成了一次完美西方現代藝術大師之旅。2014年11月13日,《歐洲先鋒派·恩特林登博物館20世紀藏品鑒賞》展在湖北美術館開幕。展覽持續(xù)至12月14日,展示了來自法國恩特林登博物館館長親自精心挑選的24件世界頂級藝術真品杰作,全面呈現出上世紀初的歐洲,最為璀璨奪目先鋒藝術的一隅。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這些精心挑選的20世紀的代表藝術家的真跡首次來華,是“第九屆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國舉辦的最重要的文化交流項目之一。這24件珍品的時間跨度長達百年,既有羅丹、畢加索、杜布費等大眾所熟知的現代派藝術大師的經典原作,也有“歐普藝術之父”瓦薩雷利、“立體派”代表萊熱等西方現代美術史中非常重要的藝術家作品。無論是抽象且在當時具有突破性的表現手法,還是其前衛(wèi)的藝術思潮,這些著名的藝術大師代表了了上世紀西方先鋒派各個階段的藝術家,充分且全面地展示了20世紀西方藝術發(fā)展的軌跡。
恩特林登博物館:160年的歷史
恩特林登博物館于1853年由Schongauer協會創(chuàng)立,最早是位于科爾馬市的一座13世紀的道明會修道院中。當初,它以貝格海姆的高盧羅馬鑲嵌藝術,中世紀藝術藏品,尤其是西方藝術史的杰作伊森海恩祭壇畫(1512-1516)著稱,至50年前才向大眾開放。而現在,恩特林登博物館通過購買,捐贈和遺贈獲得了豐富的現當代藝術收藏。博物館希望未來在歐洲文化的背景中呈現出具有全球視野的獨創(chuàng)性和新角度,這推動了赫爾佐格和德梅隆所負責的博物館擴張項目。在項目工程期間,能夠在第九屆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jié)和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的框架下舉辦一場在法國及歐洲之外的具有代表性的展覽,也屬于博物館開放政策的一部分。
1960-1980年,是恩特林登博物館致力于收集新藏品的三十年。最初的當代藝術藏品由私人的出借構成,這一階段則慢慢通過購買和捐贈豐富起來,博物館與幾家大畫廊之間的友好關系。在憑借買進的喬治·魯奧爾特的《內心深處》(1939),費爾南·勒吉的《藍色和紅色的組合》(1938),巴布洛·畢加索的《坐著的女人半身像》(1960)等著名作品,恩特林登博物館在對當代藝術的投入上迅速得到了世界范圍的認可。到了80年代末,恩特林登博物館的目標之一是通過增加巴黎畫派的作品,突出法德之間的交流和現代創(chuàng)作與傳統之間的聯系。因此,1989年的第一場展覽展出了漢斯·哈登年輕時的作品,而他是50年代巴黎抽象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同樣,為了增加所謂代表“法國傳統”的畫家的作品,博物館還購買了讓·巴贊,讓·勒莫阿爾和阿爾弗萊德·曼尼西埃等主要代表人物的重要作品。
恩特林登博物館的新面孔
2000年后,大規(guī)模捐贈開始充實了博物館的館藏。由于讓娜·布謝畫廊向巴黎收藏家讓·保羅·佩森的提議,博物館獲得了這十年中最重要的捐贈。2005年,16件法國藝術界大師的作品進入了現代藝術的藏品中,這些藝術家中有讓·德戈特,安德列·德蘭,西蒙·韓泰,安德烈·蘭斯科夫,馬賽爾·盧布沙斯基和塞拉菲娜·路易斯。2008年,讓保羅·佩森又將他收藏中超過120件現代藝術作品遺贈給了博物館,大大地充實了現代藝術藏品,尤其是讓·杜布費的代表作,他是20世紀下半葉重要的法國藝術家。這項遺贈使得恩特林登博物館躋身法國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
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在讓洛朗茲先生任Schongauer協會會長時,為了能夠在一個更新的博物館學框架中重新布置展品,擴大展廳面積,博物館開始考慮擴張。2009年11月,享譽全球的巴塞爾建筑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的工作室被選中執(zhí)行恩特林登博物館的擴張計劃。這一宏偉的計劃包括建造一個寬敞的用于現代藝術的新樓,徹底修復舊市鎮(zhèn)浴池,重新布置舊修道院中的部分區(qū)域,建造連接兩個建筑的地下大廳。2015年,在重新布置現代藝術藏品后,恩特林登博物館將更加凸顯其館藏的豐富,象征著博物館的新身份和角色以及它在萊茵河畔文化背景中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