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作為南京“留交會”主題活動之一的創業主題沙龍“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創新與突圍”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此次沙龍由南京市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引進計劃專項辦公室主辦,《創業邦》雜志承辦。活動邀請國內創投機構負責人在現場向近百位海內外創業者分享自己對移動互聯網創業領域的想法和建議。此次主講人是互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喬萬里、杭州杰夫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姜洪峰和江蘇瑞明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符根芳。
如何把握互聯網的創新與突圍,抓住新的創業商機?嘉賓從自身經歷出發,各抒己見。姜洪峰提出了“2015贏在農產品電商”的口號,他認為農村電商有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其一,中國有著巨大的網民基數;其二,城鄉電子商務鴻溝巨大,其中蘊藏了可觀的商機。對于如何抓住趨勢,姜洪峰鼓勵創業者們要緊跟“大腦”方向,即國家政策;要緊跟“大佬”方向,即跟住BAT;要抓住無線趨勢,開拓移動互聯網的市場。
喬萬里也認為選對行業非常重要,他說,“男怕入錯行”,拿他自己為例,游戲就是移動互聯網貨幣化的最快捷途徑,因為用戶擴散速度是桌面互聯網的3倍。在選擇行業口后,創業者們要“持續運內功,不能把運氣當成能力”。而在公司運營方面,喬萬里認為“人是互聯網公司的全部資產”。在這一點上,他建議海外留學人員采取事業合伙人制,而不是傳統的雇傭制。
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老投創人,符根芳給創業者們分享了他關于“TMT行業創業機會”的一些看法。他認為,電信(Telecom)、媒體(Media)和科技(Technology)三者之間的融合、跨界越來越普遍,這給創業者帶來了創業契機。如在通信與互聯網行業,符根芳發現4G技術的成熟帶來了新一輪的投資增長,盡管寡頭已經占據部分市場,無線網優和服務市場仍有機會,特別是具有優勢技術的海外留學創業者。
在嘉賓對話環節,兩代投創人——符根芳和喬萬里分享了各自的創業心得。符根芳談道:“創業一定要有韌勁,要去試錯,多準備幾套方案。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最大的區別不是在運氣,而是在不可跨過的坎面前,誰真正跨過了,誰才能成功。”符根芳鼓勵創業人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鍥而不舍之意志。青年創業者喬萬里則認為:“雖然在中科院‘旱澇保收’,大小還是一個科研管理人員,但是只有出來創業了,我才能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滿足不同目標。”他分享了這樣一個理論:如果創業者能堅持3年,會有所成;堅持6年,會基本解決財務自由;堅持9年,會有不錯的成績。所以,不要高看創業2?3年內能取得的成績,也不要小看5?6年能達到的高度。
在場創業者分別向幾位投創人請教了作為海歸他們具有什么樣的創業優勢和劣勢。符根芳說:“海歸創業者站在科技前沿,應該調動優勢資源,尤其是技術優勢。其次,要能彌補國內空白的機會,將好的技術國產化,實現C2C(Copy to China)。劣勢可能來自文化差異,因此海外創業者要接地氣,了解國內市場、消費習慣等,要多做功課。”喬萬里則認為:“海外創業者能看到技術變革的前沿,應該利用自身優勢,緊跟VC的投資方向。但就目前而言,提前布局移動醫療和互聯網金融是大勢所趨。”參加沙龍的創業者之一侯艷艷表示:“現在創業好像門檻很低,很熱鬧,但是真正操作起來還是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技術本身、人力資源、企業管理、資金融資等等。”但在這次主題沙龍上,通過和“過來人們”面對面交流、發問,她了解了移動互聯網領域中的最新資訊和創業中常見的問題。她也結識了一群有著同樣志向的創業朋友。
本次“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創新與突圍”主題沙龍通過“留交會”這樣一個大平臺,一方面匯聚到了眾多海外歸來的優秀年輕創業人,齊聚一堂,切磋交流,另一方面也通過分享成熟投創人士的故事與經驗為創業者們帶來了事業啟迪,讓他們少走彎路,又或者鼓勵他們將辛苦的創業道路走下去。而南京“留交會”已逐漸被打造成一個成熟的匯集海內外優秀人才的舞臺,在面對留學回國人流大潮的背景下,又成為一張標識南京愛才、惜才、重才的城市名片。(金艷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