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之后,券商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監管層對配資清理有決絕之態,三令五申,頭頂達摩克利斯之劍,多數券商按捺住了投機之心,積極配合監管層檢查,關閉不符合要求的配資通道。
然而,違規現象仍舊難免。9月11日,證監會擬對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方正證券、浙商期貨5家機構作出行政處罰,4家券商合計罰沒2.41億元。
由于監管層的強硬態度,在傘型信托清理整頓“9·30”大限來臨之際,很多券商都采取了“一刀切”限時清理的方式,為此信托公司紛紛致函券商,機構矛盾首次公開化。此前,中融信托率先致函華泰證券,隨后北方信托、外貿信托陸續登場,分別指向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
9月16日下午,經歷前一天千股跌停的大盤突然快速飄紅,收盤時上證指數增幅近5%,中小板、創業板也有超過6%和7%的拉升。隨后市場流出配資清理將放緩的傳言,17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清理整頓業務繼續,同時首次明確界定信托賬戶的清理范圍,同時要求各券商不要單方面解除合同、簡單采取“一斷了之”的方式。
廣發證券相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監管層對配資清理態度明確,公司將嚴格按照其要求對相關問題進行排查清理。
配資清理已經過六成
9月11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日前,證監會對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方正證券4家證券公司涉嫌未按規定審查、了解客戶真實身份等違法違規案以及浙商期貨涉嫌違反期貨法律法規案均已調查、審理完畢。
最終4家券商合計罰沒2.41億元。其中,海通證券被罰最多,達1.14億元。根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海通證券凈利潤為102億元,照此計算,1.14億元的罰金相當于海通證券一天多的利潤。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罰款對于近年利潤劇增的券商來講,不會傷筋動骨,讓券商不安的應該是來年的券商評級受影響。一旦受到監管層處罰,券商評級被下調,券商將面臨申請新增業務、新增網點困難,無緣創新業務以及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額上浮等問題,潛在損失遠不止當前罰款數額。
面對后續應對措施,海通證券未在截稿前給予《投資者報》記者回復。此外,在被處罰的其他券商中,還有方正證券沒有給出回復,其余兩家都表示會按照監管層的要求嚴查違規配資。
證監會相關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完成清理資金賬戶3577個,占全部涉嫌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賬戶的64.30%。在完成清理賬戶中,84.96%以取消信息系統外部接入權限并改用合法交易的方式進行清理,1.01%賬戶僅停牌股票,其他賬戶采取產品終止、銷戶等方式處理。
配資清理為何屢禁不止?宋清輝表示,當前違法違規成本低為主因。“長期以來,證券公司配資業務游走在法律邊緣,為零的違法成本、莊家式的獲利對其而言,誘惑實在太大。”宋認為,嚴查場外配資是一項長期工程,市場制度不完善、投資者風險意識薄弱等也是場外杠桿資金瘋行的因素。
信托與券商正面交鋒
隨著9月30日場外配資清理大限將近,近期,券商加緊了對傘型信托的交易限制,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清空相關賬戶所持股票,并正式關閉傘型信托賬戶第三方軟件接入。
據了解,目前傘型信托總規模在4500億左右,平均倉位在30%左右,大部分是在4000點左右建倉,客戶虧損嚴重。券商要求平倉無疑是單方面“撕毀”合作協議,信托公司面臨極大違約責任和訴訟風險,自然不滿。
根據公開資料,中融信托、北方信托、外貿信托、云南信托紛紛致函相關券商,矛盾公開化。
9月10日,中融信托向華泰證券發溝通函稱,華泰終止信托外接系統數據服務將致大量糾紛,希望雙方領導面談。據悉,中融涉及資金規模或高達1500億元。而華泰證券回應稱,將嚴格清理整頓外部接入的各類信息技術系統,只留下合規部門認可的接入系統。
信托公司提出異議的焦點都在于其使用的外接系統和發行產品的合規性,而爭議的根源則是由于監管政策變動導致的違約責任由誰承擔的問題。信托公司與券商,一個是通道服務,一個是經紀服務,昔日合作密切的小伙伴券由“相愛”到“相殺”。
配資清理不再“一刀切”
對于市場上的“配資清理速度放緩”的傳言,于9月17日得到監管層回應。
證監會發布關于繼續做好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通知稱,各證監局應當督促券商仔細甄別、確認涉嫌場外配資的相關賬戶。
證監會態度依舊明確清理整頓業務繼續,同時首次明確信托產品賬戶清理的范圍:一是在證券投資信托委托人份額賬戶下設子賬戶、分賬戶、虛擬賬戶的信托產品賬戶;二是傘型信托不同的子傘委托人(或其關聯方)分別實施投資決策,共用同一信托產品證券賬戶的信托產品賬戶;三是優先級委托人享受固定收益,劣后級委托人以投資顧問等形式直接執行投資指令的股票市場場外配資。
此外,監管層還要求券商不要單方面解除合同、簡單采取“一斷了之”的方式。并建議券商與客戶協商采取多種依法合規的承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