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僅有的兩家金融信托上市公司,安信信托和陜國投無疑成為公開市場信托縮影。
2015年上半年,陜國投的信托業務收入占比驟降,以大額投資收益保住營收增長;安信信托則正逐步向搭建金融平臺方向轉變。
陜國投信托業務大幅下滑
根據半年報,陜國投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8.36%。實現凈利潤2.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1.62%。
然而公司信托業務占比急劇下降,不足三成。由手續費、傭金收入可見,去年同期信托收入占公司營收的比重仍有53%,今年卻只有29%。
上半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2.11億元,較去年同期2.27億出現了負增長。不足三成的占比,依照先前的統計,預計將排在行業后10位左右。
與此同時,投資收益的占比大幅提升,從去年同期的16.6%大幅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55.83%。投資收益4.0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3億元,增幅466.12%,成為保增長的關鍵。
收入結構為何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巨額投資收益從何而來,日前記者數次致電報告中信息披露的座機未能接通,發到公司披露郵箱的采訪提綱至截稿前尚未得到回復。
而從2014年年報中,記者發現,陜國投對自有資金運作細化且重視。不僅規定了以保流動性為前提、以多元化運作為重點策略,還細化了從優質政府融資平臺為主的貸款業務、資本市場中長期股票的投資、捕捉金融股權投資機會、支持夾層信托等業務和開展同業拆借、購買券商理財產品等運作來提高資金效益。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陜國投作為老牌國企,市場活躍度不高,其西部相對欠發達省份的金融發展環境對業務開展也造成一定壓力。根據公司網站信息顯示,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陜西省國資委,大股東是陜西省煤業化工集團公司。
安信繼續搭建金融平臺
繼與中信信托6年長跑無果,以及換發牌照轉型以來,安信信托近兩年業績快速增長。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僅2014年,凈利潤較上一年就增長了366%。
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4億元,同比增52.43%;凈利潤8.3億元,同比增51.63%。信托業務收入持續增加,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達到9.68億元,占公司營收約72%,較去年同期的91%略有下滑,但仍保持較高的占比。
“外因是行業經營環境仍然良好,內因是公司加大了信托業務的拓展力度,開拓進取,嚴控風險,并且前期基數較低。”安信信托向《投資者報》記者介紹道,“公司按照《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積極展業,規范運作,嚴控風險。信托業務乃公司主營業務,會在已經取得的經驗與成績基礎上繼續開拓進取。”
與以往不同的是,安信信托上半年新增了396.52萬元投資收益,而這項在去年同期則為空白。
對此,安信信托人士表示,公司固有業務的規模與品種與公司固有資金的積累有關,上半年固有積累較前期增多。
當然,安信信托的野心并不僅僅局限于信托業務本身。
2015年7月公司發布公告稱,擬投資設立基金公司和投資互聯網保險銷售公司大童銷售。
轉眼未足兩月,9月12日,安信信托再發公告,以自有資金受讓上海國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假日百貨有限公司合計持有的瀘州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4372萬股,占瀘州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總額的6.03%,為公司綜合金融布局又添一子。
對此,安信信托方面向記者表示,作為中國金融體系中越來越重要行業,基于市場潛力的巨大及信托制度的優勢,行業的未來將與中國經濟的未來共同發展壯大,公司將與時俱進,鞏固原有業務優勢,積極拓展新的業務領域,為中國經濟轉型創新做好金融服務即是公司未來的計劃。
繼續加強金融資源整合
作為國內僅有的兩家信托上市公司,安信信托和陜國投未來的發展戰略和市場格局也受到市場較多的關注。
作為控股股東國之杰旗下唯一的資本平臺,安信信托在金融領域以信托業務為依托穩步發展,逐步向保險、基金等業務延伸,整合資源優勢并構筑一個金融投資平臺。
9月17日,安信信托發布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實施公告,據悉轉增后,公司總股本將增加至17.7億股,相應注冊資本金也將提升至17.7億元,進一步提升公司競爭實力。而此前6月定增募集31億資金到賬,規模限制也隨之打破,為后續業務增長打開了空間。
與此同時,正招兵買馬的陜國投也在積極實施新一輪的增資擴股,欲增強公司資本實力。在半年報核心競爭力分析中,陜國投提到,公司從泛資產管理時代融合發展的需要出發,加強了與保險、券商、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的合作,金融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提升。
“多元化金融投資平臺是否具有價值主要看協同效應,以子公司的業務補充加強對自身業務的帶動,還要看子板塊之間的互動溝通成果,而非概念那般簡單。”南方的某信托高管對《投資者報》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