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上午,原本定于第二天下午的一個網貸行業會議突然宣布延遲。原因是與會的銀監會領導需要參與網貸細則制定的具體事宜。這再次傳遞出網貸監管細則即將“破殼而出”的信息。
日前,有報道稱“P2P監管細則已基本制定完畢,或將于10月公布”。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自7月18日央行出臺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以來,有關P2P網貸的監管政策密集出臺,使行業關注度進一步提升,投資人信心增強,P2P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增長。
這一分析在網貸之家的《P2P網貸行業2015年8月月報》中得到印證。2015年8月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達974.6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9倍,歷史累計成交量已經達到8635億元。
在《投資者報》記者的采訪中,眾多P2P網貸平臺人士對網貸監管細則是“既盼又怕”,而投資者則希望細則盡早出臺,有助于自己辨認出可靠平臺。隨著近期一系列問題事件的“意外”爆出,投資者在進行選擇時依然要綜合各方意見,切不可盲目投資。
網貸成交量上升
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8月網貸行業多數平臺成交量出現大幅度上升,在股市走弱的背景下,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部分資金出現回流P2P網貸行業的現象,而大平臺則可能是這部分資金的首選。8月紅嶺創投的成交量位居第一位,達到了79.27億元,環比7月上升了6.67%。你我貸、PPmoney成交量出現一定幅度的上升,環比7月超過了10%。
而從各省市P2P網貸成交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省市網貸的成交量出現大幅上升。經濟發展居前的北京、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的網貸成交量仍位居前五位,分別為307.35億元、280.48億元、126.23億元、114.50億元、26.84億元,環比7月都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升,五省市的累計成交量占全國的87.77%。
究其原因,由于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寬松的貨幣政策持續推行,央行于2015年8月2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下調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1.75%,同時伴隨著以余額寶為首的貨幣型基金年化收益率跌至3.5%以下,在上半年風光無限的股票市場積弱難返,以及市場持續下跌的背景下,P2P網貸憑借在收益率方面占據的優勢,進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資人進入P2P網貸行業,近兩月網貸成交量呈現大幅上升。
8月網貸成交量再創歷史新高,P2P網貸行業貸款余額也同步走高。P2P網貸行業貸款余額已增至2769.81億元,環比7月增加15.8%,增速略有增加,是去年同期的4.77倍,按照2015年以來的網貸貸款余額增長速度,預計到2015年年底,全國的網貸貸款余額或能突破4000億元。
P2P收益率下滑
《P2P網貸行業2015年8月月報》顯示,今年8月網貸綜合收益率持續創出新低,只有12.98%,環比7月份下降了60個基點(1基點=0.01%)。
事實上,從7月、8月各成交量區間綜合收益率分布來看,P2P平臺綜合收益率正隨著成交量的下降而上升,呈現出明顯的反比關系。也就是說,雖然大平臺選擇降息而降低自身運營成本,但成交量仍在大幅上升;與此相反的,部分小平臺在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下,普遍采用高息的策略,進一步導致中小平臺生存環境惡化。
有專家分析,網貸收益下降的主要因素有兩點,除了央行多輪降息、降準促使市場流動性得到提升之外,最重要的當屬投資人心態發生變化,促使平臺調整了自己的策略。經過了兩年的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P2P的投資者更為理性,也開始真正理解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真諦。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在選擇平臺時,收益并不是其第一考慮的要素,大家開始更多的關心平臺的安全性、穩定性和體驗性。人們看到,大平臺在運營趨于穩定并形成一定規模優勢的情況下,轉而把精力聚焦在風控的完善和產品的創新上了。
跑路平臺依舊多
指導意見出臺后,成交量的增長逐漸體現在時間長、體量大的“老平臺”的運營數據中,當然,跑路的平臺依然未能停止其腳步。
據網貸之家最新披露的數據,2015年8月底,我國正常運營平臺達到2283家,環比上漲6.88%,其中,新上線平臺數量為228家,新增問題平臺81家。截至2015年8月底,累計問題平臺多達976家,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3259家(含問題平臺)。
從問題平臺事件類型上看,8月跑路類型平臺占本月問題平臺數量比例顯著上升,達到79.01%,這一數據反映《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后,自融、詐騙平臺自知無法滿足監管要求,加快跑路速度,導致該類型問題平臺大幅度增加。
其次,停業類型問題平臺排在第二位,占比達到12.35%,這類平臺的增多表明中小平臺在網貸行業生存的壓力逐步增加的背景下,選擇倒閉關門情況增多的事實。
第三,提現困難型問題平臺位居第三位,占比為4.94%,相比前幾月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另外,8月問題平臺平均運營時間達7.3個月,較7月問題平臺運營時間有所縮短。
對此,業內人士預測,未來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P2P網貸行業或面臨巨大震蕩,運營不規范、實力不濟的平臺或將陸續被市場淘汰,當然,這對P2P網貸行業構建一個健康良好的發展環境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8月,問題平臺前三位的省份,依次為廣東、山東、浙江,分別有11家、9家和8家問題平臺。問題平臺的增長速度在連續兩個月爆發式增長后出現明顯減緩態勢。另外,江蘇、上海、北京分別有7家、6家、6家問題平臺曝出。
經偵事件影響大
近期,一場突如其來的整頓風暴席卷了整個網貸行業。8月以來,融金所、富達亞等多家深圳本土P2P平臺遭到經偵部門的突襲調查,數家平臺管理層、員工被帶走調查,其中不乏知名平臺。據媒體報道,一個未經證實的說法是,深圳被查或可能被查的平臺數量將達到30多家。
為什么是從深圳開始呢?記者此前采訪的一位P2P平臺CEO曾說,因為深圳平臺多,政策寬松,金融創新膽子大。然而,這場稽查風暴是否會席卷全國?更多的平臺負責人頗為擔心,并認為可能性極大。
《投資者報》就此采訪北京、上海兩地的平臺高管均表示,目前當地并未出現此類經偵調查事件,但對于是否會遭受調查持不確定的態度。
記者接觸的一名平臺高管稱,在這場突擊風波中,P2P平臺高管和員工被帶走協助調查,均是因為警方懷疑其涉嫌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設立虛假標的自融等問題。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警方和經偵大隊的行為不單是為了防范金融風險,更是為了打擊金融犯罪。
此前,不少網貸平臺在開展業務時,會涉及到假標、自融以及資金池等問題,而這與監管強調的信息中介大相徑庭。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颯認為,不少平臺直接把舊有“影子銀行”的做法互聯網化,充當部分信用中介,才導致現在的行業“原罪”。在這個行業最初發展以及日常運營中,并沒有相關的明確監管機構以及監管細則,這些問題伴隨著行業壯大并沒得到過清理。去年年底,銀監相關部門提出四條“紅線”,但并沒有具體的執行部門對平臺進行檢查或清理,更多依靠于平臺和行業的自律行為。
細致選擇靠譜平臺
在當前中國網貸行業如此魚龍混雜的情況下,投資者如何選擇靠譜的平臺?
中瑞財富戰略合作副總裁榮春獻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超高利率、信息不透明,這種情況大家一定要特別留神?!?/p>
“騙子公司往往會有一些特點。首先特別明顯的是超高的利率。當然,有的時候可能是在做補貼、促銷活動,臨時性可以理解,真實性也存在。但是如果長期持續下去,以超高利率提供給投資人,那就要警惕了。其次,資金投向不透明,這一塊也需要留意?!睒s春獻特別指出,也有一些平臺甚至會偽造一些信息,然后放上去,這個項目看上去似乎真實,其實存在詐騙嫌疑。
金融工場副總裁李建光認為,“不敢露真面目”的平臺不是好平臺。他認為,首先投資者要知道這個平臺是誰創辦的,具體什么背景,在做哪方面的事情、定位是什么。“一個平臺連自己的高管信息都不愿意披露,投資者可以不用再看了?!?/p>
李建光建議,投資者可以從官網、微信的公眾號、微博中看看各個平臺的老大,在各種場合的發言,等等。還可以從各種公告、信息披露里邊發現會不會寫一些特別絕對的字眼,例如“絕對安全,收益最高等極端用語”。如果平臺特別愛用這一類字眼,投資者要慎重一些。此外,李建光還特別建議,投資者可以潛伏到各個平臺的QQ群,接觸客服人員聊一聊,保證大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