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灣在千里淮河的一個拐角處,形似一只彎曲的胳膊,是外婆家住的地方。
小河灣上,只有幾戶人家,幾棵高大的榆樹下,掩映著幾座清一色的小紅瓦房,顯得幽靜而又秀麗。我外婆家有一個籬笆小院,拉開低低的竹門,是一條綠意蔥蘢的長廊,直通到小河邊。長廊的架子上,葡萄、葫蘆、藤蘿,一個接一個地綴滿了。葡萄像吐泡泡一樣,一粒一粒掛在藤上;葫蘆搖擺著身子,搖曳在半空;藤蘿流出一條紫色的花瀑,蕩漾在風中。
斑駁的綠蔭下,是一條鑲嵌著鵝卵石的小路,一片一片的,像魚兒的鱗甲。外婆在路旁放幾個石凳,那是她洗衣、擇菜、休閑的地方。“嘎嘎嘎……”幾只毛茸茸的小鴨子,快活地在門前的小河灣里歡叫著。一會兒列隊前行,一會兒互相追逐,好不熱鬧。這邊,一只調皮的小鴨子一個猛子扎入水中,轉瞬間,又在七八米遠處探出腦袋,嫩嫩的羽毛上掛滿了水珠。那邊,兩只小鴨子相互啄了啄小嘴,之后又親昵地依偎在一起。岸邊,一株柳樹低下頭來,把柳枝垂在河水里。微波蕩漾,輕輕地洗滌著柳枝,顯得分外靜謐與和諧。有幾片樹葉落了下來,宛如幾葉扁舟,晃動在粼粼碧波上。
小河灣旁,有一個竹亭子。亭里,是竹桌、竹椅,那是小河灣人家下棋的地方。你看,竹桌旁,兩位“高手”在專注地對弈,旁邊三四個人在彎著腰觀戰。有的搖著蒲扇,有的端著紫砂壺,對弈人舉起了棋子,觀戰者則緊張地注視,那情味兒,遠遠望去,就是美術館里的蠟像。
每到周一,我都要從這里渡河到對面去上學。東方微明,一道道云彩漸漸地泛白。河灣上,那絲絲縷縷的霧氣還沒有散去。我站在船頭,高聲朗讀毛澤東的《清平樂·會昌》:“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外婆在船尾,開心地劃著槳。
周末回家,我在外婆家過了一夜。我們坐在石凳上,外婆指著天上的星星給我講故事。月光透過竹葉落在外婆的臉上,猛然間,我發現外婆臉上爬上了皺紋。外婆一天天老了。
明年暑假,我就要離開這里,到縣城去讀高中,這樣,與外婆相見的機會就少了。想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
相似度對比
相似度:百分之七十。文中,作者無論是對綠意蔥蘢的長廊的描寫,還是對微波蕩漾的小河灣的描寫,都有聲有色有味道。你看,葡萄、葫蘆、藤蘿,這些名詞本身富有鮮明的色彩;對小鴨子的描寫,更是有聲有色;那個亭中對弈的場面,也給人一種清幽的閑適之感。其次,本文意境幽遠。作者寫景時,擅長運用長鏡頭來描寫。如寫亭中對弈,是作者在遠處的觀望;描寫遠方的云彩,使得“我”和外婆行船的場景顯得幽遠寥廓,給讀者一種漸行漸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