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幼年的時候,每天晚上臨睡之前,父親必在床前陪我們,講故事給我們聽,講到我們睡意蒙眬的時候,我們就說:“爸,我們要睡了,給我們留一點好吃的東西,明天早晨吃。”
父親總是微笑著點頭答應。于是我們便抱著希望入睡。
到了第二天早晨,醒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向枕下摸。我們所摸到的多半是干果類的小零食——包括花生、核桃、杏干、柿餅、山楂片、脆棗,等等。雖然為數不多,但每晨必定可以摸到。當我們摸到了父親為我們放在枕下的這些零食時,心里立刻就充滿了快樂,覺得生活是如此輕快、順利,又如此光明、愜意。于是,我們嘻嘻哈哈地從床上躍起,又迅速地跑去漱洗,好趕快來享受這些小小的零食。
我不知道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我想,世上可能很少有人這樣做。父母疼愛子女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寵慣子女也各有不同的程度,但像父親這樣,用如此有趣的方式來寵我們,卻是少見的。
那時,我們住在小鎮上,那里不像現在的都市這樣繁榮,只在離家約四五百尺處,有一家小小的店鋪,名叫“海家店”,那里是專賣零食的。除此之外,每到深夜,有來叫賣清水蘿卜和糖葫蘆的,有時也有賣兔子肉或五香花生的,這就是父親給我們留在枕下的零食的來源了。當然,由于清水蘿卜和糖葫蘆不適合放在枕下,所以我們如在枕下摸不到零食的話,大概會在離床頭不遠的櫥柜上發現這兩件漂亮而可口的食物。假如遇到冬天刮風下雪的壞天氣,小販們多半不會出來,那時父親就必須跑到“海家店”去買了。
北方的冬天很冷,特別是到了夜晚,經常刮著強風。那風呼嘯著,發出哨子般的聲音,所以我們叫它“哨子風”。有時下大雪,風雪交加,院中積雪盈尺,即使在這樣的天氣,父親也仍不忽略我們的零食。我可以想象出他等我們睡了之后,穿起皮袍,戴上風帽,提著風燈,冒寒出去為我們買零食的樣子。由于我們的零食很有變化,并非天天相同,所以我知道父親常常是特地為我們出去買的。
我猜想父親這樣做,可能不只是單純為了疼愛我們,最主要是為了讓我們自幼養成樂觀的心情與對世界的信心。因為父親常逗我們說:“你許一個愿,試試看,只要你心誠,明天它就成為真的。”然后他就問我們要許什么愿,小孩子會許什么愿呢?無非是吃的或玩的。
在我們的童年里,一直覺得這世界是可愛的,人間是溫暖的,親情是可以信賴的,而希望是一定會達成的。父親當年很守信用地逐天為我們準備一些可愛的小收獲,為我們生命中織入了光明積極的人生觀,父親的這些行動實在遠勝過多少枯燥的家訓與空洞的格言。
我從不奢望做力所不及的大事,我相信最貼近我的小事。當我心情沮喪而患得患失時,我便開始動手做一件易于成功的小事。那小事的成功,總會很有效地重新鼓舞我的活力與勇氣,使我的生活撥云見日而重現光明。
當我們企望過多或太遠時,當然會煩惱而無所適從。假如我們關心重視那些近在身旁的小希望,并勤于拾掇別人視為不值一提的小收獲時,必會感到自己每走一步都有一步的意義,每過一天都有一天的目的,每過一時都有一時的快樂。
(選自《羅蘭散文》)
賞讀
文章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候,父親每天在枕下準備的各種小東西,讓作者的童年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同時也讓她對人生充滿了信任和感恩。這種領悟,對每一個人都適用。
練習
1.文章的線索是什么?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父親為什么要買零食并放在枕下,讓我們早晨高興地享受呢?
3.第六段中畫線句子屬于什么描寫?有何作用?
4.父親在我們生命中織入的光明積極的人生觀是什么?是怎樣“織入”的?
5.有人認為人生應樹立遠大目標,本文作者則認為應更加“重視那些近在身旁的小希望”。這二者矛盾嗎?說說你的理解。
【孫俊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