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導入】
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
可是,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那里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羅布泊,“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吳 剛《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閱讀心得
這段文字以飽含憂思的筆調,描述了羅布泊的今昔,曾經牛馬成群的生命綠洲如今卻成了寸草不生的荒蕪沙漠,鮮明的對比使讀者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尋造成羅布泊生態破壞的深層原因,從而有力地突出中心,深化了文章拯救生態環境、樹立環保意識的主題。
【技法點睛】
妙用對比,深化主題的手法在中外文學作品中十分常見,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中都會用到對比手法。
對比,也稱“對照”“映襯”,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是指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并舉出來,相互比較,以收到強烈的表達效果的一種手法。兩相比照使對立面的矛盾更加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構成對比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的方面。因而對比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兩體對比,另一種是一體兩面對比。
一、兩體對比
即把兩種相對或相反的人、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把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的對立揭示出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本質,又表達出鮮明愛憎情感的藝術效果。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把百草園充滿無限趣味的快樂生活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進行了對比,表現出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活動,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滿之情。
二、一體兩面對比
即把一種人、事、物相反或相對的兩面放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或把同一事物的今與昔、前與后、盛與衰、憂與樂等進行對比,以形成強烈的表達效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給人極鮮明的印象和極強烈的感受,從而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前兩句追憶開元盛世,后兩句感慨國事凋零和人生顛沛,通過昔盛今衰的對比,反映時代滄桑、人生巨變,既有國家興亡之感,又有個人沉淪之嘆,豐富了詩歌的內涵,蘊含著無比豐富的時代特征。
【練筆作文】
父親的背
□殷 緣
記憶中最難忘最懷念的感覺,就是趴在父親背上的感覺,它給我帶來的安全感是其他事物所不能比擬的。父親的背寬實,似乎與他瘦小的身軀不太協調,但父親正是用這寬厚的背為我撐起了一把遮風擋雨的傘。
我從小就是個“小藥罐”,感冒發燒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家常便飯,每次父親都要背著我去縣上的衛生院看病。父親的背像松柏一樣挺拔,像棉絮一樣溫暖,趴在父親的背上,就像睡在吊床上似的,搖搖晃晃,真是舒服。
有時為了逗我開心,父親會彎下腰來,俯下身子,勾勾我的小鼻子:“小乖乖,騎馬兒!”說完便轉過身去,弓著背等著我來騎,我便立即爬上父親的背,騎在父親的背上咯咯直笑,父親則一邊奔跑著,一邊時不時用手扶我,像是怕我滑下來似的。父親像一匹馬馱著我奔向快樂的草原,馳騁在幸福的天地。
小時候,為了讓我洗頭時不再難受得鬼哭狼嚎,每次父親總讓我仰面朝天橫躺在他的雙膝上,他吃力地彎著腰、弓著背小心翼翼地摩挲著我的頭發,額頭上滲出了汗也顧不得擦一擦。從此,洗頭于我來說不再是受罪,而是一種享受了。但于父親則是實實在在的受罪,每次洗完頭父親都兩腿發麻,腰背直都直不起來。他扶著腰、捶著背慢慢站立起來說道:“來,給爸爸捶捶。”“不,我要去玩。”說完我便調皮地跑開,父親只是無奈地笑笑。
那時,父親的背挺拔得像一桿槍,強大的力量蓄積在體內,銳利的鋒芒顯露于體外,為我們這個小小的家提供了一份溫暖的守護。現在,辛勤的勞動使得父親的背過早地彎曲了,無形的擔子壓著他的背,驅趕著他邁向不惑之年。父親的背彎得像一張弓。
現在,我慢慢了解了父親的艱辛,再也不會攀上他的背把他當吊床睡、當馬兒騎,也不會再讓他弓著背給我洗頭了。
小時候,父親的背給了我歡樂和溫暖;長大了,我也要帶給父親舒適和依靠。我的手撫摩父親的脊背和肩頭的時候是那樣的溫暖、安心,就像一只小鳥偎依著大樹,心里無比的踏實安穩。那熟悉的氣息將我包圍起來,我仿佛還是幼時趴在父親背上玩耍的小女孩。我賣力地為父親捶著背、捏著肩,尋找著父親的背所給我帶來的那種溫暖的感覺。
時光流轉,父親的背日益佝僂,但在女兒心中,父親的背永遠都是最巍峨的高山,最溫暖的港灣!
練筆總結
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手法,將父親年輕時挺拔的背和現在佝僂的背作對比,將幼時“我”只懂享樂舒服而不體貼父親和長大后“我”體貼地為父親捶背捏肩作對比,突出表現了父親對“我”的愛和“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現場訓練】
生活如游泳,有的人在大江、大海中如魚得水,有的人只能望而卻步;有的人局促在淺淺的水池里嬉戲玩鬧,還有的人盲目地游向深水區而溺亡……請以“生活如游泳”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采用對比手法,文體不限(詩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