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1
坡子街里老“湘”會
坡子街—太平街—天心閣
推薦美食: 臭豆腐、紅燒豬腳、向群鍋餃、糖油粑粑
坡子街上享美食
初到長沙,第一站定然要去全長沙小吃最齊全的地方大飽口福。坡子街在長沙的小吃界首屈一指,這條以火宮殿為龍頭的美食一條街,因為街上有坡而得名,這里的菜品大都擺在幾輛小車上,在店堂里“穿梭叫賣”,像古時的集市,特別熱鬧。
說起這條街的由來,還得從火宮殿開始說起,火宮殿過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廟宇,又名“乾元宮”,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1826年重修,距今已有250余年歷史。每年農歷6月23日這里都會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到了這天,火宮殿里人群熙攘,熱鬧非凡,一些小吃攤點逐漸聚集起來,久而久之,這里就成了長沙小吃的寶地。
剛到街口,撲面而來臭豆腐的味道,這種氣味穿透力極強,空氣中密布著令人上癮的分子。作為長沙小吃的首選,這臭豆腐可是有些年頭了,比起北京的王致和腌制的臭豆腐,這里的油炸臭豆腐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外表呈灰色,在滾滾的熱油里翻滾,隨著誘人的臭味彌漫開來,豆腐干的表面會起小泡泡,待轉變成灰黑色,就可以起鍋了,澆上辣椒醬、芝麻醬、蒜汁、香菜、小蔥、姜末,趁熱食之,外酥內嫩、清咸奇鮮,味美無以倫比,亦臭亦香的特色更是獨領風騷。
吃罷臭豆腐,繼續尋覓,千萬不要錯過美味的紅燒豬腳,肥而不膩,軟糯入味,這里的豬腳是按個賣的,當成隨口嘗的小吃,很有嚼頭。向群鍋餃也是坡子街的老字號,不排隊都買不到,鍋餃其實就是煎餃,不過他們家的餃子皮特別薄,火候到位,再配合勁爆的辣椒油,外焦內滑,特別可口。吃罷火辣的小吃,最后再來道甜點吧,糖油粑粑,名字聽起來就很Q。圓溜溜、油亮亮,黃而不焦,軟而不粘,香甜可口,也是長沙的經典小吃之一。
太平街里尋古跡
長沙還有一條仿古街,叫太平街。行游者在坡子街吃飽了可以順便去逛逛,消消食兒。順著街道往前走,南面有一堵青瓦灰墻與一個大門,門上有一對聯:“太傅引高雅,平民懷大和”,跨過門,便進入太平街,街道不長,不到四百米,但卻是長沙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條街。這里既保留著賈誼故居、長懷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樓舊址、辛亥革命共進會舊址、四正社舊址等文物古跡和近代歷史遺跡,也給乾益升糧棧、利生鹽號、洞庭春茶館、宜春園茶樓等歷史悠久的老字號注入生機。
行走古街一定不要疾步行走,要慢慢走,慢慢看。在這里除了能直觀感受到石牌坊、麻石路、封火墻、古戲臺散發的文氣與韻味,還有很多開在老房子里的小店。名老字號、字畫、民族工藝品、文化休閑產業、特色旅游產品為主的店面里,還能偶遇書法篆刻大師李伏雨、李早父子、臉譜藝術大師曾金貴、書畫家陳羲明等名人士的工作室。
沿街走百米,街右邊有一個院落,高墻闊門,斜坡屋頂,這就是賈誼故居。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寫過《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著名篇章。賈誼到長沙時,也就24歲左右。3年后,漢文帝召他回長安,并專門在宣室召見了他,漢文帝不問政事,只問鬼神和祭祀之事,賈誼盡其所能,對答如流,漢文帝聽得很投入,半夜時分,居然起來挪動座位湊到了賈誼旁邊討教。賈誼的才識令漢文帝佩服不已,于是有了“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的佳話。
走進故居,賈太傅祠里賈誼的銅像面目莊重,目光深遠,篤定地望著前方,而太傅殿里則陳列著他的生平資料和著作,繼續往里走還有一個“尋秋草堂”,自清以來,尋秋堂就成為文人墨客憑吊賈誼之后,吟詩作畫之處,行游者們亦可在此飲茶休息。
天心閣上覽全城
城東南隅,有一雄偉的呈弧形長達220米的舊城墻。這是明代舊城垣,其上高閣凌云。這就是作為長沙歷史文化名城標志之一的天心閣。天心閣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相媲美,被譽為古城長沙的標志。參觀完賈誼故居,行游者可以坐地鐵2號線在芙蓉廣場下車,步行1.2公里,就站在古老的城墻下了。
天心閣古城墻址距今已有2200年歷史,建于其上的天心閣,系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撫軍楊錫被主持興建,坐落于地勢險要處,筑有內外兩城,外城分南北兩月城,月城共設炮洞11個,為古時軍事防御要地。
“天心閣”之稱是據傳說而來,當時的星象學者認為這里地勢高峻,地脈隆起,為文運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樓建“天心”與“文昌”二閣以應之。昔日有對聯:“四面云山皆入眼,萬家燈火總關心”,即是建閣的初衷。歲月流逝,天心、文昌兩閣均毀,只有一塊“天心”的匾額留下來,后在文昌閣遺址旁興建一閣便稱為天心閣。
剛進園就發現,這里儼然已經變成了當地居民的養身之地。小亭落座,草樹成蔭,成群的大爺大媽在一旁下棋、鍛煉,行人寥寥。院內有一個歷史陳列館,館內大部分擺設的都是毛澤東就讀長沙第一師范時在天心閣讀書的舊物,下雨天的油紙傘、通夜苦讀的油燈,還有小板凳、冬天穿的長褂、楊開慧贈與的手帕等等,不禁讓人聯想起毛主席通宵夜讀的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天心閣地勢海拔60米,高出市區30余米,行游者在這閑散的氛圍里攀上閣樓,居高臨下,俯瞰萬家,可以一覽長沙的全貌。
Day2
岳麓山下古韻悠
岳麓書院—愛晚亭—鳥語林
推薦美食: 湖南粉絲、口味蝦
岳麓書院染書香
來了長沙怎么能不唆碗粉、呷碗面?早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湖南米粉,多少可以驅散冬季的幾分寒意。第二天早上,行游者可以乘公交到岳麓山南下車,山腳下的登高路聚集了長沙的特色美食,而這里的百年粉店楊裕興有最正宗的湖南米粉。點上一碗三鮮米粉,湯以豬大骨熬成,湯汁白潤,不濃不淡,肚片、魷魚加豬肉絲為三鮮者,米粉十分勁道,用筷子夾,不碎不斷,集綿和柔韌于一體,口感極佳。面吃完了,步行到東方廣場,岳麓書院就在附近了。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岳麓書院是古代四大書院之首,這里的文化氣息相當濃厚,現在岳麓山下,書院周邊分布著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眾多高校。
岳麓書院北宋年間初創,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唐末五代智睿等二僧在此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其基礎上,創立岳麓書院。嗣后,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之后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l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走近書院,院內建筑古色古香,幽靜肅穆,大講臺一側石刻的一人高的碑體字——嚴肅,讓人不覺屏氣靜心,不敢喧嘩。每個門庭小院都有名人題字,勵志向學,書香彌漫,寧靜而致遠。書院前桃李坪,頭門額書“千年學府”。進頭門為赫曦臺,為追念朱熹而建。赫曦臺對面才是書院大門,門額“岳麓書院”為宋真宗御筆,門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此聯乃歷史名聯,天下無人不知。入門十數步又有二門,門聯集《尚書》《史記》句“納于大麓,藏之名山”,字體粗大,十分威武。門內庭院正面為講堂,是書院主體建筑。講堂正中設講臺,講堂內壁有木刻、石刻多方,刊學箴、學規,題詩等。
這里的景致講究一步一景,精心而不匠氣,值得細細品味。當你入幽徑,進寺廟,瞻道觀,會看到難得一見的儒、道、佛三教并存于一山的情景。岳麓山的蒼松翠竹中,護有黃興、蔡鍔等29位辛亥革命志士的忠骨,座座陵墓向行游者敘述著歷史的風云,當代女書法家周昭怡撰聯曰:“學正朱張,一代文風光大麓;勛高黃蔡,千秋浩氣壯名山?!?/p>
停車坐愛楓林晚
從岳麓書院后門出去,就能看見愛晚亭?!斑h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痹娭械奈酪饩尘痛嬖谟诖耍撏な冀ㄓ谇宕∧觊g,位于岳麓山下清風峽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取詩景之意境命名,與醉翁亭、西湖湖心亭、陶然亭并稱中國四大名亭。
遠遠望去,愛晚亭古樸典雅,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似凌空欲飛狀。走近,內為丹漆圓柱,外檐四石柱為花崗巖,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
亭前石柱刻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云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頗具閑云野鶴,寡名淡薄之意,若真有失意者,不妨爬爬岳麓山,在愛晚亭里坐坐,禪悟一下古人的意境,那些失意,那些無奈,那些悲情會或許都會煙消云散吧。
愛晚亭上的幾眼泉水清甜甘冽,很多當地人守著接幾壺回家喝,當然因為現在天氣寒冷,這泉水也必定清冽爽口,但若能遇到愛晚亭的雪景就更美妙了,純凈的白覆蓋住曾經欲燃的紅,一切都是塵埃落定的淡然。
鳥語林里聞啁啾
從愛晚亭出來,直奔鳥語林,聽著名字就有著無限遐想,會不會像小學課本里《鳥的天堂》那般神秘呢?帶著這樣的好奇心,行游者們邊行邊張望,試圖尋找那群自然精靈的影子。蜿蜒的山路快到盡頭的時候,終于抵達鳥語林!
還未踏入,先聞其聲,大門口一排鸚鵡像行人問好,風度翩翩,有模有樣,把行游者們都逗樂了。往里走,稀稀疏疏有幾只鳥,越往里走鳥的種類越多,驚喜不斷。驕傲的孔雀、花色相間的山雞、優雅的仙鶴,甚至于羽毛稀稀拉拉的斗雞,都在林間、小道上旁若無人地或玩?;蛐蓓?。再往里,還能看到花豬、垂耳兔、雪狐。這里的鸚鵡特別人來瘋,不斷地伸縮著脖子,發出歡快的鳴叫,十分逗趣。
如果足夠幸運,賞鳥途中還能遇到表演,有鵜鶘穿圈和禿鷲的才藝展示,不過,禿鷲的表演并不一定都順利,它們大多不能安穩地落在馴鳥人手臂上,到底是有些骨氣的猛禽!和平時動物園的表演不同,行游者們近距離感受禽鳥撲動翅膀時的風,感受著它們盤旋半空中的自由和瀟灑,很奇妙。
從鳥語林出來,可以繼續在登高路尋覓“湘”味兒了,遠近聞名的長沙口味蝦是首選,長沙人愛吃口味蝦,只能用“瘋狂”這兩個字來形容??谖段r自上世紀90年在長沙出現后,十幾年時間,能一直得到嘴刁的長沙人的喜愛,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吃蝦奇跡?;鸺t的蝦一上桌,氣氛一下子就熱烈起來,色澤紅亮,質地滑嫩,滋味香辣的口味蝦,確實是長沙的熱情似火的精彩一筆。
Day3
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情意濃
橘子洲—湘江
推薦美食: 剁椒魚頭、魚嘴巴、蜂窩玉米
橘子洲上緬偉人
岳麓風景區到橘子洲只需過湘江,通過橘子洲大橋,步行也就半個小時左右。所以如果酒店定在湘江旁邊,還可以起個大早,體驗一番毛澤東筆下“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的美景。毛澤東青年時代就讀湖南第一師范時,常與同學友人到洲頭搏浪擊水,探求真理,議論國事,并在此揮就了膾灸人口的詩篇《沁園春·長沙》,開篇提到的“橘子洲頭”指的就是橘子洲的最南端。
橘子洲又稱水陸洲,為長沙城區湘江水域中的一個小島,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約0.1公里,遠在唐代,就以盛產美桔著稱,所以得名橘子洲,上個世紀初期外國人在這里修建了領事館及公寓住所,今天的橘子洲已經舊貌換新顏,成為了一個耗資100億元的內陸島上的人文公園。
這尊佇立在洲頭的毛主席青年時期大型雕塑是橘子洲島景區內最大的景觀工程。雕塑由廣州美院院長黎明及其團隊設計,總高32米,寓意1925年毛澤東創作《沁園春·長沙》時正值32歲;雕塑長83米,寓意毛主席享年83歲;雕塑寬41米,寓意主席執政41年。青年毛澤東下巴上是沒有痣的,而現在的毛澤東雕像下巴上有一顆痣。這是因為在2007年雕塑設計初期,毛澤東兒媳邵華將軍提出,說在老百姓心目中,毛主席是有痣的,建議做雕像時還是加上去的好,所以最終在下巴上加了這顆痣。
橘子洲是青年毛澤東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熱土。1925年,毛澤東從廣東回到湖南開展農民運動,期間重游橘子洲頭,胸懷天下的毛澤東,朗聲吟誦氣勢磅礴的《沁園春·長沙》,抒發了心憂天下、濟世救民的壯志豪情。從此橘子洲美譽風傳,名揚四海,成為蜚聲中外的“天下第一洲”。
望江亭上望湘江
望江亭最早是在唐朝始建,嵌有署名為安福(今臨澧)黃道讓書寫的對聯“西南云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原亭是臨江而建的,現在行游者所見的這座亭是在2007年時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所修復,位置是較原來往北推移20米左右。
望江亭呈半月形布置,兩翼各19米長,與雕塑僅有一坪之隔,遠處看好像是保衛著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站在望江亭,既可看到百舸爭流的江中場景,又可以遠眺湘江兩岸車水馬龍。每年的5月1日—10月31日期間的周六晚上,或者元旦、除夕和元宵,橘子洲都會舉行煙花燃放活動,很多人特意趕來,看著花火中的橘子洲的別樣風情。
來到湘江,吃魚成了人們心照不宣的約定。尤其是正宗湘菜剁椒魚頭,隨便哪個飯店都可以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領,紅的辣椒、綠的香菜、黑的豆豉、白的蔥花、黃的姜末、噴香的蒜蓉再配上大嘴魚頭,酸、辣、鮮、滑樣樣具備,艷麗動人,撩人食欲。
除了魚頭,橘子洲附近的老字號“老街魚嘴店”也值得一試,說起吃魚嘴,這可是湘食里獨特的吃魚法,魚嘴巴從離魚唇3公分的地方切下作為烹飪原料的,別的地方吃魚大多只關注魚肉,而長沙人吃魚,連魚嘴巴都研究出了門道,可見他們喜歡吃魚的程度。一上菜,小米椒、泡椒、紫蘇搭配著魚嘴,一看就是辣味充足。把魚嘴巴整塊放進嘴里,輕輕一吸,魚骨頭自然散開,骨頭上的主要肉塊全落入口中。剛出鍋的魚嘴巴,經過油煎,香味還留在上面,皮又脆又香,更有嚼勁,吃魚嘴巴時還要喝點湯,才能感受魚嘴巴的全部滋味。吃魚嘴的時候,人們還喜歡點上一道甜點,這家店的蜂窩玉米很有名,香甜松脆,可以稍稍舒緩嘴里的麻辣。
吃完飯出來,再回望一眼北去的湘江,古韻與靈動并存,熱情與安然共生,三天的行程,帶著“湘”味,就此告別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