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后,馬靈麗選擇了藝術家作為自己的職業。雖然學的是傳統的中國畫專業,可她認為水墨雖是傳統繪畫,但形式卻并不應該局限在媒介,技法的束縛當中,所以她的作品中除了我們熟悉的繪畫技法外還有拼貼,剪影。她在創作中更注重觀念的表達,這次參加藝術北京的參展作品中,《分離的顏色》便是她在現場創作完成的。
馬靈麗的作品除了通常女性藝術家所具有的細膩和唯美之外,對別人容易忽略的細節的關注和重視讓她在創作中往往獨出機杼,這次藝術北京帶來的“窺”系列,畫家在畫面前景將畫好的毛筆剪貼下遮擋在絹本作品的前面,在燈光照射下讓觀者對畫中所繪更平添幾分好奇。她作品中“虛”的部分更讓人著迷,有一種曖昧不清的寂靜感。
對空間的迷戀讓她在創作中大膽引入了裝置的元素,她多次談到對她影響很大的畫家瑪格麗特,在馬靈麗的繪畫風格中,也基本保持了類似精密、神秘的現實主義表現風格。馬靈麗的作品真實地表現了日常場景,但立體的物象與與畫面的意外組合,產生出一種奇特怪誕的神秘意味。
Q:這次藝術北京參展的作品是?
A:這次帶來了三件作品參加藝術北京,其中的兩張是一個系列,延續了之前作品的一個形式,前面是一個立體的實物,通過剪紙的形式置于前面,后面畫面是采用了一個春宮畫里面的元素作為影子。
Q:你為什么對空間這種形式感興趣呢?
A:因為我第一件作品就是在一個黑暗空間內畫面與墻上投影的結合,這種光影,空間的變化讓我著迷,可能我本身不是太喜歡只是平面的表達方式。
Q:這個系列是什么時候開始的?
A:這個系列取名為“窺”,是2014年開始的一個新系列,就像你看到的那樣,我在作品前置放了一個立體的物象給后面作品的觀看造成一定的障礙,所以觀眾在觀看時必須繞過這個間隔,不會那么直接,所以也有窺探的意味在里面,而正是這種間接的觀看方式更有意思。
Q:創作這個系列受什么影響?
A:可能是受了春宮畫的影響吧,我之前買了兩本春宮的書,但我在看的時候關注點并不是在人的身上,看他們在做什么,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們背后的幕簾,帷幔這些細節,我把這些作為元素單獨抽離出來作為畫面的主體。我會留意別人不重視的細節,就像藝術北京我一直在留意展場的地毯,我覺得很有意思。
Q:日常創作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到你?
A:很多視覺上的東西都會影響我,包括攝影,能給我瞬間的興奮點。
Q:平時創作之余,你會如何打發其他時間?
A:不創作時我會出門散散步,遛遛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