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種語言技能能否同時運用取決于課堂的高效與否,而確立教學效度的評判標準為有效教學之三效:效率、效果、效益。如何解決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教學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英語 循環復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8-0083-02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中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能力,以達到能用英語交流的目的。多種語言技能能否同時運用取決于課堂的高效與否,而確立教學效度的評判標準為有效教學之三效:效率、效果、效益。效率一般指課堂教學中單位時間內的有效信息和有效活動的總量,同時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效率;效果是學習要求的達成度,亦即學習內容被學生內化掌握的程度;效益則往往要在學習過程之后才能顯現,是指由所學內容引發的遷移、運用、創新能力的提升。這些有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呈現,有的則在階段性教學結束之后才會顯現。這三者綜合起來,才能真正衡量出我們教學的有效度。如何解決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高效教學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筆者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將循環復式教學運用到課堂教學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大綱要求參加高考的學生能熟練掌握3000個常用單詞及500個常用短語的用法。對于作為第二語言的中國學生要真正達到這一要求并非易事。經過問卷調查,我們不難發現眾多考生在習得語言過程中最為困惑的便是對詞匯、短語、語法等語言知識的遺忘率問題。循環復式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循環復式教學是指將學習內容進行不同時段不同周期的循環再現,以克服易于遺忘的缺點。在對課堂短期循環復式教學和長期循環復式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嘗試后得出以下一些做法。
一 循環復式教學在新授課詞匯教學中的使用
研究表明一節課開始的5分鐘內,學生的思維要從休息或其他思維狀態逐漸轉移過來。
5分鐘以后,在教師的激勵下逐漸進入最佳狀態。20分鐘以后,由于大腦皮層的疲勞,興奮狀態逐漸轉為抑制狀態,思維活動的水平逐漸降低。也有研究表明,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進,其興奮中心呈曲線變化。其中課堂的前15分鐘和25~40分鐘之間是學生腦力的最佳狀態期,是教師傳授知識、技能的最佳時間。第15~25分鐘這段時間是學生課堂疲勞的波谷期,以處理一般性問題、練習或學生自學為好。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將一節課的前5分鐘設定為對上節課內容的檢查時間,學生要完成檢查任務,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在學生進入最佳狀態之后開始學習新的內容。詞匯的導入是這種興奮狀態能否持久的直接原因。我們可以通過圖片呈現、英英釋義、視頻展示以及生詞連貫成詩歌歌曲等多種方式來呈現生詞,讓學生在生動的語境中體會生詞的詞義和用法。在學生對新學詞匯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采取循環復式教學法將剛學的詞匯以不同的方式進行鞏固和檢查。例如,可以通過Matching Work的形式讓學生將生詞與各種情境進行連線或是讓學生將英英釋義進行恰當的連線,還可以通過選擇適當的詞完成句子填空的形式。這種及時的小循環可以使基礎詞匯的基本用法得到很好的強化。小循環之后的時間進入到了學生一節課的波谷期,此時可以通過播放教師課前設計的與新學詞匯相關的歌曲或視頻讓學生得到片刻的休息和調整。這一環節看似為學生放松時間,卻幫助學生鞏固了新知識。到此環節學生對新學詞匯應該已經了然于心了。過了波谷期,學生的狀態得到了有效地調整之后我們可以進入其他環節的學習。課堂結束之前,我們可以采取深層次的循環讓學生鞏固新學詞匯。這一環節高效與否取決于教師課前精心的準備和設計。詞不離句、句不離境。只有將詞匯教學與聽力教學、語法教學、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進行深層高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循環到位。教學技能的有效整合是有效循環的保證,我們可以采取選擇辨認的方式來最后提升。同樣可以采取用新學詞匯加上教師指定的語法來造句或是說話。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于整個課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新課標提出的要求。
以上闡述了新學生詞循環法的使用,我們頗為焦慮的是如何解決學生的遺忘問題。很多學生強記能力特別強,可是遺忘率也特別高。這就需要教師做有心人,高效設計詞匯的復式循環。具體的方法可以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時段進行不同的設計。在新授課階段,可以在每節課的前5分鐘用來鞏固或是檢查學生上節課詞匯的學習情況。每節課都可以將前段時間所學過的詞匯與新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定期分批將以前所學的內容融合到新學的內容中來,這樣既避免了單純詞匯教學的枯燥感,又有效鞏固了前面已學的內容。在進行了一個個小循環之后,我們可將詞匯進行一輪大循環。可通過詞匯默寫比賽或是小組搶答競賽的形式對一大批詞匯進行適時的鞏固。教者心中要對所有詞匯的復式循環了如指掌,知道哪些詞匯循環到位、哪些詞匯還有待強化。通過有效的檢查手段對學生普遍有問題的詞匯要列出清單,進行高頻率的復式循環,使詞匯學習沒有“死角”,讓詞匯量成為學生高效習得語言知識的必備保障。
二 循環復式教學在語法教學中的使用
語法教學也是令教師棘手的問題。一些學生對語法缺乏興趣,長期惡性循環導致其對語法知識一竅不通。有的學生雖然當時理解了但由于缺乏使用的語境,遺忘也成為無法克服的問題。循環復式教學在語法教學方面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前面指出的,課堂教學技能的有效整合也是語法教學得以高效的保證。枯燥機械的講解是最容易使學生跳出語法教學的環節的。只有將語法教學融入生動的情境中,并將其與聽說讀寫等技能高效整合才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充滿求知欲的心境中習得語法知識。睿智的教師會在每節課都涉及所有學生學習過的語法知識。可以利用課前5分鐘讓學生采取演講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可以讓不同小組的學生利用不同的語法現象表達指定或是自定的話題。這種自由演講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充分地輸入必然會帶來高效的輸出。久而久之,學生表達能力提高了,寫作能力也便相應得到了提升。近幾年高考對英語這門學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而不是機械的傳授。學生每涉及一種新的語法,教師都可以引導學生將以前習得的語法知識與新學語法知識進行組合使用,以達到鞏固及高效學習的目的。語法知識的復式循環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得以實現。首先,可以將語法教學與聽力教學相整合。教師可以讓學生聽自己課前準備的各種語法知識句子或是篇章的錄音,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記錄下所有錄音中的語法現象,然后進行校對評分。此環節也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讓各小組通過投影儀呈現自己的合作結果。給各組進行公平公正的打分,得分高者給予適當的獎勵。有效的激勵措施也是高效課堂必不可少的。其次,可以通過看圖說話或是指定話題讓各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盡可能將各種語法融入話題中去。語法現象運用最多、最準確的小組獲勝。寫作是檢查語法習得狀況的最好途徑,通過各種形式的寫作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運用語法知識。讓學生的佳作起到激勵其他學生學習使用語法的目的。一定要將學生習作中的優美句子標注出來并給予肯定和表揚。要求學生盡量每句話都要使用高級詞匯和高級句法,只有這樣才能在高考作文中得到高分。
三 循環復式教學在檢測環節中的妙用
新課標的誕生對高考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循環復式教學對學生的檢測環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詞匯、短語是學生應掌握的最基本的語言知識,然而有不少學生在記憶方面存在嚴重的困難,也有部分學生強記能力較強,但遺忘率偏高。循環復式教學可幫助他們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作為任教者,我們應悉心摘錄學生易錯遺忘的詞匯及短語,形成本班學生的小小遺忘庫,然后通過短期小循環和長期大循環反復幫助學生鞏固檢查此類詞匯短語。通過反復地運用使學生對這些陌生詞匯了然于心,形成持久記憶并能靈活運用。為避免檢測手段的枯燥性,在檢查詞匯或短語時不能局限于機械的聽寫模式,而要用各種形式從多方面幫助學生強化這些“老大難”詞匯。筆者在日常實踐中采取了“頭腦風暴”、“智慧樹”、中英、英英配對、根據情境選擇詞匯填空、連詞成句等活動形式來協助學生加強對那些特殊詞匯短語的識記和運用。
長期在一線教學的老師不難發現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對于已經接觸過的檢測試題部分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形成長久記憶并直接導致反復出錯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少教師提出了讓學生整理錯題集的做法,實踐證明此做法對于應付態度的學生而言還是效果甚微。循環復式教學在這方面也給出了妙招。筆者在平日里常總結考點,將那些學生容易出錯的都一一記錄,針對整體有問題的試題在班上進行整體的錯題復現,循環檢查易錯常錯題。在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循環之后我驚喜的發現,記錄本上的名單越來越少,大部分學生的失誤率達到了零。對于少數學困生,我會將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綜合確定循環檢測項目,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很高效地解決了兩極分化的現象,讓不同學生都能體驗不同層次的成就感。
以上介紹了循環復式教學的種種做法,實踐證明此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輕松高效的狀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那么如何真正高效地使用此方法,有待教師熟悉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有效的規劃,小循環和大循環可以同時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及時檢查、及時調整。查漏補缺、不斷循環是語言學習少漏洞甚至零漏洞的保證。通過近幾年的實踐,循環復式教學給我的課堂帶來了生機,達成了真正高效的課堂。但一種方法的完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相信通過不斷的更新完善,循環復式教學會讓更多人受益匪淺。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