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券商一反常態成為業績增長的領跑者,在10家增幅超200%的券商中占有8席。這得益于中小券商在創新上的不遺余力
A股牛市吹響,券商成為風口上受益最大的豬。
日前,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20家證券公司去年凈利潤達到965億元,同比大增119倍。
截至3月5日,有32家券商公布了2014年財務報告,凈利潤總計為415億元,業績暴增的券商比比皆是。
業績增長超過200%的券商包括聯訊證券、中山證券、湘財證券、上海證券、金元證券、東海證券、中航證券、中金公司、中銀國際以及財通證券等10家券商。這10家公司中除了中金公司、中銀國際屬于大型券商外,其余均為中小券商。
作為中小券商的前三甲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聯訊證券、湘財證券去年登陸新三板,依靠新三板融資發展迅速,業績同比增幅900%、500%。中山證券作為中小券商黑馬,業績增幅超過6倍,在互聯網戰略投入巨大,成為互聯網券商的領跑者之一。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這些中小券商在創新上不遺余力,為了推動發展,還敢為天下先在股權激勵方面做出嘗試,例如今年1月份,聯訊證券推出的股權激勵方案;中山證券推出的“類合作人制度”。
不過面對《投資者報》記者提出的股權激勵的話題,聯訊證券和中山證券都未明確給出記者答復。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盡管券商各項業務的市場份額相對壟斷,但是如今各種創新業務層出不窮,券商的版圖有望重新改寫。
聯訊證券業績暴增900%
聯訊證券2014年業績暴增900%,在已經公布業績的31家券商中增幅最高。
聯訊證券作為新三板第二家掛牌的券商,業績增幅迅速。2014年財務報告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收5.6億元,凈利潤8102萬元,同比大增900%。
對于業績增長原因,聯訊證券董秘李慎表示,目前敏感時期,不適宜接受采訪。
歷史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間,聯訊證券公司整體收入大幅下降,公司在2012年不得不開始轉型。根據2012年年度財務信息,當年經紀業務嚴重虧損8000余萬元,但創新業務彌補了2000余萬元虧損。到了2013年,公司布局的資管、投行以及新增的自營業務開始放量,并實現公司整體盈利800萬元。
2014年半年報顯示,其兩年來布局的新業務不僅實現補虧并創造了整體4000萬元左右的盈利。其中自營業務實現放量,僅上半年便盈利3000余萬元,資管也從2013年的全年盈利9萬元飆升至2014年1~6月盈利100余萬元,新布局的信用業務也實現200余萬元的盈利。
到下半年隨著股市走強,公司業績更上一層樓。截至去年年末,公司經紀業務收入為3億元,同比增長190%;投行為5492萬元,同比增長120%;資產管理為4026萬元,同比增長220%;自營收入8200萬元,同比增長近300%。
聯訊證券成立較早,迄今已有27年發展歷程,其前身為惠州證券。作為區域性小型券商,其從成立之初,便一直受困于資本金不夠充足,缺血嚴重帶來的發展掣肘。直至新三板掛牌上市,經過融資,截至2014年12月,聯訊證券的總資產為107億元,凈資產17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300%、170%。
去年10月,聯訊證券在首發募資10億后,12月24日再度推出融資方案,擬募資資金30億元。今年1月26日,聯訊證券在上述募資金額內推出面向1025名員工、金額不超過8345萬元的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率先嘗試證券公司全員持股計劃。
對于券商首嘗員工持股是否已經得到監管層批準以及何時完成的問題,聯訊證券董秘李慎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訪。
證券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一般只在子公司層面實施,部分證券公司即使有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推合伙制的想法,也往往面臨法律法規障礙。《證券法》規定,證券交易所、券商及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等從業人員,在任期內不得直接或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贈送的股票。并且任何人在成為前述所列人員時,其原已持有的股票,必須依法轉讓。
《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為了規避此問題,聯訊證券將采用購買資管產品的方式,有資管產品購買公司的定向增發產品。如果該方案最終成功實施,聯訊證券將成為國內第一家推股權激勵計劃的證券公司。
中山證券凈利潤增幅超6倍
在目前公布的券商年報名單中,最抓人眼球的莫過于中山證券。根據銀行間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山證券去年增幅超過6倍,凈利潤為1.48億元,在31家券商中增幅排名第二。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中山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截稿前未能給出回復,不過《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公司在各方面做出了多方努力。
其一,中山證券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頻頻發力。早在2014年,中山證券就通過騰訊的企業QQ理財平臺進行開戶,隨后又與百度、金融界等多家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實現客戶流量導入。
《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公司在微信證券業務創新方案正式通過后,公司的互聯網戰略將更加深入,在一人多戶正式放開后,預期公司的互聯網戰略將帶來可觀的客戶和交易量的增長。中山證券與騰訊合作采取的是全面的合作方案,在時機成熟時,中山證券不排除在經紀業務的其他領域與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展開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中山證券的互聯網產品定位明確,只定位80后,為年輕一代理財。
一年下來,互聯網戰略對于公司的經紀業務貢獻如何?Wind數據顯示,去年中山證券經紀業務凈收入為2.58億元,同比增長12倍。可見互聯網戰略已經為中山證券經紀業務客戶帶領可觀的增長。
資產管理業務是中山證券去年的另一個業務亮點,去年資產管理業務收入為2.3億元,同比增長1.9倍。去年公司旗下的資產管理業績表現不錯,成為資管界的黑馬。
在股權激勵上,中山證券也敢于創天下先。今年1月份,中山證券宣布,率先推出“互聯網財富管理合伙人”,探索實行類合伙人制度。即公司正式員工組成若干服務團隊,通過該公司互聯網金融生態圈,為客戶服務、積累客戶資源,收入直接與客戶資產規模、服務情況以及合規情況掛鉤,合伙人的業績決定各自收入水準,上不封頂,真正實現“我的收入我做主”。
近期有消息傳出,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訊雷將加盟中山證券,就與中山證券將實行“合作制”有關。業內人士評論道,這有利于吸引優秀人才,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對于公司長期業績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湘財凈利增幅超5倍
2月16日,湘財證券發布業績報告稱,公司去年收入20億元,同比大增142%,凈利潤達到7.9億元,同比大增505.65%。
其中,經紀業務同比增長29.39%,自營業務同比猛增29032.50%,資管業務增長57.7%,投行業務增長249.92%,信用交易業務增長159.58%,直投業務增長560.56%。
自營業務成亮點。2013年公司的投資收益以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僅有0.42億元,到去年年末兩者的收益達到8.9億元。
以湘財證券的體量,其7.9億元的凈利潤與兩市券商相比是不可忽視的業績,可以說是已經接近中型券商的盈利水平。
2015年1月22日,大智慧公告,以85億元收購湘財證券100%股權。大智慧的入主,意味公司將成為國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券商。3月2日,湘財證券獲得互聯網證券業務試點的資格。
目前大智慧擁有億級注冊用戶及2000萬月活躍用戶,而湘財證券2014年末在全國41個大中城市設有53家證券營業部,為全國約70萬投資者提供證券經紀服務,經紀業務客戶托管資產達到1500億元。雙方結合后大智慧軟件將為湘財證券開戶、交易等提供便利,并逐步實現平臺用戶的流量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