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簡析】
在說明文中,引用是一種常見的說明方法。引用說明,就是引用有關資料、故事、名言、詩詞等來充實說明的內(nèi)容,或者作為說明的依據(jù),以增強文章的權威性、說服力、可讀性,甚至是文化內(nèi)涵。陳從周的《說“屏”》一文,就是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彰顯出“屏”所獨具的美學價值。
一、開篇引用,富有情韻
例:“屏”,我們一般都稱“屏風”,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納涼,母親總要背誦唐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后來每次讀到詩詞中詠屏的佳句,見到古畫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為研究古代建筑,接觸到這種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更覺得它實在微妙。我們的先人,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文章,關鍵是在一個“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國人還都齊聲稱道。
作者開頭就點明“屏”富有“詩意”,這是作者對“屏”的美好感覺與印象。緊接著,作者就介紹了這種感覺印象的來源,如:“記得童年……”“后來每次……”等這些關乎“屏”的體驗,給了讀者真切的實感;其中又有意無意拈來唐代詩人杜牧《秋夕》里的詩句,向讀者展現(xiàn)了舊時別致的文化現(xiàn)象和生活情景,具有溫馨動人的情韻,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二、直接引用,承上啟下
例:從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牡丹亭》“游園”一出中有“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jīng)濟與文化水平。
引用《牡丹亭》“游園”中“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韶光”指美麗春光,也暗指主人公自己的青春?!斑?,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的無限哀怨)一句,一是印證“從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同時說明屏風的含義“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二是為后文“……金屏、銀屏、錦屏……”的分類說明作鋪墊,使行文承前啟后,使結構更加圓合。
三、穿插引用,融為一體
例: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
“閑倚畫屏”在古詩中多次出現(xiàn),如“閑倚畫屏憐永夜,懶搖紈扇引涼風”(宋·傅察《次韻泮宮直宿早秋四首》),意思是“悠閑地倚靠著(上面有畫的)屏風,形容閑情逸致的樣子”?!氨タ雌辽健背鲎浴凹埓爸駪粑萑g,垂簾無個事,抱膝看屏山”(張恨水在《金粉世家》中填的“臨江仙”的詞牌中的一句,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jīng),頓悟一生得失),意思是“用手抱著自己的雙膝,遠看如同屏風一樣的山川”。這兩處引用,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fā)和使用屏風的愿望,與全文說明的內(nèi)容融為一體。
【延伸練習】
閱讀下面的片段,回答問題。
被譽為“南閩第一峰”的九侯山位于詔安縣金星鄉(xiāng),總面積226平方公里,中心景區(qū)25平方公里,主峰西山巖海拔1120米。據(jù)《漳州圖經(jīng)》記載:“大禹后裔,九人入閩,歿而為神,各主一峰,尊若王侯,故名九侯山”。
九侯山以“峰峻、水秀、樹奇”聞名,景觀瑰麗,置身其間,如臨仙境。
九侯之峰,雄偉險峻。九侯山云霧迷蒙,群峰如蒼龍穿行于云海,峰頂有數(shù)十塊巨石,疊簇而立,這些巨石姿態(tài)萬千,情態(tài)各異。有的峭然獨立,如金雞護蛋;有的端莊安詳,似金蟾蟄伏;有的憨態(tài)可掬,猶老牛臥眠;有的二石對立,像“大圣拜觀音”;有的二石偎依,若“八戒娶妻”。
九侯之水,秀美神奇。九侯山主溪流全長近20公里,最具特色的是松澗泉飛瀑。每逢夏季,一泓清泉從天柱峰飛流直下,與鯉魚巨石撞擊后形成三疊飛瀑,遠看如一尾巨鯉沖波擊浪逆流而上。相傳開漳圣王陳元光平定“靖安之亂”后,帶領將士來到這里,見泉水清澈,就取劍在石頭上用泉水磨礪,頓時劍光逼眼,以劍劈石,石頭裂成兩半,后人在石壁上刻下“試劍”二字作為紀念。若將泉水置于瓶中,水終年不沉淀、不生苔,清冽甘美。
九侯之樹,榮茂奇麗。山上原始森林密布,落葉覆蓋,厚達一尺?!瓣庩枠洹眲t是九侯山的標志景觀。所謂“陰陽樹”,乃為兩棵高山榕。其中一棵的樹根生長在一塊狀若花瓶的巨石下,樹干緊貼著石壁,樹冠茂密,宛如開在瓶中的花朵,距花瓶石約2米處生長著另一棵高山榕。不可思議的是,這兩棵樹在同樣的土壤環(huán)境中卻是此消彼長,一枯一榮,互為陰陽。
“鳴鳥穿巖唱孟秋,浮云繞樹畫中游。洗心圣地添新景,試劍清泉依舊留?!本藕钌诫m然不如武夷山聞名遐邇,但是其秀麗的風光,神奇的傳說仍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來此駐足品賞,使它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蘊。
——《丹詔名勝九侯山》
選段多處使用引用的說明方法,請舉一例并簡要分析其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