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臨床微生物學標本采集和運送的現狀,針對問題采取相應預防措施,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方法:對2014年全年的送檢標本進行統計和分析,發現缺陷。結論:要取得準確、可靠的檢驗結果,對檢驗標本的采集和處理等分析前質量控制至關重要。
關鍵詞 標本采集 運送 問題分析 預防措施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醫學生物學的迅速發展,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已經成為指導臨床感染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并指導臨床醫師及時、合理使用抗生素。標本采集過程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通過統計與分析,發現以下問題。
一、存在問題
1、容器選擇不規范。痰液、大便培養未全部使用無菌容器,造成污染。
2、采集時機不規范。經常是微生物標本培養的醫囑剛開出來,責任護士就去采樣,不管患者當天是否已用過抗生素。有時是體內血藥濃度最高時,護士卻采集血培養標本。還有的科室患者采樣時,氣管內剛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痰液稀釋劑后,緊接著吸痰,留取痰培養標本。
3、采集方法不規范。取中段尿作尿培養時,采樣前女患者不先沖洗外陰部及尿道口;男性未翻轉包皮沖洗。咳痰留取痰培養者,未用漱口;未深咳。做靜脈導管培養時,未經酒精消毒;采集傷口拭子前,未擦洗傷口。采血培養標本時皮膚消毒時間偏短,穿刺針入培養瓶前未滅菌等。
4、標本送檢不及時。標本采集后,確保標本中的細菌在采集、運送過程中不死亡不繁殖。
二、討論
1、原因分析
(1)采樣者對臨床微生物學標本采集與運送知識缺乏。
(2)少數人采樣,不講質量。讓患者自行留尿、痰前,注意事項不講,該指導的不指導等。
(3)有的科室不備酒精燈。無菌物品未注明滅菌有效期。
(4)醫生開出臨時醫囑做細菌培養,護士及時執行,未考慮微生物學標本采集的特殊性。
2、預防措施
(1)對臨床醫護人員開展微生物標本采集、運送規范知識與操作的培訓,使他們熟悉這方面的知識。,使標本污染的可能性減少到最小程度,提高標本送檢合格率。
(2)使用一次性廣口無菌瓶,用于由患者自行取痰液、中段尿、糞便培養,以防雜菌污染。若當天已使用抗生素,次日清晨再取樣。讓患者自己留取痰液、中段尿、糞便標本等前,作好詳細的指導,督促其按規定時間完成。細菌室建立不合格標本退回登記制度,將那些不合格的標本要求重新采集,提高檢測準確率。
(3)送檢時間是影響實驗室質量的又一個重要因素,故應督促護理人員及時運送。
總之,規范微生物標本采集的操作規程,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是提高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采樣過程的關鍵。標本的采樣過程尤為重要,它不但影響到檢驗結果,也可以影響到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同時應加強與臨床的溝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檢標本的質量,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為臨床提供可靠的結果。
參考文獻:
[1]伊廣旭.檢驗標本采集及處理的規范化要求[J].沈陽醫學院學報,2005(1).
[2]曾琳智.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質量控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18).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