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研究,我們確定了四大模塊的高職教師素質模型,并對構成該模型的各因素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本文將基于這個模型,從高職院校、教師自身、社會氛圍三個方面探討高職教師素質開發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 高職 教師 素質開發 體系
如今國內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對于教師素質結構的研究卻成果較少。因此提出一種適合高職特點的、符合時代需要的、適合市場人才需求導向的教師素質結構勢在必行。經研究,我們確定了四大模塊的高職教師素質模型,即道德水平、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理念和策略水平。基于這個模型,本文將探討高職教師素質開發體系的構建。
一、高職院校的培養
所謂名師出高徒,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便是強大的師資隊伍。學校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一套完整有效的素質開發體系的建立則是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堅實基礎。
1、嚴格篩選人才
高職院校可先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及戰略發展目標對教師崗位的勝任特征進行分析,再結合我們所提出的四大模塊高職教師模型,對高績效教師的核心能力素質以及潛在能力素質進行分析,明確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具體教師崗位所需要的教師能力素質及相應水平。并以此為依據,建立健全各崗位的具體能力素質模型,為人力資源管理提供具體數據和參考標準。在招聘時,以具體崗位的能力素質模型與應聘者自身條件的貼合度為客觀依據,以教師素質模型為模板,結合本校的發展方向,分析確定應聘者與目標崗位的匹配程度,確保人才和崗位能有最大的契合度。再以應聘者的過去行為和臨場表現為依據,測試應聘者的潛在能力素養,分析其在不貼合高職教師素質模型的方面有多大的提升潛力,將分析結果用于遴選和評價。如此,可提高人力資源規劃的準確性,從而進一步建立合理、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
2、完善教師成長體系
除了在篩選人才方面制定嚴格標準、有選擇有計劃地補充人力資源外,想要建立一支能力優秀、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而又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還必須依靠對現有教師有針對性的培養和提高。依靠引進優秀人才來擴充教師隊伍只是第一步,根據現有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對照高職教師能力素質模型建立統一高效的教師成長體系,配套以多樣化、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從而發現教師隊伍的素質短板,從整體上提高教師隊伍的能力素養。貼合現有的實際情況,按一般規律構建教師素質開發體系,制定完善針對本校教師的成長路線,同時探索研究多元化的教師素質提升模式,以期達到學校教師隊伍總體上不斷進步的效果。
3、針對處于不同階段的教師制定不同的素質開發方案
高職教師素質開發體系應當有的放矢,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師其開發內容及方式不能一成不變,應當根據每個教師的實際情況而有所偏重。在入職初期的青年教師會對教學規范、授課技巧、教學方法等不得要領,從而產生焦慮等情緒。因此針對入職初期的新教師的素質開發體系要著重提高教學能力和技巧,再輔以對學校的校園文化、發展沿革、規章制度、整體氛圍等軟環境的介紹,提高入職初期教師的歸屬感,再加上采用師帶徒等方式來幫助其盡快學習提高教學策略,使之盡快的進入角色、融入群體。而對于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有的人會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就需要制定相應的鍛煉計劃。還有的教師需要更新學科前沿知識,就需要制定讀書學習計劃。有的實踐經驗不足,就需要為他們創造機會去企業、社會鍛煉等等。素質開發體系的作用應當是最大程度地解決教師在自身現階段所遇到的障礙或瓶頸,切實有效地提升教師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
4、根據高職院校的特點構建素質開發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區別在于對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的培養。高職院校應當根據自身需求和特點,著重培養教師相應的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而這種培養應該是長期的、持續性的、不斷發展完善的。基于高職教師能力素質模型,在整個素質開發體系的構建中,素質能力的開發內容和手段可以根據不同的個體需要而多元化,但始終都應當將實踐技能的提高作為重點,這是由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二、教師的自我成長
在院校培養的同時,教師本身的主動自我提高、積極自我完善也非常重要。自我提升能力的培養對任何人來說都至關重要,高職教師更是如此。自我提高的能力關系著教師的知識儲備能否及時擴充、能力水平能否及時提高、教育理念能否及時更新。根據高職教師素質模型進行自查,發現自身短板,為自己量身打造素質開發體系,是教師實現自身職業規劃的重要手段。基于素質模型的職業規劃,是根據自身的個性、興趣、能力、目標等特征,再結合學校的發展戰略規劃、院系的組織環境等,綜合評估自身的能力素質,幫助發掘自身的特質、了解發展需求、明確提高方向。只有積極主動地開發和提高自身符合學校發展要求及素質模型要求的素質短板,才能使素質開發模型的個性化特征得到充分體現,從而實現個人發展和學校發展之間的高度契合。高職教師的自我成長路線應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 明確目標
目標是人生前行的方向,而高職教師素質模型的提出正是給高職教師的自我成長路線提供了明確的目標。
對于教師來說,外部的壓力和激勵可以使之迅速達到最低標準,但在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內在動力才是教師達到優秀水平的關鍵因素。由院校主導的素質能力開發對于教師自身來說是被動的,其多元化程度也是有限的。而以教師的自我意識為導向來提升自身素質能力才能有效減少在教師成長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由教師自己根據高職教師素質模型來明確成長路線上的短期或長期目標,反應了其自身的性格特征、自我要求、長期理想等個性化因素,如此從被動成長轉換為主動成長,從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2、積極行動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對于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高職教師的素質能力提升過程離不開教學、生活、實踐的經驗積累,這些經驗的積累將在教師的職業發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確立自我成長的目標后,第二步要做的便是積極行動起來,將理論運用至實踐當中,將高職教師素質模型中的目標變為現實,一步一步補足自身短板,成為優秀的高職教師。
3、深刻反思
無論是誰,想要超越自我,就必須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不斷的評價自己、認識自己,繼而發揚長處、提升短板,才能達到完善自己的目的,這個過程就是反思。
波斯納(Posner·G·J)曾經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①。對于高職教師來說,因為在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方面會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經驗與反思顯得更加重要。對自己越了解,職業生涯的規劃以及素質提升的方向就會越明確,這種了解就需要依靠深刻的反思。在對照素質模型提升自己的同時,對現有的各種素質提高途徑、手段、及其成效進行思考分析,從而及時更新自己原有的觀念,改進甚至摒棄效率低下的途徑,使積累起來的經驗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經歷了自我診斷、自我激勵、自我調整、最終得到自我成長。因此,養成反思的習慣,可以使高職教師在素質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呈現出更強的主動性,使自身潛力不斷的被激發出來,形成以內在動力為主導的個性化素質開發體系,最終實現教育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三、社會的積極參與
1、更新教師培訓理念
教師培訓是通過在職教師有組織、有計劃地接受繼續教育,使其在文化知識、實踐能力、教學水平、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突破和提高,一個積極的教師培訓提高氛圍是高職教師的素質開發體系發揮最大作用的前提。而維持這樣一個有利氛圍并不應該僅僅是依靠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而是應該在社會中也逐漸營造起發展教師培訓的文化氛圍,通過這種氛圍的熏陶,促進高職教師培訓的健康發展,讓每一個高職教師都能受此氛圍的感染,從而發自內心地愿意并希望以參加培訓的方式來提高自己。
2、建立健全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協會組織。?
目前,我國各種層次的幫助促進就業的組織機構層出不窮,但是在絕大多數地區都缺乏優秀的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幫助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專門機構和協會。國外的教師繼續教育有著完善而龐大的進修網絡,相比之下,我國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途徑略顯單一,絕大多數還局限在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上。因此,全國各地都應盡快成立相關的機構和組織,幫助職業教育發展,更新擴充師資力量的渠道,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和行業標準,從社會層面制定考核標準以及評估體系,同時增加師資隊伍崗位技能培訓的方式,從社會的角度組織開展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以及教師素質開發提升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3、鼓勵企業積極接納高職教師鍛煉及學習
職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作為高職院校的老師,如果沒有足夠的社會工作閱歷和技能實踐經驗將無法勝任。相比之下,一個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師對于職業教育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在授課過程中能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而非枯燥無味地照本宣科,這樣的教學方式才更加貼合職業教育的特點,這樣的教師也更加貼合高職教師的素質模型。因此,不僅僅是高職的學生需要工學結合,教師也同樣需要。推動教師進入企業學習培訓,不僅可以豐富行業知識儲備,還能學習新技術、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熟悉生產環節和技能操作,從而提高實踐能力和技術能力。因此校企合作培養師資實現了教育的理論性和高職的技術性的對接,是高職教師素質開發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目前校企合作的師資培養模式有三種,一是選派教師去往企業掛職鍛煉,二是與企業共同開發技術、研究課題,三是與企業共同建設管理生產性實訓基地。無論哪種模式,都能夠在促進高職教師提高理論研究能力及技術研究水平的同時,增強其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然而在現實操作中,企業的配合積極性并不高。對于企業來說,參與高職教師的素質培養并不能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因此更需要營造社會氛圍,在政府或社會機構的幫助下建設校企合作的交流平臺,尋找雙方利益的契合點,提高企業參與高職教師素質開發體系構建的積極性,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利益雙贏。
本論文是教改課題\"高職院校教師素質結構研究\"的結題論文
注釋:
① Russeii,T., and Korthagen,F.(1995). Teachers Who teach teacher:reflections on teacher education .Falmer Press.
參考文獻:
[1]李茜.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素質開發研究[D].2014.
[2]侯春陽.青年教師教學實踐專業化繼續教育工作策略思考[J].繼續教育,2013(06).
[3]朱愛云,彭慶峰.高職教師職后培訓現狀及優化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2(02).
[4]曹晨忠,龔日朝,黃玲娟,陳春萍.普通高等學校教師素質提升方法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5).
[5]趙虎.基于教育生態學的高校教師素質提升模式探討[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09(02).
[6]宋廣文,都榮勝.專家型教師的研究及其對教師成長的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03(1):26-29.
(作者單位: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