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絡盛行老婆要富養的論調:老婆開100萬元的車,老公開50萬元的就夠了;老婆戴20萬元的表,老公戴5萬元的就行了。老婆要高配置,別的男人才不敢直視;老公要低配置,才不會招蜂引蝶。為了讓美嬌妻不被覬覦,張卓挖空心思鉆研理財,可理財未成卻傷了人。本文作者經過長達半個月的調查,還原了這起悲劇的始末——
前車之鑒,富養嬌妻
今年34歲的遼寧人張卓,有一段難以啟齒的往事。22歲畢業那年,他與同學楊雪做了一對畢婚族?;楹蟛痪?,年輕靚麗的妻子被一位高管看上,在糖衣炮彈的轟炸下,淪陷了。離婚后,張卓一直耿耿于懷前妻的嫌貧愛富。直到某天,一朋友在酒桌上暢談自己的婚姻經——老婆要精英版、高配置、別的男人才不敢直視。老公要運動版、低標配,才不會招蜂引蝶、騙財騙色。深有體會的張卓感觸:這個論調看似膚淺,但頗有道理。
為了做個能富養女人的男人,張卓舍棄與所學專業對口的IT行業,到天津一家大型醫療公司做銷售。因為工作勤奮、表現突出,沒幾年就被提拔為銷售經理,工資加提成每月收入達到五六萬元,不僅買了房、車,還有不菲的存款。
有了底氣,張卓開始考慮再婚。2011年10月,經朋友介紹,他結識了1988年出生的哈爾濱姑娘魏藍。做服裝設計師的魏藍氣質出眾,很快贏得張卓好感,兩人當年元旦就閃婚了。
婚后不久,張卓要買輛車給妻子上班代步。魏藍想買一輛五六萬元的經濟型小車,張卓卻說檔次太低,開出去讓他沒面子,硬是花三十多萬元買了一輛甲殼蟲。不僅如此,張卓還一擲千金地為妻子購置價格不菲的衣服、首飾和包包。剛開始,魏藍不適應老公的大手筆,總是責怪他敗家亂花錢。張卓嬉皮笑臉地說:“富養老婆我才沒有閑錢在外面養小情人;再說把老婆打扮得光彩照人,我也倍兒有面子。”魏藍不知道,張卓是想通過富養妻子來為婚姻上保險。
富養不易,迷上理財
為讓妻子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富養計劃,張卓將二百多萬元存款展示給妻子看,并豪氣地給了她一張信用卡附屬卡說:“女人的心情,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消費,以后看上喜歡的東西盡管買?!痹趶堊康姆磸汀跋茨X”下,魏藍慢慢學會了狠心花錢,買香奈兒時裝、卡地亞鉆石項鏈,甚至居家的拖鞋也是兩千多元一雙的菲拉格慕。周圍姐妹對魏藍羨慕至極:“這才是白富美的典范啊!”這讓魏藍飄飄然,逐漸變得虛榮起來,更加熱衷用金錢將自己包裝成時尚名媛。
最初,張卓還笑呵呵地買單,但時間一長,他發現富養妻子并不容易:每個月僅生活支出就要一萬多元,還不算妻子花在衣服和化妝品上的巨額開支,再加上兩人還經常四處旅游,日常開銷大得驚人。
2012年10月,張卓的銷售業績時好時壞,有時月收入還不夠家庭開銷,必須動用存款才能解決。一次,兩人逛街,魏藍要買一件一萬多元的紫色貂皮大衣,張卓忍不住說:“家里不是有一件貂皮了嗎?”魏藍撒嬌道:“家里那件款式過時了嘛!再說,你不是說要富養我嗎?這么快就要反悔啦?”張卓無奈。
一邊是龐大的家庭開銷,一邊是薪水的一再下降,看著越來越縮水的存款,張卓焦慮起來。2013年1月的一天,公司聚餐時,張卓聽到公司同事大勇談論理財經:用80萬元買了一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高達10%。大勇感嘆說:“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一定要跑過CPI(物價上漲指數)。要想跑過CPI就得學會理財,否則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睆堊可钍軉l。
第二天,張卓迫不及待地來到銀行咨詢理財投資。經過一番篩選,他花50萬元選擇了一款兩個月的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為6%。兩個月后,攥著紅彤彤的5000元收益,張卓樂開了花。嘗到甜頭的他迷上了理財,開始熱衷和同事、朋友交流理財心得,并經常去各大銀行打探理財的相關資訊。
隨著理財知識的不斷豐富,張卓將存款全部拿出來購買了幾款收益不錯的理財產品,先后獲利數萬元。經過幾個月的嘗試,對理財知識一知半解的他對那些收益率低于10%的理財產品就不再感興趣了。
“理”掉本金,急紅雙眼
2014年1月8日,張卓再次來到某銀行咨詢理財。理財顧問吳海峰向他推薦一款P2P網絡理財產品:“你聽說過聚金寶網站嗎?我投入五十多萬元沒幾天,就獲利10萬元。”而且他還告訴張卓這個網站“無風險,回報率高,即使有虧損,也能保證5%的年收益”。張卓心動了,但又謹慎地問:“本金安全嗎?”吳海峰非常自信地回答:“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不會比你打一場麻將的風險更大,相當于躺著也能掙錢?!睆堊繌氐追判牧耍炊嗉涌紤]就將160萬元交由吳海峰管理,投資網上的黃金T+D理財交易。之后,雙方簽署了一份委托理財協議,合同期限為一年。
最初,這筆理財投資的確給張卓帶來了驚喜。投資一個多月,160萬元變成了200萬元,凈賺40萬元。當他再次將160萬元轉入黃金T+D賬戶后,卻遇到貴金屬暴跌,客戶爆倉,到6月份交易賬戶只剩下區區5萬余元。幾乎崩潰的張卓決定向銀行討要說法,但銀行稱他的交易與銀行無關。
6月9日,無計可施的張卓向其所在的轄區天津市濱海新區法院提起訴訟,把銀行和理財經理雙雙請進了法庭。6月29日,法院經調查認定張卓購買的理財產品實際上叫“掛鉤黃金價格的結構化理財產品”,它把產品的收益與黃金的漲跌掛鉤。也就是說張卓把錢投給了賭徒:做這類產品的理財投資,最可怕的一點在于,你本來只有1000元的本錢,但莊家可以給你發1萬元的賭注,讓你可以贏得更多,但很可能會輸得更慘。黃金T+ D是一種類似股票基金的投資交易,而不是銀行理財產品,其風險比銀行理財產品大,如同股票和基金投資一樣,投資者的風險需自擔。張卓只能自認倒霉。
輸掉官司,行兇犯案
理財變成了劫財,還輸了官司,不甘心的張卓困惑不已,特意找資深的金融專家咨詢。金融專家告訴他,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可簡單分為三大類。一是投資于貨幣市場類的,短期理財產品就屬于這一類;二是投資于信貸類的,就是把投給企業的錢打包成理財產品,賣給投資者;三是結構化理財產品。也就是張卓買的這一類,它把產品的收益與黃金的漲跌掛鉤。
第一類相當于把錢投給了銀行打理,相對安全。這些錢往往用于銀行間公對公的拆借,收益往往來自貸款存款間的利差,收益率較低,其收益僅僅比存款大一點。第二類產品,你的錢是投給了冒險家。是銀行直接從信托公司拿一些項目來賣。這類產品和銀行一分錢的關系都沒有,銀行只賺取管理費,發生風險的時候,你只能找信托公司。張卓購買的產品屬于高風險一類,其投資特點是“以小博大”,但由于其杠桿性,在保證金不足的情況下將遭遇強制平倉的風險,行情波動劇烈時很容易血本無歸。
張卓明白了,吳海峰為了多拿銷售提成,明明知道暗藏的風險,卻利用自己對金融知識的缺乏引導他盲目投資。氣憤的他多次找吳海峰索要損失。7月5日,當張卓再一次找吳海峰要說法時,吳海峰怒斥:“你真無恥!如果那款產品賺錢了,請問你會分給我一半嗎?要怪只怪你自己貪婪!”
這番話如同火上澆油,張卓心里升起刻骨的恨意,決定報復吳海峰。經過多日跟蹤,2014年7月8日早上6點多,張卓戴著墨鏡悄悄潛伏在吳海峰小區附近,等吳海峰一出現,迅速迎上前照著他的肚子捅了一刀,隨后倉皇逃逸……吳海峰被過往的行人迅速送往醫院,因搶救及時,吳海峰并無生命危險。
當天中午,警方將在家里看電視的張卓帶去警局訊問,張卓很快交代了自己的行兇事實。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