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對改革紅利釋放的期盼,多數券商看多2014年市場,2014年的A股市場不負眾望
但由于多年的熊市思維束縛,鮮有券商敢給出“牛市”的宣言。鮮明指出股市進入“大牛市”的券商僅有國泰君安以及東吳證券兩家
安信、中信、國信、招商等大券商相對謹慎,而且在一年中多數處于謹慎狀態,看錯了市場,押錯了寶
對2014年的市場持謹慎態度的原因比較有共識,即經濟基本面沒有改善,經濟增長速度還在下降,還包括改革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但這些因素在樂觀派看來,卻成為看多的理由
2014年冬天,A股市場進入“瘋牛”狀態,讓一眾機構賺得盆滿缽滿。回溯到2013年年底,哪家券商對這輪牛市做出了準確的預言?
《投資者報》對當時20多家券商的年度策略報告進行統計發現,由于對改革紅利釋放的期盼,多數券商看多2014年市場。但鮮明指出股市進入“大牛市”的券商僅有國泰君安以及東吳證券兩家。安信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等券商研究所則相對謹慎保守。
新年又至,面對著2014年末大小券商近乎一致的唱多聲音,2015年又有誰能夠成功預測股市?
國泰君安再次奪冠
2013年年底,《投資者報》記者曾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查閱了40多家券商此前5年200多份A股年度策略報告,找到了這5年中預測靠譜的券商,分別是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以及華泰證券。
2009年、2010年以及2013年,國泰君安對于市場走勢以及點位的預測都是離實際情況最接近的。
對于2014年的年度策略,國泰君安當時表示,憂中藏機,因2014年將給A股市場帶來不同程度的行情機會,而每一次估值重建過程將使A股具有20%以上的反彈空間以及30%左右的振幅。該策略團隊還指出,2014年整體市場利潤水平緩步復蘇,市場將對基于真實業績增長能力的合理定價更加關注,中小盤策略由2012年的精選成長性、2013年的主題挖掘轉換成2014年的尋找合理定價的成長性,并提醒投資者,創業板整體估值水平已經達到歷史高點,創業板企業制造事件的能力大幅削弱,利潤率持續回落,收入增速也無法擺脫周期。
到了一季度,國泰君安更是頻繁唱多,重申A股反彈400點一觸即發。事實上,國泰君安不負眾望,A股最終上漲了1000多點,遠遠超過預期,所以盡管2014年年初國泰君安給出的點位1800~2400點相對保守,但由于整個策略報告的堅定看多,以及一季度高舉牛市大旗,并在一年中不斷強化這一觀點,我們還是將2014年最準確策略團隊桂冠給了國泰君安。
除了國泰君安高舉牛市的旗幟,東吳證券更是以滬指沖上3000點成為預測準確度僅次于國泰君安的券商。在年度策略報告中,東吳證券看多2014年,并指出創業板將沖高回落,在8月完成與周期性板塊的切換。
在東吳證券看來,2014年全球宏觀經濟和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增長周期。全球和中國經濟已預見的風險可能早已在市場中體現。 A股將迎來牛市行情,推動2014年牛市的關鍵詞將是利率市場化。
而過去5年最不準的中金公司,在2014年成功逆襲。中金公司不僅成為首家給出年度觀點的券商,更是近四年來首次給出“強烈看多”的判斷。
彼時,中金公司稱,在經歷了近四年的疲憊市場走勢之后,其對A股在2014年的走勢變得樂觀,預計上證指數有望實現約20%的年度收益,這也是四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年度回報。在投資建議上,中金公司表示,“過去,小股票跑贏了大盤股,未來大盤股要跑贏小盤股了。”
除了國泰君安、東吳證券、中金公司、申銀萬國、平安證券、上海證券、海通證券、齊魯證券、國盛證券、西南證券等券商也看好2014年的市場,這些券商給出的點位預測大約在2000點~2600點。其中,申銀萬國和平安證券的預測點位在2600點。
申銀萬國首席分析師王勝在2014年A股投資策略報告中表示,改革對于資本市場影響深遠。三中全會改變了投資者中長期的經濟預期,提升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將對投資本身產生深遠影響。
王勝將2014年的投資狀況比喻為“苦寒”后的曙光。自2009年三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速經歷了10個季度的下滑后,逐漸探明“七上八下”的底部區域,企業盈利增速正在企穩;同時,投資者愈發謹慎,GDP大幅低于預期的概率在降低,股市系統性風險溢價逐漸下降。王勝還表示,雖然宏觀流動性依然中性偏緊,但股市流動性未必差,存量博弈困局有望逐步打破。伴隨改革方向的進一步明確,政策的不確定有所下降,市場溢價降低,預計上證指數2014年核心波動區間為2000~2600點。
2014年多數券商看對了方向,只不過由于多年的熊市思維束縛,沒有券商敢給出“牛市”的宣言。總體來說,國泰君安、東吳證券看多的魄力還是很強大的。
安信中信未踏準市場
相比往年在市場上的“登高一呼 、一呼百應”,2014年安信、中信、國信、招商等大券商相對謹慎,而且在一年中多數處于謹慎狀態,看錯了市場,押錯了寶。
作為國內券商領頭羊的中信證券2014年一直相對謹慎。中信證券研究部認為,2014年的A股牛市尚在醞釀期,預計上證指數核心運行區間為1900點~2500點。
中信證券研究部策略組認為,2014年短期風險溢價可能出現波動。十八屆三中全會標志本輪改革由憧憬期進入推行期,涉及放權和存量利益調整的改革在執行時通常會遇到阻力;以結構調整為目標的政策短期亦可能對基本面造成一定影響。改革初期,基本面的風險、改革執行與預期差可能會造成短期風險溢價波動,牛市開啟之初并非一帆風順。2015年經濟增速略有降低,通脹上行,A股盈利增速下行。國內政策導向從穩中求進到穩中有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搭配。2014年流動性仍將維持偏緊格局。股市資金供給層面:宏觀流動性緊平衡格局與風險偏好低迷將對股市資金供給形成下行壓力。在這兩大因素作用下,2014年A股市場下行空間有限,但是上行動力同樣相對不足。
安信證券一直是“空頭”的代表,其認為,2014年股指東南飛(向下),可能創新低,成長股風險更大。在二季度策略報告《春來股市綠如藍》中稱,“二季度股市運行風險非常大,下跌幅度將超過一季度,重災區集中于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領域”,“小市值黑馬股已經成為資金撤不出的孤島,二季度將進入到最慘烈的小票殺跌階段。”
顯然他們都誤判了市場。至于安信一直看空的原因,讀者可參考本報幾周前推出的《大牛市令安信證券蒙羞 公司稱空頭標簽系誤讀》一文。
招商證券的態度也是謹慎,其認為陸續出臺的改革措施會提升風險偏好,并有望主導2014年市場波動,市場存在震蕩往上擺動的可能,但因經濟缺乏明顯改善空間、利率水平仍有震蕩上行風險,市場空間上會受制約。
好在招商的投資建議還算中肯,建議投資者積極地參與改革主題投資,堅持基本面穩定增長的基礎消費行業、醫藥、偏消費品的制造業、增長確定的成長股;同時,積極參與改革相關的主題投資機會如券商、軍工、環保、可穿戴設備等;間歇性參與大盤和傳統行業的脈沖式機會。
改革紅利成看多共識
安信、中信等券商謹慎的原因比較有共識,即經濟基本面沒有改善,經濟增長速度還在下降,還包括改革帶來的不確定。而這些因素在樂觀派看來,卻成為看多的理由,包括經濟最壞的預期已經體現,改革將推動市場的發展、釋放紅利等等。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在會上指出,三中全會猶如改革的加速器,標志著改革進入全面加速期。盡管改革仍會有波折,但2020年建成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再上臺階可期。
在申萬看來,從基本面和交易心理層面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改變了投資者中長期的經濟預期,提升了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更改變了資本市場的制度規則和產品工具,將對投資本身產生深遠影響。伴隨經濟進入平臺期以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市場化改革方向的進一步明確,政策的不確定性有所下降,市場風險溢價將有所降低;而改革制度紅利的釋放將有助于提升股市中長期預期收益率,股票市場存量博弈困局有望逐步打破。
山西證券當時也指出2014年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紅利開始釋放的第一年,投資思路必然要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為核心,分析其中蘊含的結構性機會。中國經濟發展最亟須解決的問題是資金和生產要素使用效率、發展方式可持續性等。資金和要素使用效率通過深化金融改革和生產要素領域市場化改革來提高,發展方式可持續性通過新興產業培養、過剩產能治理、生態環境治理來實現,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計生政策改革等是以上改革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
齊魯證券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制了新一輪改革的藍圖,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深刻影響:從供給管理的角度來看,改革有望改善勞動力供給(如二胎政策)、資本(如融資渠道多元化與金融創新)、以及全要素生產率(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構成支撐。
過去的一年,有關國企改革、土地流轉、軍工等與改革相關的話題都成為市場上追逐的熱點。目前來看,關于改革的話題仍然是2015年市場關注的焦點。